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城三中高一地理期末試卷 3.南半球各地晝漸短、夜漸長的時間段是( )A.春分日至秋分日B.秋分日至春分日C.夏至日至冬至日D.冬至日至夏至日4.當本初子午線與昏線重合時,北京時間為:A.9月24日2時 B.6月22日8時C.3月21日0時 D.12月22日12時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我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級強震,造成巨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卮5~6題。5.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為20千米左右,巖層的斷裂處位于A.地殼中 B.上地幔中 C.下地幔中 D.地核中6.這次地震震中的A.只水平晃動B只水平晃動上下C.先上下,后水平晃動 D先水平晃動,后上下右上圖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第12題。12.丙處有一大漁場,若用洋流剖面示意圖來解釋其成因,應選( )右圖為 我國某水庫流入水量與流出水量年內變化情況,讀后回答13~15題。13.該水庫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現在( ) A.5月 B.6月 C.10月D.12月14.該水庫最可能位于( ) A.長江流域 B.黃河流域C.珠江流域 D.塔里木河流域讀“巖石圈的物質循環示意圖”,回答15~16題。15.a、b、c、d代表的地質作用分別是( ) A.巖漿冷卻、外力作用、變質作用、重熔再生 B.外力作用、巖漿冷卻、變質作用、重熔再生 C.外力作用、重熔再生、變質作用、巖漿冷卻 D.變質作用、巖漿冷卻、外力作用、重熔再生16.巖石圈的物質循環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質循環,這個循環過程不能導致的結果是( )A.形成地球上豐富的礦產資源B.改變地表的形態,塑造出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觀C.實現地區之間、圈層之間的物質交換和能量傳輸,從而改變地表的環境D.通過大量的輸送熱能來改變大氣運動17.據地殼物質循環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①是沉積巖B.②是巖漿巖C.③是變質巖D.④是巖漿讀圖A-06和A-07所示的兩種地貌,回答18~19題。18. 圖A-06所示地貌名稱為( )A.三角洲 B.沙丘 C.沖積扇 D.沙丘19.圖A-07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蝕 B.風力沉積 C.風力侵蝕 D.流水沉積20.造成黃土高原地表千溝萬壑的主要外力是( ) A.風力 B.冰川 C.流水 D.植物21下列天體系統中,不包括地球的是:( ) A.銀河系 B.總星系 C.河外星系 D.太陽系22.關于太陽黑子的正確敘述是:( )A.活動周期為12年 B. 因為溫度比周圍低,所以略顯陰暗C.出現在日冕層 D.太陽表面黑色的斑點23.目前黃赤交角的大小是:( )A.33°26 B.33°36? C.23°36? D.23°26?24.下列幾個地點中,地球自轉線速度最大的是( )A.北京 B.廣州 C.哈爾濱 D.南極長城站25.下列關于地方時的說法正確的是:( )A.同一經度的地方時相同 B.同一緯度的地方時相同C.兩分兩至日全球各地日出時間均為6時D.同一天北京的地方時比日本東京的地方時要早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50分)題號12345678910111213答案題號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二、綜合題(共50分)26.讀右圖,回答問題。(12分)(1)若圖示的是熱力環流,則近地面甲、乙兩處氣溫較高的是 處。(2)若圖示的是以副熱帶海區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則該環流位于 半球。洋流③按性質屬于 流(填寒、暖)。(3)若圖示的是海洋與陸地之間的水循環,則②表示 環節,④表示 環節。(4)若圖示的是地質循環,且甲表示變質巖,乙表示巖漿,則①表示 作用。27.讀“不同地點晝長隨季節變化統計曲線圖”,完成下列問題:(12分)(1)判斷A、C、D三地的緯度: A C D (2)晝夜長短因季節而變化,但 地區例外,這里全年晝夜 。(3)從A到D的四幅圖的變化中可以看出晝夜長短變化幅度規律是 。28.讀“我國部分地區春季某時天氣系統圖”,回答下列問題:(第4小題每空2分,共11分)(1)圖中甲、乙兩處, 為高氣壓中心,按天氣系統的氣流狀況劃分屬于 ,圖中乙處中心垂直方向氣流運動狀況為 (填“上升”或“下沉”)。(3分)(2)甲、乙兩氣壓中心控制地區,氣溫日較差較大的是 。(1分)(3)圖中①②兩條鋒線中,冷鋒是 。鋒線旁陰影為雨區,A雨區在鋒 (填“前”或“后”),B雨區在鋒 (填“前”或“后”)。(3分)(4)圖中兩城市氣溫較高的是 ;此時長春刮 風。(4分)29.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同學們可以從氣壓帶、風帶的分布規律推測氣候的形成與特征;而氣候又是影響自然帶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讀圖8回答下列問題。(1分)(1)“氣壓帶與風帶模式圖”、“氣候類型分布模式圖”與“自然帶分布模式圖”之間的對應關系體現了地理環境的 性。(2)在“氣壓帶與風帶模式圖”中甲地位于(風帶),請在圖上相應的位置用箭頭畫出該風帶的風向。 (3)A地終年受赤道低氣壓帶的控制,形成的氣候類型是,對應的自然帶①帶。(4)從“氣壓帶與風帶模式圖”上可以看出,C地在 和 的交替 帶。(5)在“自然帶分布模式圖”中,自然帶①②③④的變化體現了地理環境地域分異規律中的地域分異,這種分異是以為基礎的。自然帶⑤⑥⑦⑧的變化體現了地理環境地域分異規律中的 地域分異,這種分異是以為基礎的。ABCD圖A-07圖A-06學校: 班級: 學號: 姓名: …………………………………………裝………………………………訂………………………………線………………………………江西省豐城三中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 Word版無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265436.html
相關閱讀:高一上期末地理期末考試卷
2016學年高中一年級寒假地理作業
江西省萬載縣第二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高一地理城市化過程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課堂練習題(附答案)
高一地理寒假作業:寒假精選地理非單選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