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一中2013-2014年度2013級第一學期第三階段考試 語文試題 一、現代文閱讀(6分,每小題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l~3題!对娊洝吩瓉硎窃,不是“經”,這在咱們今天是很準確的。但在封建社會里,詩三百篇卻被尊為“經”,統治階段拿它來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從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詩三百篇是一種配樂演唱的樂歌。這些樂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會和各種典禮,當作儀式的一部分或娛樂賓主的節目。另一方面則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會生活,當作表情達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語言差不多,當然它更加曲折動人。例如周代有一種“獻詩陳志”的做法,當一些人看到國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壞事,就做一首詩獻給他們,達到頌美或者諷諫的目的。還有人由于個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過詩來發泄和申訴。應該說明,“獻詩陳志”是要通過樂工的演唱來獻給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獻詩”總和“簪獻曲”或者“瞍賦”、“?誦”并提。在人民群眾的生活里,詩歌也常用于表情達意,例如《詩經?邶風?新臺》和《詩經?秦風?黃鳥》等,都是針對具體的現實問題而發的。古代史傳中還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內的“徒歌”,例如《左傳?宣公二年》記載宋國將軍華元被鄭國人提了去,后來逃回來,人民譏笑這位敗軍之將,做了一個歌兒對他唱。這樣的歌,從性質上說和“獻詩陳志”沒有什么分別。不過士大夫獻詩,是特地做了樂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則先是在社會上流傳,給采訪詩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樂曲,達到統治階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會等場合,賓主各方往往通過“賦詩”來表達愿望和態度。“賦詩”時點出現成的詩篇,叫樂工們演唱,通過詩歌的問答,了解彼此的立場,這就叫“賦詩言志”。這種“賦詩”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內容和意義,僅僅是把賦詩者的觀點和愿望寄托在詩中某幾句之上,來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種典型的斷章取義!蹲髠?襄公二十六年》記晉侯為了衛國一個叛臣的緣故,把衛侯羈押起來,齊侯和鄭伯到晉國去說情,鄭國的子晨就賦《詩經?鄭風?將仲子》一詩!秾⒅僮印繁緛硎且皇讗矍樵姼,這當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話,是說女的愛著男的,又怕旁人說閑話;子晨卻借用來說,晉侯縱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別人看來總是為了一個叛臣。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時代,由于新聲代替古樂,造成了詩與樂的分家,詩也就由樂歌逐漸變為純粹的語言藝術了,“賦詩”、“獻曲”也不大見到了。詩三百篇在社會上的實際用途縮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漸把詩的意義和封建教化的原則聯系起來。比如公孫丑問《伐檀》詩中,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國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榮;子弟信從他,就學會孝悌忠信。君子不勞而食,還有誰比他功勞更大呢?”封建統治階級就是這樣“以意逆志”,最后把詩尊為“經”。直到五四運動以后,這部偉大的詩集才沖開了各種烏煙瘴氣,在思想和藝術上放射出奪目的光輝。 (摘編自中華書局“知識叢書”金開誠《詩經》)下列關于原文第一、二兩段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詩經》中的作品原來是普通的詩歌,并沒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統治階級卻把它尊為經典,用它來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葉以前,詩三百篇曾經作為一種配樂演唱的樂歌,成為祭祀、宴會和各種典禮的一部分儀式或娛樂賓主的節目。 C.所謂“獻詩陳志”,一種情況是指卿士通過貢獻詩歌,向國君或同僚陳述自己的心意, 以達到頌美或者諷諫的目的。 D.在古籍記載中,卿士“獻詩”經常和“瞽獻曲”、“?誦”等一起出現,是因為卿士做詩以后,總是通過樂工的演唱來呈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宋國人民譏笑敗軍之將華元的詩歌,也是用來作為表情達意的工具,所以從性質上說,跟卿士的“獻詩陳志”沒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賦詩言志”時所言的志,往往不為原詩所具有,而是賦詩者采用斷章取義的辦法,寄托在詩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詩經?鄭風?將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話,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詞令人擔心,請晉侯不要聽信。 D.到孔子時代,新音樂逐漸興起,古樂逐漸失傳,由此造成詩與樂分家,《詩經》也就變成純粹的語言文學作品,而與音樂無關了。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會生活中,《詩經》被當作表情達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語言所無法達到的效果。 B.上古時候,人民群眾的作品如果給采訪詩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進入詩三百篇中,不然則仍然是沒有曲調的“徒歌”。 C.古人在“賦詩言志”時采用的都是現成的詩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夠通過詩歌 的來回問答,了解彼此的立場。 D.