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題一、單項選擇題:1.下列國家中,人口數量呈負增長的是 ( )A.中國 B.尼日利亞 C.印度尼西亞 D.日本2.“傳統型”人口再生產模式的特點是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C.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D.極高出生率、死亡率,極低自然增長率3.人口再生產模式決定于 ( )A.出生率、死亡率、人口總數 B.出生率、死亡率、社會生產力C.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 D.出生率、人口總數、社會生產力4.人口再生產模式中,原始型與傳統型的共同之處是 ( )A.高出生率 B.高自然增長率 C.低出生率 D.低死亡率讀某四國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示意圖,完成5-8題。5.四國中人口再生產模式屬于現代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6.圖中四國中,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是 ( )A.④ B.③ C.② D.①7.若圖中所示的序號表示在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中先后出現的人口再生 產模式,下列排序正確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8.圖中四國中,可能是巴基斯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9.人口過億的國家中,仍實行鼓勵生育政策的國家是 ( )A.印度 B.中國 C.日本 D.新加坡10.通過人口普查發現,深圳市人口的死亡率低于全國城市平均水平,其原因是 ( )A.營養好 B.女性比例高,壽命長C.人口結構年輕 D.文化教育水平高11.19世紀以前,國際人口遷移的總體特點是 ( )A.從新大陸移向舊大陸 B.以集團性、大批的移民為主C.從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 D.定居移民減少,短期流動工人增加12.我國“五一、十一”黃金周,大批國內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溝,這種現象屬于 ( )A.國際人口遷移 B.國內人口遷移 C.省際人口遷移 D.人口流動13.下列各組國家中,都屬于典型移民國家的是 ( )A.美國、德國 B.南非、埃及 C.日本、澳大利亞 D.加拿大、新西蘭14.新中國成立后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人口遷移和流動量較少的原因是 ( )①國家實行計劃經濟; ②經濟發展速度快,各地區生活水平相差不大;③交通條件落后; ④國家實行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15.近年來,我國人口遷移不僅數量增加,頻率加快,空間范圍也在不斷擴大,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 )A.自然環境的變化 B.經濟重心的改變C.交通條件的日益改善與方便 D.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16.影響人口遷移主要的、經常起作用的因素是 ( )A.經濟因素 B.氣候因素 C.戰爭因素 D.交通和通信因素下表是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時“某城市遷入人口年齡及性別統計表”,據此完成17-18題。年齡段0-1415-2930-4445-59≥60男性人口(萬人)5.0425.1414.684.941.76女性人口(萬人)3.8437.1011.634. 0117.817.該市遷入人口的特征有 ( )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B.人口遷移主要受經濟因素影響C.以老年人口為主 D.與該市原有人口年齡構成相似18.遷入人口對該市的影響有 ( )A.緩和了當地就業緊張的狀況 B.制約了該市經濟的發展C.減少了該市的被撫養人口 D.加大了城市基礎設施的壓力19.下列不屬于人口遷移的是A.國際難民 B.外籍工人流動C.五一去北京旅游 D.大學生畢業后到西部地區工作20.下列屬于國際人口遷移的是A.北宋末年,由于戰爭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規模南遷 B.19世紀,俄國向西伯利亞流放犯人C.明清時期我國廣東、福建等省的人了移居東南亞 D.在我國參觀、旅游的美國人21.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人口遷移的特點是A.永久性移民增加 B.遷移形式以國家組織為主C.移民的主要原因是戰爭 D.由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22.第二次世界大陸前后都是人口遷入地的是A.歐洲 B.拉丁美洲 C.北美 D.非洲23.20世紀70年代因石油開采而人口大量遷入的國家或地區是A.英國 B.西亞、北非 C.俄羅斯 D.墨西哥24.