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1.下列生理過程中,需要效應B細胞參與的是A.在體液免疫過程中,抗原的呈遞B.在細胞免疫過程中,抗原的攝取和處理C.在體液免疫中,合成并分泌抗體D.特異性識別并清除體內的癌變細胞2.從下圖所示的實驗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結論是 ( )A.生長素(IAA)能促進胚芽鞘下端生長B.單側光照引起生長素(IAA)分布不均勻C.生長素(IAA)只能由形態學上端向下端運輸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3.下圖為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在植物組織培養中的相互作用圖,其中圖甲為對照。圖乙愈傷組織分化出根說明培養基中()A.細胞分裂素用量比生長素的用量的比值高時 B.細胞分裂素用量比生長素的用量的比值低時 C.細胞分裂素用量比生長素的用量的比值適中時 D.細胞分裂素用量比生長素的用量的比值可任意設定4.遺傳信息的翻譯過程需要的原料是( )A.脫氧核苷酸B.氨基酸 C.核糖核苷酸D.葡萄糖5.實驗1:用任氏液(含少量Ca2+)灌注離體蛙心,發現蛙心可持續跳動數小時;實驗2:用不含Ca2+的任氏液灌注離體蛙心,發現蛙心會很快停止跳動。這兩個實驗的結果表明Ca2+( )A.對維持生命活動沒有作用 B.對維持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C.對維持蛙心形態有重要作用 D.為蛙心的跳動直接提供能量6.下列哪一項屬于動物的個體發育過程( )A.從蛙的受精卵發育到雌蛙產卵B.從蝌蚪到成蛙C.從雛雞孵出到母雞生蛋D.從魚的受精卵到魚苗7.將一對相對性狀的純合親本分別進行正交和反交,則兩次雜交后代的基因型是 ( )A.一定相同 B.一定不同 C.若是核遺傳就不同 D.若是質遺傳就不同 8.一匹雄性黑馬與若干匹純種棗紅馬交配后,共生出20匹棗紅馬和23匹黑馬。下列敘述中最可能的是雄性黑馬是雜合體 黑色是隱性性狀棗紅色是顯性性狀 棗紅色是隱性性狀 A.和 B.和 C.和 D.和9.遺傳學的奠基人孟德爾之所以在研究遺傳規律時獲得了巨大成功,關鍵在于他在實驗的過程中選擇了正確的方法。下面各項中,除哪一項外均是他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A.先只針對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規律進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對性狀的遺傳規律B.選擇了嚴格自花傳粉的豌豆作為實驗材料C.選擇了多種植物作為實驗材料,做了大量的實驗D.應用了統計學的方法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10.對基因工程理解不正確的是( )A.有稱為DNA重組技術或基因拼接技術,育種原理屬于基因重組 B.操作對象為DNA分子,并在細胞之外進行加工,并需3種工具酶C.可定向改變生物遺傳性狀,例如培育抗蟲棉新品種。 D.操作過程一般要經歷4個步驟,目的基因成功表達是基因工程操作成功的標志A.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作用于甲狀腺,促使甲狀腺產生甲狀腺激素B.胰島分泌具有拮抗作用的胰高血糖素和胰島素對血糖含量進行調節C.人體的反饋調節中,神經調節與激素調節是完全獨立的D.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會抑制呼吸中樞的活動12.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③②13.由30多名中外科學家組成的“長江白鰭豚科考調查小組”在從宜昌至上海的1700公里行程中,沒有發現一頭白鰭豚,由此可見我國牛物多樣性正面臨嚴峻考驗。下列措施符合保護牛物多樣性做法的是 ( ) A.為美化城市環境,可隨意引進物種 B.為保護草原,要殺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黃鼠 C.將華南虎遷入野生動物園保護,并進行部分的野外回歸D.為控制水葫蘆在我國泛濫成災,應引入其天敵14.右圖示種群在理想環境中呈“J”型增長,阻力條件下,呈“S”型增長,下列關于某種群在某環境中數量增長曲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A.當種群數量到達e點后,種群不再有個體死亡B.種群增長過程中出現生存斗爭是在d點之后C.a~e過程中種群增長率先增加后減小D.漁業捕撈后需控制剩余量在c點以上∶G∶T∶C = 1∶2∶3∶4,若該DNA分子復制一次,則需要的腺嘌呤脫氧核苷酸的數量是( )A.200個 B.300個 C.400個 D.80016.下列有關內環境的表述正確的是( )A.池塘水是在池塘中生活的單細胞生物草履蟲的內環境 B.人體的體液中細胞內液少于內環境中的液體C.內環境中的三種成分中最相近的是組織液與淋巴液D.葡萄糖、氨基酸、代謝廢物、血紅蛋白等都是內環境的成分A.4,4,4 B.4,4,5 C.4,4,8 D.8,8,818.下列關于癌變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ā 。〢.每個人體內都有原癌基因 B.煤焦油是致癌因子C.癌細胞是不分化的體細胞 D.癌細胞膜上的糖蛋白比正常細胞多19.1999年《自然》雜志刊登了美國康奈爾大學Losey等人的實驗結果:將轉Bt基因玉米花粉撒在苦苣菜上,喂食非靶生物黑脈金斑蝶幼蟲,4天后幼蟲死亡率達44%,而對照組無一死亡。該實驗說明( ) A.該轉基因玉米對非靶生物有毒 B.轉基因生物均有一定的毒性C.轉基因食品不能食用D.Bt基因對所有害蟲均有毒性20.有關細胞膜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細胞膜具有 B.C.