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考試高一地理 說明:本試題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卷面總分為100分。第Ⅰ卷(選擇題,共60分)一、單項選擇題(共30小題,每題2分,共60分)1.下列條件與地球上生物存在無關的是A.地球的體積、質量適中 B.地球的自轉方向C.地球上晝夜交替周期 D.日地距離2.下圖是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三者的關系(圖中圓的大小代表天體系統層次的高低),其中正確的是3.太陽能量來源于A.氫原子核的聚變反應 B.氫原子核的裂變反應C.氦原子核的聚變反應 D.鈾等元素裂變的連鎖反應4.我們肉眼看到的太陽是A.太陽外部的整個大氣層 B.太陽內部C.太陽大氣的色球層 D.太陽大氣的光球層5.凌日現象指的是內行星、衛星等運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在地球上的觀察者會發現有一個黑點從太陽通過的一種天文現象。據報道2013年2月25日至3月17日期間,我國通信衛星會出現凌日現象。如下圖所示,當通信衛星凌日時,有可能出現以下哪種現象A.手機信號加強,通話音量加大B.手機自動關機C.有線電視頻道頻繁出現畫面固定不動甚至黑屏的現象D.衛星無線電視頻道出現圖像不清或節目中斷的現象6.地球自轉使地表產生了A.晝夜現象 B.極圈內的極晝、極夜現象C.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D.南半球的河流左岸沖刷侵蝕嚴重7.關于地球自轉速度的敘述,正確的是A. B.C. D.8.“北京時間”就是A.世界通用時間 B.東八區地方時C.東八區區時 D.北京所在的東經116°地方時9. 太陽直射的緯線A. 晝夜等長 B. 晝短夜長 C. 晝最長,夜最短 D. 正午太陽高度最大10.某地水平運動物體的方向左偏,且一年有兩次太陽直射,該地位于:A.40°N B.20°N C. 40°S D. 10°S11. 下列關于巖石圈的敘述,正確的是① 巖石圈指地殼部分 ② 巖石圈是地殼加地幔 ③ 軟流層以上部分為巖石圈 ④ 地殼和上地幔頂部合在一起稱為巖石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 下列地質作用中,屬于內力作用的是A.侵蝕作用 B.沉積作用 C.固結成巖作用 D.變質作用13.地震A.只水平晃動B.只水平晃動上下C.先水平晃動,后上下D.先上下,后水平晃動.沉積巖的兩個突出特征是①具有層理構造②具有流紋構造③常含有化石④具有團狀構造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讀“地殼物質循環簡略示意圖”回答16~17題。16.圖中能夠表示上升冷卻凝固作用的箭頭是 A.① B.② C.③ D.④17.圖中與箭頭④所示的地質作用相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⑤下圖為“某流域地質構造與地貌示意圖”。讀圖完成18題。18.關于圖示地區地質、地貌的敘述正確的是A.③處為向斜成嶺 B.地質基礎很不穩定C.②處有可能找到石油 D.②處巖石比③處巖石堅硬19.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位于內蒙古高原、大興安嶺、燕山山脈的結合部,花崗巖石林地貌為其主要特色之一。該地花崗巖石林地貌形成的地質過程依次是A.地殼抬升—風化、侵蝕—巖漿侵入B.巖漿侵入—地殼抬升—風化、侵蝕C.地殼抬升—巖漿侵入—固結成巖D.風化、侵蝕—巖漿侵入—地殼抬升20.讀上圖“板塊分布示意圖”,喜馬拉雅山脈是圖中的哪兩個板塊碰撞形成的A.A和B B.A和C C.A和D D.B和C21.在板塊相互碰撞的地帶,不可能形成的是A.高大的山脈 B.裂谷C.深邃的海溝 D.島弧A.距離太陽遙遠B.有臭氧吸收紫外線C.地面是該層大氣的主要直接熱源D.受人類燃燒礦物燃料的影響23.B層利于航空飛行的主要原因是該層A.氣溫相對下高上低,大氣穩定B.水汽含量較多,但塵埃少,水汽不易成云致雨C.大氣易電離,有利于保持與地面的短波通訊D.大氣以平流運動為主,大氣的能見度好24.下圖四個箭頭能正確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風向的是 25.下列地質地貌示意圖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Aa和b B.b和c C.c和d 和d26.若甲、乙為相距不遠的陸地,a、c為水平氣流,b、d為垂直氣流,則甲、乙、丙、丁四處氣壓的關系為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C.乙>甲>丁>丙 D.甲>乙>。颈27.若甲地為郊區,乙地為城市,其余條件與上題相同,從環境效益的角度考慮,不宜在甲地建立的企業是A.玩具廠 B.水泥廠 C.家具廠 D.電子廠28.地面上不同地區的熱量差異會引起空氣流動。下列示意圖中符合熱力環流原理的是29.在晚秋或寒冬,用人造煙幕來防御霜凍的原理是 A. 增強太陽短波輻射 B.增強大氣逆輻射作用 C.增強大氣對太陽輻射的散射作用 D.增強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反射作用30.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以及它在圖中對應字母的組合A.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aB.大氣的反射作用——dC大氣的吸引作用——bD.大氣逆輻射——c(1)圖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波,B表示_______波。(2)圖中C~H分別表示地球內部構造,F 表示________面,該面以上是 層,該面以下G物質的狀態是___________。(3)C層和E層的頂部,合稱為_______。32.讀圖“地質構造圖”,分析回答有關問題:(10分)(1)從地質構造看,A是 ,A處地形成山地的原因是 。(2)在B地鉆井,是否可能找到石油 (可能與否),理由是 。(3)從圖中各類巖層的相互關系看,最晚形成的巖體是 。 33. 讀“大氣的熱力作用圖”和“太陽高度與太陽輻射經過大氣路程長短的關系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8分)(1)圖中各序號表示的作用過程是:①__________輻射, ③_________輻射, ⑤____________輻射。 (2)冬天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要暖和一些,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低緯地區,太陽高度角較大,太陽輻射經過大氣的路程較______,被大氣削弱得較______,最后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較_______。 (4)下列自然現象是圖中大氣的什么作用的結果 ① 白天多云時,氣溫比晴天低 作用② 地球上觀察晴朗白天的天空是蔚藍色的 作用 2013—2014學年第一學期11月期中考試高一地理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共30小題,每題2分,共60分)二、非選擇題(共3小題,共40分)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一中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243077.html
相關閱讀:江西省萬載縣第二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高一地理城市化過程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課堂練習題(附答案)
高一上期末地理期末考試卷
高一地理寒假作業:寒假精選地理非單選題三
2016學年高中一年級寒假地理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