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中2013—2014學年第一學期段二考試高一地理試卷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時間90分鐘。第Ⅰ卷(單項選擇題共30題,每題2分,共60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請將正確答案填涂在答題卡上) 將一盞電燈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陽,在電燈旁放置一個地球儀代表地球,撥動地球儀模擬地球自轉運動。讀圖回答1~2題。1.該實驗能夠演示的地理現象是 ( )①晝夜的更替 ②四季的更替 ③運動物體偏向 ④地方時差異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圖中P地 ( ) A.位于晨線上 B.位于昏線上C.當地時間6時日出 D.當地時間8時日出3.右圖所示,兩條河流下游各有一個小島,最終小島可能連接的岸堤是 ( ) A.②③ B.①③C.①④ D.②④4.下列四幅圖中,正確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 )下圖是位于120°E經線上不同緯度三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角。讀圖回答5~6題。 ① ② ③5.三地的緯度從低到高的排序是 (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6.此日晝長時間從長到短的排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7.一架飛機于“北京時間”9月17日18時30分從北京起飛,飛往夏威夷某島(西十區),飛行時間為18小時,到達時當地時間是 ( ) A.9月17日l8時30分 B.9月17日0時30分 C.9月18日18時30分 D.9月16日18時30分8.天安門廣場上的國旗與太陽同時升起,下列日期中升旗儀式最早的是( ) A.5月1日 B.7月1日 C.8月1日 D.10月1日讀下圖,回答9~11題。 9 .在圖中箭頭所示輻射中,屬于短波輻射的是 ( )A.箭頭a B.箭頭b C.箭頭c D.箭頭d10.表示大氣對地面產生溫室效應的是 ( ) A.箭頭a表示的輻射 B.箭頭b表示的輻射 C.箭頭c表示的輻射 D.箭頭d表示的輻射11.當大氣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時 ( )①箭頭f可能增強 ②箭頭a可能減弱 ③箭頭c可能增強 ④箭頭d可能增強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12. 下圖中,晝夜溫差最大的是 ( )13.讀等壓線分布示意圖,其中正確表示南半球近地面風向的是 ( )A.A B.B C.C D.D 右圖為大氣運動示意圖,M線代表地球表面。據圖回答14~16題。14.若此圖表示熱力環流,則 ( )A.丙處氣壓比甲處高B.甲處氣溫比乙處高C.丙處氣壓比丁處低D.甲處氣溫比丙處低15.若此圖表示大氣三圈環流中的低緯環流,則 ( )A.③氣流比較濕潤B.④氣流給我國夏季帶來豐沛降水C.甲是副熱帶高氣壓帶D.乙處高壓的形成與②氣流有關16.若此圖表示亞洲東部夏季季風環流,則 ( )A.甲處是海洋,乙處是陸地B.乙處天氣以晴朗為主C.①氣流較③氣流濕潤D.④氣流由低緯流向高緯讀近地面氣壓帶和風帶局部示意圖,回答~題。.圖中的丙氣壓帶是指 ( )A.赤道低氣壓帶 B.副熱帶高氣壓帶C.極地高氣壓帶 D.副極地低氣壓帶.根據圖中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受丙氣壓帶影響,撒哈拉沙漠炎熱少雨B.受甲風帶移影響,南亞地區夏季多雨C.受乙風帶影響,西歐地區全年溫和濕潤D.受丙氣壓帶影響,新西蘭形成地中海氣候 A.①為熱帶雨林氣候 B.②為熱帶季風氣候 C.③為地中海氣候 D.④為亞熱帶季風氣候20.氣候類型④的成因是 ( ) A.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 B.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 C.常年受西風影響 D.西風帶和副熱帶高氣壓帶交替控制讀圖,完成21~22題。21 .①②③④四地的氣候主要由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造成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22.