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測試題(帶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地球表層差異性的表現及地域分異的基本規律
1.差異性的表現:大小不等、內部具有一定①________的一系列地域單元,并由此產生各地域單元自然條件的差異,即②____________。
2.地域分異特征:有序性、普遍性。
3.地域分異規律
1緯度地?帶分異規?律基本因素:③        在地球表? 層的空間分布上呈現出有規律的差異性?分布特點:自然地理要素和環境整體特征? 大體上沿④    延伸、隨⑤    ? 變化
(2)干濕度地帶分異規律(又稱經度地帶分異)
a.基本因素:⑥____________從沿海到內陸逐步降低。
b.分布特點:隨⑦________方向變化。
(3)垂直分異規律
a.基本因素:隨著高度上升,溫度逐漸降低,⑧________發生變化。
b.分布特點:從⑨________到⑩________自然環境及其各組成要素出現逐漸變化更迭的現象。
c.垂直?自然帶含義:在垂直分異規律的支配下,具有一定? 高度的體由下而上出現隨⑪     ? 延伸的不同帶狀自然地理環境?劃分標志:⑫    、⑬    
(4)地方性分異規律
a.含義:指較小尺度的地域分異,是在地方地形、地方氣候、較大范圍地面組成物質等差異的影響下,自然環境各組成成分及其組合沿一定⑭____________發生變化的規律。
b.特性:有序性和⑮____________。
c.小尺度地方性分異⑯      差別?巖性和土質的分異
二、主要陸地自然帶
1.區分依據:植物群落的特征。
2.影響因素:⑰________和⑱____________。
3.主要類型
(1)森林自然帶
a.分布:濕潤和半濕潤地區。
b.特點:⑲________________的陸地自然帶。
c.典型類型:熱帶雨林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⑳____________________、亞寒帶針葉林帶和寒帶凍原帶。
(2)草原自然帶
a.分布:半濕潤、半干旱的內陸地區。
b.特點:以○21________植物為主。
c.典型類型:○22____________、○23____________。
(3)荒漠自然帶
a.分布:干旱地區,降水量稀少,氣溫變化劇烈,日較差○24________。
b.特點:植物種類貧乏,結構簡單,動物很少,對○25____________有很強的適應性。
c.典型類型:○26____________________、○27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與因地制宜(以大農業生產為例)
1.影響:○28________________構成、作物構成、○29________構成及土地利用方式。
2.意義:取得持續的○30________效益并實現○31____________。
探究點一 地域分異的基本規律
【探究材料】
材料一 我國的內蒙古自治區自然景觀從東部的藍天白云下的草原景觀向西不斷發生變化,草類逐漸稀疏,演變為荒漠景觀,再到西部地區演變為戈壁景觀。
材料二:我國古代的詩句,往往蘊含著某種地域分異規律。古詩云:“才從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叭碎g四月芳菲盡,寺桃花始盛開。”“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1.材料一中自然景觀的變化是怎樣形成的?體現了何種地域分異規律?
 

 
2.從地理學角度看,從塞北到江南的自然景觀差異屬于哪種地域分異規律?產生的基礎是什么?
 

 
3.詩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寺桃花始盛開。”“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狈从车姆謩e是哪種地域分異規律?
 

 
4.為什么說地球上不可能存在任何兩個自然狀況完全相同的區域?
 