孟子解釋《伐檀》說,君子使國君得到安富尊榮,使子弟學會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勞而食。這就曲解了《詩經》的原意。古代詩文閱讀(29分)(一)文言文閱讀(1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題。 汲黯字長孺,濮陽人也。其先有龐于古之衛君。至黯七世,世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時為太子洗馬,以莊見憚。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為謁者。東越相攻,上使黯往視之。不至,至吳而還,報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焙觾仁Щ,延燒千余家,上使黯往視之。還報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燒,不足憂也。臣過河南,河南貧人傷水旱萬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謹以便宜,持節發河南倉粟以振貧民。臣請歸節,伏矯制之罪!鄙腺t而釋之。遷為滎陽令。黯恥為令,病歸田里。上聞,乃召拜為中大夫。以數切諫,不得久留內,遷為東海太守。黯學黃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凈,擇丞史而任之。其治,責大旨而已,不苛小。黯多病,臥閨閣內不出。歲余,東海大治。稱之。上聞,召以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治務在無為而已,弘大體,不拘文法。當是時,太后弟武安侯?為丞相,中二千石來拜謁,?不為禮。然黯見?未嘗拜,常揖之。天子方召文學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對曰:“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變色而罷朝。公卿皆為黯懼。上退,謂左右曰:“甚矣,汲黯這戇也!”群臣或數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輔弼之臣,寧令從諛承意,陷主于不義乎?且已在己位,縱愛身,奈辱朝廷何!” ——《史記 汲鄭列傳》 4.下列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屋比延燒 比:并排,挨著 B.伏矯制之罪 矯:糾正 C.持節發河南倉粟以振貧民 發:打開 D.以數切諫 切:急切,切迫.5.以下句子編為四組,全部表現汲黯為官清正忘我的一組是(2分) ①臣謹以便宜,持節發河南倉粟以振貧民。 ②其治,責大旨而已,不苛小。 ③上聞,乃召拜為中大夫。 ④以數切諫,不得久留內,遷為東海太守。 ⑤然黯見?未嘗拜,常揖之。 ⑥且已在己位,縱愛身,奈辱朝廷何!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③⑤⑥ 6.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2分) A.皇上派汲黯去視察東越之間的爭斗,汲黯只到達吳郡就回來了,因為他認為不必為這樣瑣屑的事而前派使臣。 B.汲黯學習黃老學說,又因多病,所以處理地方政務主張無為,人們因此對他大加稱贊。 C.太后的弟弟武安侯為丞相,很多高官都來拜見,只有汲黯見他從不曾行拜禮,只拱拱手。 D.汲黯因為總是直言進諫,不能久留宮內。他對皇帝的批評毫不留情,漢武帝惱怒他過分鹵莽,但他始終以朝廷為重。 7.把文言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6分)(1)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 譯文: (2)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譯文: 古代詩歌閱讀(7分)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注:這是宋之間從瀧州(今廣東羅定縣)貶所逃歸,途經漢江(指襄陽附近的一段漢水)時寫的一首詩。 8.有人評價此詩前兩句中“斷”“復”兩字,似不著力,卻耐人尋味,請結合詩句說明, 這兩字有怎樣的意味?(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后兩句,按常情應是“近鄉情更切,急欲問行人”,作者筆下所寫卻與常情相悖,作者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談談你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篇名句默寫(10分) 10.(1)民生各有所樂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豈余心之可懲?(《離騷》)(2)____________ ,靡有朝矣。(《氓》)____________,池魚思故淵 。(陶淵明《歸園田居》) (4)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 。(《詩經?小雅?采薇》) (5)磐石方且厚, 。____________, (6)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 。(朱自清《荷塘月色》) (7)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天下歸心。(曹操《短歌行》)語言文字運用(25分)1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2分)( )A.肄(yì)業 墟 (xū)里煙 唾(chuí)手B.三匝(zā) 吐哺(pǔ) 樊(fán)籠里 ng)嫁娶C.商榷() 媒妁(uò) 梵(fān)婀玲 躑躅(zhú) 呦呦(yōu)鹿鳴D. 拾掇(duō) 氛(fèn)圍 青青子(jīn) 12.下列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分)( )? A.哽咽 葳蕤 縋床分)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學習的楷模,懸梁刺股者、秉燭達旦者、聞雞起舞者,在甘肅省天水市一中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二學段段中考試語文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237412.html
相關閱讀:高一語文競賽試卷
2019學年高一寒假語文語言文字運用復習題及答案
山東省濟南一中2013-2014學年高一3月月考 語文試題
江西省樂安一中2015-2016學年高一10月月考語文試題
江西省吉安市白鷺洲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二次月考 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