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把理論知識復習好的同時,也應該要多做題,從題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及時學懂,下面是編輯老師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寒假作業答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41. 讀圖15人口增長模式隨時間變化圖及表2,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A階段人口增長模式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中人口自然增長率處于低增長階段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兩階段自然增長率低的原因,主要區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中數據表明印度、安哥拉、中國分別處于圖15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階段。
42. 讀圖16貴州省地圖和圖17稻魚鴨共作生產模式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
十月,是糯稻成熟的季節,(貴州)壯族聚居的下堯村,正在迎接一個專為稻谷豐收設置的節日新米節。但糯稻并不是村民們唯一的收獲,水田里還藏著其他的秘密。水稻田里可以同時養鯉魚和鴨子,這種稻魚鴨共作的古老體系,已被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摘自《舌尖上的中國》第七集《我們的田野》
(1)貴州省屬于_______氣候。其發展水稻種植的有利自然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不利自然條件主要是__________。
(2)稻作農業的地域類型特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全國很多地區也在推行稻魚鴨共作的生態種養模式。其積極意義有_________(選擇填空)。
A. 農民通過種稻、放鴨、養魚獲得較高收入
B. 魚、鴨吃掉雜草、害蟲,減少稻田病蟲害
C. 稻田為魚、鴨養殖提供了適宜的生態環境
D. 實現高商品率、高機械化的現代混合農業
要多練習,知道自己的不足,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以下是編輯老師為大家總結的高一地理寒假作業答案,希望大家喜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328943.html
相關閱讀:2016學年高中一年級寒假地理作業
高一地理寒假作業:寒假精選地理非單選題三
高一地理城市化過程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課堂練習題(附答案)
江西省萬載縣第二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高一上期末地理期末考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