【規律總結】
地域分異的基本規律
分異
規律定義成因表現
特征舉例
緯度地
帶分異自然地理要素和環境整體特征大體上沿緯線延伸、隨著緯度變化,呈緯向帶狀分布的差異太陽輻射帶的熱量在地球表面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逐漸減少,即以熱量為基礎高、低
緯地區
明顯非洲自然帶明顯呈帶狀且關于赤道南北對稱分布;我國東部從南到北自然帶有規律地更替
干濕度
地帶分
異自然地理要素和環境整體特征從沿海向內陸有規律地更替,又稱經度地帶分異同一緯度帶內,降水量從沿海到內陸逐步降低,即以水分條件為主中緯地
區明顯中緯度亞歐大陸,從沿海向內陸;我國東部到西部
垂直
分異在一定高度的區,從麓到頂自然環境及其各組成要素出現逐漸變化更迭的現象水熱狀況在垂直方向上的變化低緯高
明顯乞力馬扎羅、喜馬拉雅脈、阿爾卑斯脈、安第斯脈
地方性
分異自然環境各組成成分及其組合沿一定地勢剖面發生有規律的變化,常常表現出有序性和重復性地方地形、地方氣候、較大范圍地面組成物質等差異的影響小區域
內的
差異南半球缺少亞寒帶針葉林帶、苔原帶;華北平原從濱海到麓依次為:濱海平原、沖積平原、洪積—沖積平原
【考例探究1】 讀圖甲和圖乙,回答(1)~(2)題。

(1)據各自然帶在圖甲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
A.o→a距離海洋越越近
B.o→a海拔高度越越低
C.o→b年降水量越越多
D.o→b所處緯度越越高
(2)據圖乙判斷,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區域中,面積最大的氣候類型的特征是(  )
A.全年高溫多雨
B.全年高溫,分干濕兩季
C.全年炎熱干燥
D.冬季溫和濕潤,夏季炎熱干燥
探究點二 氣候類型分布與自然帶分
布的關系
【探究材料】 
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同學們可以從氣壓帶、風帶的分布規律推測氣候的形成與特征;而氣候又是影響自然帶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氣壓帶與風帶模式圖”“氣候類型分布模式圖”與“自然帶分布模式圖”之間的對應關系體現了地理環境的________性。
2.在“氣壓帶與風帶模式圖”中甲地位于________(風帶),請在圖上相應的位置用箭頭畫出該風帶的風向。
3.A地終年受赤道低氣壓帶的控制,形成的氣候類型是______________,對應的自然帶①是________帶。
4.從“氣壓帶與風帶模式圖”上可以看出,C地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氣候,與之對應的④地的自然帶是________________帶。
5.在“自然帶分布模式圖”中,自然帶①②③④的變化體現了地理環境地域分異規律中的________地域分異規律,這種分異是以________為基礎的。自然帶⑤⑥⑦⑧的變化體現了地理環境地域分異規律中的____________分異規律,這種分異是以________為基礎的。
【規律總結】
氣候對自然帶的形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會形成不同的自然帶,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如下圖所示:

(1)注意氣候類型與陸地自然帶的名稱并非完全對應。
(2)溫帶海洋性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甚至包括溫帶大陸性氣候中較濕潤地區)對應的自然帶同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3)同種氣候類型控制下的自然帶也有不同的特征。如溫帶大陸性氣候對應溫帶草原帶和溫帶荒漠帶。
(4)亞熱帶地區大陸東西兩岸中的自然帶相差一個字“硬”與“闊”,但地理意義相差很大。

【考例探究2】 讀圖資料,回答問題。
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小說《格蘭特船長的兒女》講述了英國公爵根據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鄧肯號”,率領探險隊沿著南緯37°一帶,搜救格蘭特船長的故事。
(1)“鄧肯號”于1864年8月25日離開英國格拉斯哥,經過40多天航行,繞過麥哲倫海峽于10月6日到達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氣候類型是________氣候,所屬的自然帶是_________帶。
(2)探險隊在南美大陸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搜救活動,途經甲、乙、丙和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災害。其中受到高冰雪凍害威脅的是________地;途中遇到干涸鹽湖,經受缺水煎熬的是________地。
(3)在圖上甲、乙、丙、丁四地區中,垂直地帶性最明顯的是________地,丙地所處的自然帶是________帶,丁地所處的自然帶是________帶。從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環境的變化反映了____________的地帶性差異。
(4)造成四地地理環境差異的主要自然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
【巧學速記】
圖解垂直帶譜的數目、組成與緯度、高度的關系

