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屆東新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綜合練習30(新人教必修二)
一、
2009年6月17日是第十五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國的宣傳主題是“防沙治沙與農民收入”。聯合國設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目的是進一步提高世界各國對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認識,喚起人們防治荒漠化的責任心和緊迫感。結合材料回答以下2題。
1.下列關于荒漠化形成的人為原因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氣候干旱少雨,大風日多且集中
②過度農墾,過度放牧,過度樵采
③水資利用不當
④降水多,對土壤沖刷嚴重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下列對我國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氣候干旱,砂質、礫質土層等是西北地區水土流失嚴重的主要原因
B.我國南方地區降水豐富,植被覆蓋率高,沒有水土流失現象
C.我國南方地區因水土流失所帶的經濟損失較北方嚴重
D.近年,我國在防治水土流失過程中成效顯著,已經徹底解決了這一問題
央視網消息: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當地時間2009年9月15日在紐約華爾街進行了演講,闡述了美國政府應對金融危機的有關政策。這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們講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據此回答以下2題。
3.我們國家為了應對這次挑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擴大企業規模,避免工人下崗
B.積極擴大內需,提高工人就業率
C.努力發展外向型企業,擴大出口
D.讓勞動力大量出口,以減輕就業壓力
4.我國此次受金融危機影響最大的產業是( )
A.技術導向型產業 B.資導向型產業
C.勞動力導向型產業 D.動力導向型產業
讀下圖,回答以下2題。
5.下列能反映圖中①的事例是 ( )
A.有色金屬冶煉工業,往往會在大型水電站或火電站附近集聚
B.運輸量大的工業企業往往在高等院校附近集聚
C.產品復雜、零部件種類繁多的復雜產品生產與各零部件生產廠家之間的集聚
D.體積小、質量輕、價格貴的電子元件生產企業與電子產品組裝廠之間的集聚
6.下列關于圖中②③④⑤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工業集聚形成工業地域的過程②只能自發形成,不能規劃建設
B.一些工業地域因內部聯系簡單,通過過程③,常會形成重要的工業城市,如鞍鋼城
C.一些相互聯系的工廠通過過程④發揮不同地方區位優勢,可形成工業分散現象
D.通過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方式,促進了過程⑤,形成了工業重鎮
讀某城市規劃略圖,回答10~11題。
7.N地為該城市規劃預留地,最適宜建( )
A.客貨物流區 B.高新技術區
C.旅游度假區 D.金融商業區
8.某大型跨國零售企業欲在該市投資建設一大型超市,最合理的選擇是( )
A.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
下圖為某島嶼圖,讀圖完成以下2題。
9.最適宜建港口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⑤處建飛機場的有利條件是( )
A.離海港近,便于客貨的中轉
B.該島風景優美,游客多,經濟效益好
C.地勢較高,云霧少,降水少
D.地形平坦,視野開闊,利于飛機的起飛降落
“PPE怪圈”是指貧困(Poverty)、人口(Population)和環境(Environent)之間形成的一種互為因果的關系,如下圖所示。讀圖完成以下2題。
11.在圖B中,a、b、c、d四點代表的人口增長狀況最有可能形成“PPE怪圈”的是( )
A.a B.b
C.c D.d
12.下列國家中,目前基本不存在“PPE怪圈”的是( )
A.坦桑尼亞 B.肯尼亞
C.加拿大 D.阿富汗
讀某地區城市分布及圖中甲城市地租等值線示意圖,完成5~6題。
13.關于圖中城市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共有三級城市等級體系 ②甲城市服務范圍比乙城市廣、鄱壋鞘袛的勘热壋鞘袛的慷唷、芤、丙都是甲城的衛星城,服務功能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關于圖中甲城市地租值大小的描述,正確的是( )
①a<b、赽<c ③b<d、躢<d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城市作為一種聚落景觀,因人類活動的影響因素不同而出現不同的特點和現象。下列城市特征或現象是由于經濟因素影響而出現的是( )
A.蘇州古城“小橋、流水、人家”的獨特風貌
B.北京皇宮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
C.華盛頓以國會大廈為中心
D.工業區不斷向城市外緣移動
二、題
16.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將人類社會劃分為四個發展階段。下圖是“人類社會不同發展階段經濟增長主導要素的構成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表示__________,它是決定__________時代經濟增長的關鍵要素。
(2)分析影響工業明時代經濟增長主導要素的變化特征。
(3)在人類社會發展的四個階段中,人地矛盾最為激化的階段是__________時代。試分析該階段環境問題突出的主要原因。