細胞膜具有識別的功能 D.細胞膜的兩側結構不對稱A、發生在體細胞內的基因突變一般不能傳給后代B、經過自然選擇的作用一定能形成新物種C、新物種都是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形成的D、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環境導致生物發生的變異并與之相互適應22.A.蜻蜓 B.大腸桿菌 C.人 D.柳樹23.某一動物細胞連續進行三次有絲分裂后,產生的子細胞數目為 ( )A.4 B.6 C.8 D.10 A.多倍體 B.含有三個染色體組 C.單倍體植株 D.高度不育植株25.下列各項中通過質壁分離的實驗不能證明的是( )A.成熟植物細胞的死活 B.細胞的物質組成C.原生質層和細胞壁的伸縮性大小 D.能發生滲透作用26.右圖示某種農作物品種①和②培育出⑥的幾種方法,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經過Ⅲ培育形成④常用的方法是花藥離體培養B.過程Ⅵ常用一定濃度的秋水仙素處理④的幼苗C.由品種①直接形成⑤的過程必需經過基因突變D.由品種①和②培育品種⑥的最快途徑是Ⅰ→Ⅴ 27.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對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進行了修改,下列哪項不是修改的內容( )A.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種群,而不是生物個體B.自然選擇是由生物存在過度繁殖而導致生存斗爭來實現的C.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D.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將自然選擇學說與遺傳變異的有關理論結合起來28.某高等生物基因型為AaBb,經減數分裂能產生四種數量相等的配子。下圖為其體內某個細胞,則正確的說法是 ( )A.該狀態下的細胞發生了基因重組B.②與④上的基因分離體現了分離定律C.圖中基因位點①、②、③、④可能分別是A、b、B、b D.該狀態下細胞含4個染色體組,其中②和③所在染色體組成一個染色體組29.取一個含一對同源染色體的受精卵,用15N標記細胞核中的DNA,然后放在含14N的培養基中培養,讓其連續進行三次有絲分裂,形成八個細胞,這八個細胞中含15N的細胞個數最少可能是( 。〢.1 B.2 C.3 D.4A.a、b、c點B.a、b點 C.b、c點D.c點31.進行胎兒性別的鑒定是非法行為,但從優生的角度去分析,丈夫患下列哪種病,妻子在懷孕后有必要胎兒性別鑒定A抗維生素D佝僂病B.白化病 D.多指32.如圖所示:人體細胞內含有抑制癌癥發生的P53(P+)基因有兩個部位能被E酶識別;癌癥患者的P53基因突變后為P-,F有某人的P53基因部分區域經限制酶E完全切割后,共出現170、220、290和460個堿基對的四種片段,那么他的基因型是( )+++---P+-為探究酵母菌的細胞呼吸,將酵母菌破碎并進行差速離心處理,得到細胞溶膠和線粒體,注:“+”表示加入了適量的相關物質,“-”表示未加入相關物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會產生酒精的試管有B、D、F B.A試管中不會有CO2產生C.會產生CO2和H2O的試管只有CD.根據試管B、D、F的實驗結果可判斷出酵母菌進行需氧呼吸的場所A.開始時,青霉菌只能利用葡萄糖,不能利用乳糖;只有葡萄糖利用完畢后,青霉菌才開始利用乳糖B.青霉菌分解葡萄糖的酶是組成酶,分解乳糖的酶是誘導酶C.葡萄糖消耗完畢,乳糖分解的時期是青霉菌生長的穩定期,但其緩慢分解,不利于提高青霉素的產量D.葡萄糖消耗完畢,青霉菌可利用乳糖,但乳糖緩慢分解,這樣可延長穩定期,提高青霉素的產量34.右下圖表示的是不同色的光和光照強度射入海水的情況。根據該圖,你認為浮游植物生活的下限應在什么深度?A 5米 B 10米 C 20米 D 40米35.胞間連絲存在于: A.動物上皮細胞之間 B.植物薄壁組織細胞之間C.藍藻群體細胞之間 D.四聯球菌各細胞之間 二、綜合題36.圖為人體的部分細胞分化示意圖。請據圖回答:圖中細胞分化程度最低的是 (填字母)細胞,全能性最高的是 (填字母)細胞,骨髓移植實質上是將圖甲中的 (填字母)細胞移植到患者體內。圖中的皮膚細胞、肝細胞、白細胞內具有 (答“相同”或“不同”)的遺傳物質DNA,各自結構和功能不同的原因是 。 下圖甲表示某DNA片段遺傳信息的傳遞和表達過程,①→⑤表示物質或結構,a、b、c表示生理過程;下圖乙為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1)圖甲中,表示遺傳信息表達過程的是 (填字母),a過程所需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圖中①→⑤含有核浙江省吳興高級中學2012—201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題(Word有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229342.html
相關閱讀:假期百分百高一生物試題
云南省騰沖縣第四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
江西省上饒四校高一上學期聯考生物試題
廣東省汕頭市潮師高級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
吉林省吉林市2012-201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 生物 Word版含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