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浙江省臺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第二次統練地理試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試卷說明:

臺州中學2015學年第一學期第二次統練試題高一 地理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錯選、多選均不給分。2×40=80分)A. 宇宙飛船B. 航天飛機 C. 人造月球衛星 D. 天空實驗室2.未來,我國宇航員在月球登陸后,可能觀測到的現象有①流星現象②彗尾③極光④滿天星星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D. ②④3.下列地理現象的形成原因,按其內在聯系正確的是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黃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氣的反射作用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會有霜凍——大氣逆輻射作用C.夏季天空多云時,白天氣溫不會太高——大氣的散射作用D.晴朗的天空呈現蔚藍色——大氣的吸收作用杭州某中學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了可調節窗戶遮陽板,實現教室良好的遮陽與采光。下圖示意遮陽板設計原理,據此回答5-6題。5.遮陽板收起,室內正午太陽光照面積達一年最大值時A. 全球晝夜平分 B. 北半球為夏 C. 太陽直射10°S D. 南極圈以南地區極晝6.北京某中學生借鑒這一設計,若兩地窗戶大小形狀相同,則應做的調整是①安裝高度不變,加長遮陽板 ②安裝高度不變,縮短遮陽板③遮陽板長度不變,降低安裝高度 ④遮陽板長度不變,升高安裝高度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下圖中,橫坐標為地球自轉線速度,縱坐標為不同緯度四地點某日的正午太陽高度。據此完成7-8題。7、圖中四個地點按緯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順序是 A.a—b—c—d B.a—b—d—c C.d—c—a—b D.c—d—b—a8、圖中四個地點按晝長由長到短的排列順序是 gkstkA.a—b—c—d B.a—d—c—b C.b—a—d—c D.d—a—b—c讀“東、西半球板塊分布示意圖”,完成9—11題。9.甲板塊為 A.美洲板塊 B.太平洋板塊 C.印度洋板塊 D.非洲板塊10.2007年1月13日,日本北部的千島群島東部海底發生里氏8.3級地震。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圖中示意該位置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1.乙、丙板塊相互碰撞,形成A.安第斯山脈 B.阿爾卑斯山脈 C.喜馬拉雅山脈 D落基山脈浙江省江郎山景區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左下圖),2010年8月作為“中國丹霞”的系列提名地之一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它是由巨厚的紅色砂巖經地殼運動和外力作用形成的。右下圖為“地殼物質循環示意圖”。據此完成12-14題。12.如果中②屬于內力作用過程,則江郎山的紅色砂巖屬于A.甲 B.乙 C.丙 D.丁1.形成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風化和流水侵蝕作用 B.風化和風力侵蝕作用 C.冰川和流水侵蝕作用 D.地殼上升和流水侵蝕作用1.在巖石圈物質循環過程中,該山體巖石在地殼的表層可轉化為新的A.侵入巖 B.噴出巖 C.沉積巖 D.變質巖1下列四種地質現象中,主要屬于內力作用的是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 B.長江口的崇明島的形成C.撒哈拉沙漠沙丘的形成 D.喜馬拉雅山脈的形成,回答題。圖所列景觀由內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關于地貌的說法,正確的是? A.①主要由冰川侵蝕作用形成 B.②在板塊交界處比較少見? C.③主要分布于我國西南地區? D.④主要分布在我國低海拔的平原區讀左下圖回答19-21題19.如果該圖為大氣環流模式圖,S線代表地球表面,則A.E處氣溫比H處高 B.F處氣壓比G處低C.氣流②自西向東運動 D.E處的高度可達120千米20. 若此圖為海陸間水循環側視圖,則A.G為海洋,H為陸地 B.環節②為人類提供了淡水資源C.環節③表示植物蒸騰作用和陸地水蒸發 D.環節①④均能造成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21.如果該圖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線代表緯線,則A.洋流①對沿岸氣候有降溫、減濕作用 B.洋流②為西風漂流C.洋流③對沿岸氣候有增溫、增濕作用 D.洋流④為赤道逆流上右圖為“四種常見天氣系統經過不同地區時氣壓變化過程曲線圖”,讀后回答22-24題。22.天氣系統過境時,不會出現陰雨天氣的曲線是A.① B.② C.③ D.④2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①天氣系統過境時會帶來大風、雨雪天氣 B.②天氣系統垂直方向上的氣流以上升為主C.③天氣系統過境后氣溫降低,氣壓升高,天氣轉晴D.④天氣系統過境時天氣晴朗24.“霧霾”是最近一段時間南方地區的主題詞,多地 PM2.5測量計“爆表”。結合所學知識,回答:A.①天氣系統過境時霧霾會加重,因為北方風沙被帶來B.②天氣系統過境時霧霾會加重,因為易形成“靜穩天氣”C.③天氣系統過境時霧霾會加重,因為會產生持續性降水D.④天氣系統過境時霧霾會加重,因為空氣上升運動25.以下四圖中晝夜溫差最大的是 26.下列地理現象,能用熱力環流原理解釋的是 A.晴朗天空呈蔚藍色 B.白天風從海洋吹向陸地C.晝夜多云日溫差小 D.春季多沙塵暴天氣27.