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接受勞務輸出的國家主要集中在A.西歐、北美、澳大利亞 B.東南亞、西亞、南非C.東亞、西歐、拉丁美洲 D.西歐、北美、中東25.當今世界人口的主要遷入地有①北美 ②拉美 ③西亞 ④東亞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26.關于新中國成立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人口遷移,正確的說法是A.受政策影響,人口主要由農村遷入城市B.人口遷移主要是為了滿足國防建設的需要C.由于受國家戶籍制度的控制,人口的遷移主要是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D.人口主要從西部地區遷入東部地區27.關于我國歷史上的人口遷移正確的說法是A.建國以前沒有大規模的人口遷移B.逐水草而居是歷史上人口遷移最主要的直接原因C.歷史上大的農民起義、改朝換代,都可能會引起大規模的人口遷移D.清朝至民國中期的“闖關東”、“走西口”、“下江南”都是一種自發的行為28.改革開放后我國人口遷移的主要流向是A.由城市流向農村 B.由南方流向北方C.由落后地區流向發達地區 D.由內地流向邊疆地區29.在現代社會里距離對人口遷移的限制相對減小的原因是A.國際互聯網的發展 B.交通通信技術的發展 C.人口素質的提高 D.人口增長緩慢30.目前發展中國家普遍的人口遷移現象是A.城市向鄉村遷移 B.鄉村向城市遷移 C.城市向城市遷移 D.鄉村向鄉村遷移31.城市地域有住宅、商業、辦公和文化等功能分區。圖中表示住宅區和商業區的曲線分別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 ①和④ D.③和④讀下面甲城地理位置(左圖)和城市用地結構圖(右圖),完成~題。.在甲城的城市用地結構圖中,是( )A.商業用地 B.公園綠地C.居住用地 D.行政用地.甲城的工業用地(圖中)主要分布在東北和西南部,其主要原因是( )A.遠離河流以防止水污染B.位于與盛行風向垂直的郊外,以減輕大氣污染C.遠離居住區以減弱噪聲污染D.遠離農田以減少固體廢棄物污染讀“我國某海濱小城功能區分布示意圖”,完成~題。.陰影區代表的功能區最有可能是( )A.商業區 B.住宅區C.工業區 D.倉儲區.該功能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區中心,接近市場B.臨河瀕海,環境優美C.交通沿線,物流便捷D.沿河分布,運費低廉.關于城市功能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A.商業區的面積較大B.住宅區內也會有商店或工廠C.低級住宅區總是遠離市中心D.同類經濟活動因彼此競爭而分離.工業用地應布置的區位有( )A.沿鐵路、公路B.沿河或沿海的任何地方C.遠離交通樞紐D.遠離河流和居民區下圖是某城市規劃簡圖,該市常年盛行東北風,讀圖回答~題。.若圖中的□、、▲符號分別代表不同污染程度的工業類型,則▲符號最有可能是( )A.輕度污染工業 B.中度污染工業C.重度污染工業 D.無污染工業.該市計劃建設電子儀器廠,你認為最合適的廠址應選擇以下四地的何地( )A.甲 B.乙C.丙 D.丁下圖是某城市從市中心到遠郊的土地利用空間結構示意圖。讀圖完成~題。.該城市2000年與2007年地價變化反映了( )遠郊地價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地價整體有所上漲中心城區范圍擴大城市規模擴大A. B.C. D.41.在2007年地價變化曲線上,近郊區地價出現了兩個峰值,根據城市功能分區理論模型推測該區可能建設了( )蔬菜種植基地 高新技術開發區 大學城 美術館A. B.C. D.讀“甲、乙、丙三個服務中心的服務范圍示意圖”,完成~題。.下列商業部門與圖中服務中心甲、乙、丙的服務職能依次對應正確的是( )A.汽車銷售、珠寶商行、星級賓館B.高檔電器、早點鋪、星級賓館C.星級賓館、家用電器、早點鋪D.早點鋪、星級賓館、家用電器.有關該圖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甲對顧客的吸引力超過乙,人們尋求服務總是優先考慮甲B.到乙地尋求服務的人不會再到甲地尋求服務C.位于丙地的人尋求較低等級的服務時會優先選擇乙D.實際情況下,甲、乙兩地的服務范圍都不是固定的鐵路的修建可促使沿線城市的誕生和興盛,又可抑制另一些城市的發展。例如,石家莊原本不過是一個小村莊,由于京漢、石德、石太鐵路線在這里相交,現在石家莊人口已超過100萬。據此回答4~5題。4.按我國的城市等級劃分標準,石家莊屬于( )A.小城市 B.中等城市C.大城市 D.特大城市5.隨著石家莊城市等級的提升,關于它的服務功能的河北省邢臺市第二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題 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202097.html
相關閱讀:2016學年高中一年級寒假地理作業
高一地理城市化過程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課堂練習題(附答案)
江西省萬載縣第二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高一地理寒假作業:寒假精選地理非單選題三
高一上期末地理期末考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