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卷(選擇題)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5分,共75分)1.下列地理現象中,由于地球轉而造成的現象是③太陽直射點的變化 ④星星的東升西落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2.下列天體系統中,無恒星的是A.地月系 B. 銀河系 C.河外星系 D.太陽系3.為什么太陽能稱為太陽系的中心天體A.行星最多 B. 質量最大 C.體積最大 D.衛星最多4.由珊瑚礁組成的石灰巖,形成的機理是( )5.未包括地球在內的天體系統是A.銀河系 B.太陽系 C.總星系 D.河外星系6.目前,我們能觀測到的宇宙范圍已經到我們多遠的星系A.1.496億km B.9.4608×1012 km C.140億光年 D. 4.2光年7.太陽系中的小行星帶分布在A.類地行星與遠日行星之間 B.巨行星與遠日行星之間C.火星軌道與木星軌道之間 D.木星軌道與土星軌道之間8.所謂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體現在A.是太陽系中體積、質量最大的行星 B.是九大行星中質量最小的行星C.既有公轉運動又有自轉運動 D.是太陽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9.太陽活動所產生的帶電粒子流到達地球后,地球上可能出現的現象有( )①地球各地出現極光現象 ②地球磁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酆魴C、移動電話等會失靈、苣拥貐^出現“白夜”現象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1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太陽活動加強,將導致荒漠化日益嚴重 B.帶電粒子流可引發地球上的磁暴C.耀斑的強輻射會干擾無線電長波通信 D.太陽黑子增多會導致地表平均氣溫下降11.2007年4月,美國宇航局發表了太空探測器拍攝到的太陽三維圖像。這是人類首次從三維視角觀測太陽活動。目前,人類對太陽活動的正確認識是( )黑子增多增大時耀斑也頻繁爆發 B.太陽活動會引發極光、流星雨、磁暴C.太陽風是太陽活動的主要標志 D.光球層到日冕層依次出現黑子、太陽風、耀斑12.公元前28年,曾有記載:“三月己未,日出黃,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這種現象發生在太陽的( )A.光球層 B.色球層 C.日冕層 D.大氣層之外讀“太陽輻射中各種波長的光所占的比例(%)”,回答問題。13.太陽輻射分為三部分,其中A、B、C分別代表( )A.紅外區、紫外區、可見光區 B.紫外區、可見光區、紅外光區C.紅外區、可見光區、紫外區 D.可見光區、紫外區、紅外區14.下列有關太陽對地球的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太陽影響地球的主要途徑是太陽活動 ②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具有利弊兩面性③太陽輻射強度是影響氣溫高低變化的根本因素 ④太陽活動與大氣降水變化的周期相同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5.地球自轉一周所需要的時間是 ( )A.一個太陽日 B.23小時56分4秒C.24小時 D.23小時26分4秒16.下列四幅圖中,能正確表示地球自轉方向的是( )17.2010年3月以來,北大西洋極圈附近的冰島發生大規模火山噴發,火山灰蔓延使歐洲航空業蒙受重大損失。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質在地球圈層中遷移的順序是( )A.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B.巖石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氣圈→巖石圈D.水圈→生物圈→巖石圈→大氣圈下圖為某河流一河口段部分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18~19題。18.此河流位于 A.北半球 B.南半球 C.赤道上 D.回歸線上19.此河流哪處侵蝕嚴重 A.甲岸 B.乙岸 C.東岸 D.沙洲20.“滄海桑田”之說是指( )A.地質作用 B.內力作用 C.地殼運動 D.地質構造21.敦煌壁畫遭受嚴重破壞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流水侵蝕 B.風化和風蝕 C.冰川侵蝕 D.水的溶侵22.地球內部圈層中,下列選項中厚度最大的是( )A.地殼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2下列各地,地殼最厚處在( )A.華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云貴高原 D.塔里木盆地24.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作用下,原有結構和成分發生改變,由此形成的巖石,是下列中的( )A.石灰巖、玄武巖 B.頁巖、石灰巖 C.板巖、大理巖 D.花崗巖、頁巖25.有關地殼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地殼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是硅鋁層,下層是硅鎂層B.硅鋁層是不連續的,硅鎂層是連續的C.地殼就是整個的巖石圈D.硅鋁層在山區高原較厚,在平原盆地較薄讀合肥市熱島示意圖,完成題。