②地常年盛行風 ( ) A.由副熱帶高氣壓帶吹向赤道低氣壓帶B.由副極地低氣壓帶吹向副熱帶高氣壓帶C.由極地高氣壓帶吹向副極地低氣壓帶D.由副熱帶高氣壓帶吹向副極地低氣壓帶23.圖中屬冷鋒過鏡曲線的是 ( )A .A B.B C.C D.D24. 我國北方廣大地區,秋季經常出現“秋高氣爽”的好天氣,這是因為 ( ) ① 受低壓的影響 ② 受高壓的影響 ③ 受氣旋的影響 ④ 受反氣旋的影響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25. 中緯度大陸東西兩岸氣候類型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 )A. 太陽輻射不同 B. 大氣環流不同C. 下墊面不同 D. 人類活動差異 2012年11月9日上午10時,中央氣象臺發布寒潮藍色預警,預計將給我國西北和華北帶來大風降溫天氣;卮26~27題。26. 寒潮對農作物危害最大的時間是 ( ) A. 春季和冬季 B. 冬季和秋季 C. 秋季和春季 D. 夏季和秋季27. 下列地區受寒潮影響最大的是 ( ) A.四川盆地 B.準噶爾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 柴達木盆地讀全球主要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含量變化表,完成28~30題。28. 上述氣體的共同性質是 ( )A. 能強烈吸收太陽長波輻射 B. 能強烈吸收地面短波輻C. 增強大氣逆輻射 D. 增強地面逆輻射29. 年增加率最快的溫室氣體是 ( )A. 二氧化碳 B. 甲烷 C. 一氧化二氮 D. 氟氯烴30.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可能出現的現象為 ( )A. 喜馬拉雅山的雪線下降 B. 一月份0℃等溫線向秦嶺一淮河以北移動 C. 臺灣島的面積增大 D. 高緯度地區比原來的氣溫更低二綜合題(共計40分)(1)在甲圖中畫出太陽直射光線。(2)該日太陽直射的緯度是 。當地球運行到乙圖中的③位置時,北半球正午太陽高度達最大值的范圍是 。(3)甲圖中A地此時的太陽高度為 ;B地出現極 現象,A、C兩地相同的地理事物有( )(雙選)A. 地方時B. 線速度C. 晝夜長短D. 氣候(4)乙圖中,地球從位置①運行到位置②的期間,下列現象可能發生的是( )(雙選)A. 北京正午人影先變長,后變短B. 天安門升旗時間越來越晚C. 地球公轉速度先變快,后變慢D. 極晝極夜范圍越來越小32.右圖為等高面與等壓面關系示意圖,讀后完成下列要求。(12分)(1)圖中②、⑤、④三點,氣壓由高到低排列 。 (2)A、B兩地受熱的是 地,空氣 ;冷卻的是 地,空氣 。(3)用“→”畫出圖中的熱力環流。33.讀北半球近地面天氣系統圖(單位:hPa),回答下列問題。(14分) (1)按氣壓狀況,①地為 中心,③地為 中心。(2)按天氣狀況,①天氣 ,③天氣 。(3)圖中②地吹________風,②與④相比,風力較大的是________,原因是 。高一地理段二考試答案一、選擇題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CACBCAABACDAABD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BBBADDDCDBCBCBB二、綜合題(1)畫圖:略 (2分)(2)N(北回歸線);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 (4分)(3)0, 夜, BC (6分)CD (2分)32.(共12分)(1) (2分)(2)B地,上升,A地,下沉 (8分)(3)畫圖:略 (2分) 33. (共14分)(1)高壓 低壓 (4分)(2)晴朗 陰雨 (4分)(2)西北(偏北)、凇、诘氐葔壕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較大 (6分)安徽省合肥一中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242852.html
相關閱讀:江西省萬載縣第二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高一上期末地理期末考試卷
高一地理寒假作業:寒假精選地理非單選題三
2016學年高中一年級寒假地理作業
高一地理城市化過程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課堂練習題(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