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順序,下列排序正確的是A.蕨類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葉蟲→魚類→恐龍C.元古代→古生代→太古代 D.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兩棲類28.鄭板橋詩“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的“破巖”說明在土壤形成中起主導作用的是A.氣候 B.地貌 C.生物 D.水文溫室效應引起全球變暖已成事實,結合下面透明玻璃瓶和溫度計的實驗完成29-30題。29.圖中甲為模擬溫室效應的小實驗,兩支同樣的溫度計靜置在陽光下,十分鐘后,透明玻璃瓶內溫度計的讀數可能是A.25℃B.12℃C.10℃D.8℃30.青藏高原低主要是吸收哪部分少所導致的A.①B.② C.③ D.④下圖為低、中、高三個不同緯度的自然帶(生態系統)物質流動示意圖(圖中圓圈的大小表示所儲存養分百分比的多少,箭頭的粗細表示物質養分流的大小)。讀圖,回答31-32題。?31.對土壤、生物量、枯枝落葉在生態系統所儲存養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A.土壤條件 B.氣候條件 ?C.生物條件 D.地質條件.圖中所示三個自然帶緯度由高向低排列的順序是? ?A.? ? B.? ? C.? ? D..有關成土母質與土壤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A.成土母質就是土壤B.成土母質為土壤提供全部的礦物養分 C.成土母質的顆粒較細,則發育而成的土壤質地一般較細 D.成土母質需進一步發育才能形成土壤,故其粒度與土壤質地并無關系 .有關氣候與土壤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是A.寒冷的氣候條件下,土壤中的有機物含量少 B.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下,化學分解和微生物分解都較快 C.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下,土壤中有機質含量較多 D.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下,土壤多呈現堿性 .陡峭山坡上難以發育成深厚土壤的原因是A.地表疏松物質的遷移速度快B.地表疏松物質的侵蝕速率較慢C.光熱條件太差D.水分條件太差.四川盆地紫色土的形成主要是由下列哪種因素決定A..成土母質B.氣候C.植被D.地形 A.東北平原開荒、焚燒秸桿,加速有機質的還田速度B.黃土高原保塬、護坡、固溝,防治水土流失C.黃淮海平原實施排灌,調控土壤鹽分D.江南丘陵地區使用石灰等物質,中和土壤酸度右上圖為“亞洲東部某區域陸地自然帶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38-39題。?38. 圖示自然帶的分布主要體現了?A.從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 B.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 C.垂直地帶性分異規律 D.地方性分異規律39. 自然帶P在大陸東岸分布緯度較低,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太陽輻射D.大氣環流40.下列是四座相同高度山地的垂直自然帶帶譜分布示意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四座山地都位于南北半球中的同一半球 B.甲丙丁在南半球,乙在北半球 C.按緯度由高到低排列順序是甲丙丁乙D.相同高度的山地垂直自然帶帶譜數量的多少與其所處的緯度高低有關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2小題,共20分)41.下圖為“沿北回歸線的東西向某剖面圖,完成下列問題。 沿北回歸線的東西向某剖面圖1)從巖層形態上看,B處地質構造為      (2)G處地質構造為    (3)若開采石油、天然氣,應在  處  。(4)若F點處在太平洋板塊中,則E點應處在   板塊中,E點所在的島嶼為我國的  島圖中的虛線圈  42. 讀全球離岸風和迎岸風分布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分)全球離岸風和迎岸風分布示意圖  臺州中學2015學年第一學期第二次統練答題卷高一 地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2小題,共20分)41.10分(每空1分)gkstk(1)      (2)    (3)  處  。(4)   ,  島  (1) ,  (2) , , (3)     臺州中學2015學年第一學期第二次統練參考答案高一 地理1-5 CDBAD 6-10 ADBBD 11-15 BBACD 16-20 BCDBB21-25 BBCBC 26-30 BBCBC 31-35 BACBA 36-40 AAABD 41. (10分)(1)向斜;山地;向斜槽部受到擠壓,物質堅實不易被侵蝕,因而成山(2)斷層,上升(3)D,背斜是良好的儲油、氣構造(4)亞歐 臺灣 海溝42. (10分)gkstk(1) 極夜 南 逆 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2)溫和多雨 西北 低溫少雨 (3)秘魯寒流  秘魯漁場 上升補償流gkst浙江省臺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第二次統練地理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321970.html

相關閱讀:高一地理寒假作業:寒假精選地理非單選題三
高一地理城市化過程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課堂練習題(附答案)
江西省萬載縣第二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高一上期末地理期末考試卷
2016學年高中一年級寒假地理作業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