熱島效應形成了市、郊之間的熱島環流,稱為城市風系,在近地面的風又稱為鄉村風。A地鄉村風的風向是( )A.東南風 B.東北風C.西北風 D.西南風正確表示N地近地面在豎直方向上等溫面與等壓面配置的是( )28.圖中乙處的地質構造是( )A.背斜 B.褶皺 C.向斜 D.斷層29.若該地富含石油、天然氣,應在哪處開采最合適( )A.甲 B.乙 C.丙 D.丁30.若該地打算修一條穿越南北向的隧道,最合適的地區是( )A.甲 B.乙 C.丙 D.丁下圖是我國東部季風區某地巖層分布圖,據圖完成下列問題。31.下列四幅剖面圖中與沿ab剖面線的剖面圖一致的是32.關于圖中甲丙兩處地形成因與地質構造的說法正確的是A.甲處為背斜山 B.丙處向斜成山 C D.丙處背斜成谷3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甲處比丙處先看到日出 B.甲處河流向南流C.乙處比丁處流水侵蝕作用強 D.乙處降水量遠遠大于丁處下圖為“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34.圖中B、D代表的巖石分別是A.侵入型巖漿巖、沉積巖 B.沉積巖、侵入型巖漿巖C.變質巖、噴出型巖漿巖 D.沉積巖、變質巖35.圖中②表示的是A.外力作用 B.變質作用 C.上升、冷卻凝固 D.重熔再生讀圖,完成下題。36.組成該山體巖石的礦物直接來自 ( ) A.地表 B.地殼上部C. 地殼下部 D.地幔37.在巖石圈物質循環過程中,該山體巖石在地球表層可轉化為 ( ) A.噴出巖 B.侵入巖C.沉積巖 D.變質巖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地震波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學家利用這一原理探究地球內部結構。據此回答問題。38.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時,科學家們發現在距離地面大約2900千米深度處橫波速度突然降低為零,縱波速度也突然降低,這說明了( )A.地球內部存在著巖漿B.該深度上下層的溫度變化明顯C.大陸地殼與大洋地殼的厚度不同D.該深度上下層的物質組成存在很大差異39.人們在生產活動中還常利用地震波( )A.傳遞聲音信號 B.進行地質探礦C.調查農作物蟲害情況 D.測量山峰的高度40.下列關于巖石圈物質循環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三大類巖石與巖漿可以相互直接轉化B.三大類巖石之間可以相互直接轉化C.變質作用通常在接近地表的巖石中發生D.各類巖石都能形成沉積巖41.下列地理現象中,由于地球自轉而造成的現象是A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B.晝夜長短的變化C.春夏秋冬的更替D.晝夜的交替A.自轉角速度甲大于乙 B.自轉線速度甲大于乙 C.甲地地方時早1小時 D.乙地日出時間遲1小時43.紫金山天文臺于6月9號晚上9時,將一臺天文望遠鏡對準織女星,并保持望遠鏡位置和一切狀況不變,到6月10望遠鏡再次對準織女星的時刻是 ( )A.晚上9點 B.晚上9點3分56秒C.晚上8點56分4秒 D.晚上8點3分56秒44.地球自轉偏向力最大的地區是( )A. B. 赤道地區C.南北緯300附近 D.南北緯600附近讀 “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圖”,完成題。45.我們這里晝開始比夜長始于( )A.a點 B.b點 C.c點 D. d點46.當太陽直射點位于d點這一天( ) A.地球公轉速度越來越快 B.地球公轉速度最快 C.地球自轉速度越來越快 D.北半球緯度越高,晝越長47.洛陽(35o N,112o E)一學生對太陽能熱水器進行了改造(如上圖),把熱水器裝在一個大玻璃箱中,并將支架改造成活動方式。據此回答下題。( )9月23日,為使熱水器有最好的效果,調節支架使熱水器吸熱面與地面的夾角是A.23o26′ B.66o34′ C.55o D.35o 48.當東半球全部為晝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極圈內有極晝或極夜現象 B.晨昏線與極圈相切C.北半球晝長夜短 D.晨昏圈與經線圈重合49.下列選項是由于印度洋板壞和亞歐板塊碰撞而形成的是:( )A.喜馬拉雅山 B.華山C.東非大裂谷 D.科迪勒拉山系50.下列關于恒星日與太陽日的敘述,正確的有A.恒星日是地球自轉的真正周期 B.一個恒星日為24時C.太陽日是地球自轉的真正周期 D.恒星日比太陽日長2013-2014學年度縣直高中高一地理期中考試試卷答題卷第II卷(非選擇題)確定后再涂黑。1 [A] [B] [C] [D] 6 [A] [B] [C] [D] 11 [A] [B] [C] [D]2 [A] [B] [C] [D] 7 [A] [B] [C] [D] 12 [A] [B] [C] [D]3 [A] [B] [C] [D] 8 [A] [B] [C] [D] 13 [A] [B] [C] [D]4 [A] [B] [C] [D] 9 [A] [B] [C] [D] 14 [A] [B] [C] [D]5 [A] [B] [C] [D] 河南省沈丘縣縣直高級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205102.html
相關閱讀:高一地理寒假作業:寒假精選地理非單選題三
江西省萬載縣第二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高一地理城市化過程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課堂練習題(附答案)
2016學年高中一年級寒假地理作業
高一上期末地理期末考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