【反思小結】
重要知識點關鍵點總結我的反思
地域分異的基本規律緯度地帶分異規律、干濕度地帶分異規律、垂直地域分異規律、地方性分異規律以及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思想都是考查的重點
主要陸地自然帶自然帶的分布、特點和成因等知識是中學地理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的高考試卷都有涉及該知識點的題目,命題角度越越有新意


參考答案
前準備區
①相似性、诘赜蚍之悺、厶栞椛淠
④緯線 ⑤緯度、藿邓俊、呓浂取、嘟邓、崧础、忭敗⑪等高線 ⑫植被 ⑬土壤 ⑭地勢剖面 ⑮重復性 ⑯地貌部位 ⑰熱量 ⑱水分條件
⑲生產量最大 ⑳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21草本 ○22熱帶草原帶 ○23溫帶草原帶
○24很大 ○25干旱環境 ○26熱帶荒漠自然帶 ○27溫帶荒漠自然帶 ○28大農業產業
○29品種 ○30經濟 ○31生態平衡
堂活動區
探究點一
1.全球陸地上的降水,絕大部分自海洋。內蒙古自治區從東部向西部離海洋越越遠,降水量不斷減少,自然帶由草原帶逐漸過渡為荒漠帶。這種自然景觀的變化是由距海遠近不同導致水分差異大造成的,體現了干濕度地帶分異規律。
2.緯度地帶分異規律。熱量。
3.垂直分異規律。干濕度地帶分異規律。
4.不同區域的熱量分布及其組合狀況是不同的,地域差異在自然地理環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考例探究1 (1)D (2)B [第(1)題,由圖可知:從o→a,熱量條件在不斷增強,緯度越越低,反映了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緯度地帶分異)。從o→b自然帶呈現從熱帶向寒帶的變化,熱量條件在不斷減弱,表明o→b所處的緯度,越越高。第(2)題,從圖乙中可知,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區域中,面積最大的氣候類型為熱帶草原氣候,其氣候特征是全年高溫,分干濕兩季。]
探究點二
大氣環流、氣候類型和自然帶之間是相互聯系的,體現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在“氣壓帶與風帶模式圖”中,甲地位于中緯西風帶,盛行西南風;A地終年受赤道低氣壓帶的控制,形成了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雨林帶;從“氣壓帶與風帶模式圖”上可以看出,C地在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界地帶,受它們的交替控制,形成了地中海氣候和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根據自然帶更替方向,可確定出地域分異規律和主導影響因素。
(1)整體
(2)西風帶 畫風向略(西南風)
(3)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雨林
(4)副熱帶高氣壓帶 西風帶 亞熱帶常綠硬葉林
(5)緯度 熱量 干濕度地帶 水分
考例探究2 (1)地中!啛釒С>G硬葉林
(2)乙 丙
(3)乙 溫帶荒漠 溫帶草原 從沿海到內陸
(4)地形 海陸位置
解析 本題考查氣候、自然帶及其影響因素等知識。甲地位于30°S~40°S之間的大陸西岸,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形成了地中海氣候,乙地位于高大的安第斯區,海拔高、氣溫低,易受冰雪凍害影響。丙地位于干旱的大陸性氣候區,缺水較嚴重。在甲、乙、丙、丁四地中,乙地的相對高度較大,具有明顯的垂直地帶性,丙地位于降水較少的溫帶荒漠帶,丁地則位于溫帶草原帶,從丁地到丙地的自然帶變化主要是水分條件差異導致的,屬于經度地帶性分異規律。由上述分析可知,造成四地地理環境差異的主要自然因素有地形、海陸位置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41750.html

相關閱讀:高一上期末地理期末考試卷
高一地理城市化過程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課堂練習題(附答案)
2016學年高中一年級寒假地理作業
江西省萬載縣第二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高一地理寒假作業:寒假精選地理非單選題三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