(4)環境明時代人地關系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此階段社會發展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17.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江蘇省2008年前三季度部分行業綜合能耗增幅變動情況表
指標名稱綜合能耗(萬噸標 準煤)2008年前三季度增幅(%)2007年前三季度增幅(%)增幅同比上升降百分點
黑色金屬
冶煉及壓
延加工業2 763.037.8017.15-9.35
化學原料
及化學制
品制造業2 216.36.987.42-0.44
非金屬礦
物制品業960.055.918.05-2.14
紡織業624.78-0.5014.34-14.84
造紙及紙
制品業328.3214.9816.44-1.46
石化、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259.89-8.403.75-12.15
材料二 江蘇三地區能耗增長情況對比圖
(1)節能降耗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結合材料一,表中________行業節能降耗效果最明顯,該行業在蘇北發展的主要優勢區位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2)結合材料二可以看出,蘇北地區2008年前三季度比2007年前三季度能耗變化情況是________。你認為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3)能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血液,從“開節流”的角度談一下江蘇的能發展戰略。
(4)江蘇鄉鎮企業發展如火如荼,在獲得經濟巨大進步的同時,酸雨現象也很嚴重,請你為企業減排SO2提幾條建議。
0.2011年東新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綜合練習30(新人教必修二)答案
一、
1. [解析] 荒漠化形成的人為原因主要包括過度農墾,過度放牧,過度樵采,水資利用不當等。①④均為自然原因。
[答案] A
2. [解析] 水土流失嚴重的主要原因是人為原因,我國南方地區也有水土流失現象,且南方地區因水土流失所帶的經濟損失比北方更嚴重。故C項正確。
[答案] C
3. [解析] 由于金融危機影響,我國外向型經濟為主的企業面臨著國際市場萎縮的局面,因此擴大內需能促進經濟發展。
[答案] B
4. [解析] 我國的出口加工工業是勞力導向型工業,由于金融危機影響,國外市場需求量縮減,使我國出口行業遭重創。
[答案] C
5.解析:科技要求高的工業常常在高等院校附近集聚,故B項錯。C、D兩項屬工業擴散。
答案:A
6.解析:工業集聚形成的工業地域有的是自發形成的,也有的是規劃建設的,工業地域因內部聯系復雜,常會形成重要的工業城市。
答案:C
7. [解析] 從圖中可知,三城市的等級為甲最高,乙次之,丙最低,因此其職能也是甲>乙>丙,與此相對應的正確答案只有C項。
[答案] C
8. [解析] 從圖中所示可知,地租水平應是甲>乙>丙。甲等級最高,其數量應最少,乙處于區域邊緣,且交通便利,最有可能布局商業或工業。受交通運輸條件的影響,乙地的服務范圍和功能會增大。
[答案] D
9.A
10.D
[解析] 根據經緯度可推斷出圖中島嶼位于太平洋,且常年受東北信風的影響。①處位于背風坡,風浪小,又有良好的港灣,適宜建港。由河流分布狀況可看出⑤處地形平坦,且臨海,視野開闊,利于飛機起飛降落。
11. [解析] “PPE怪圈”是由于人口增長過快引起的,圖B中b點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人口增長最快,最有可能形成“PPE怪圈”。
[答案] B
12. [解析] 加拿大地廣人稀,經濟發達,人口增長較慢,基本不存在“PPE怪圈”。
[答案] C
13. [解析] 蘭州受河流谷地的影響成條帶狀分布。
[答案] C
14. [解析] 讀圖可知,住宅區是從18時到第二天上班前停車率最高,所以為②曲線;商業區停車率最高的時段是從8時到21時,所以為③曲線。
[答案] C
15. [解析] 讀圖可知圖中共有四級城市等級體系,甲城市等級最高,服務范圍最大,乙城市等級比丙城市高,服務功能比丙城市多;圖中二級城市數目是3個,三級城市只有2個。
[答案] B
二、題
16.解析:(1)原始明時代,社會生產力十分低下,人們主要以狩獵為主,到了農業明時代,人們主要依附于土地進行農業生產,農業生產要素主要是土地和勞力。工業明時代,隨著工業的發展,依附于土地的農業生產比例大幅下降。
(2)影響工業生產的區位要素主要是資、資本、科技、勞動力、政策等,從圖中信息看,主要分析資本、科技、勞動力、土地等要素的變化。從工業明初期到工業明后期,這幾個要素所占比例發生了變化,說明它們在工業明不同時期,所起作用是不同的。前期資本是主導要素,后期科技是主導要素,資本的影響在減弱,勞動力數量方面的要求在下降,勞動力素質方面的要求在提高,土地的影響力在下降。
(3)18世紀以,世界各國先后走上工業化道路,不斷增強著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在這個階段,人類試圖成為自然界的主宰,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積累了巨大的物質財富,人口過快增長,人地關系不協調,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4)隨著人地矛盾的激化,人類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并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即社會、經濟、生態協調發展,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遵守三個基本原則,即持續性原則、公平性原則、共同性原則。
答案:(1)土地 農業明
(2)資本是工業明早期經濟增長的關鍵要素,隨著時代發展,其影響力不斷下降;土地對經濟的影響力下降;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力逐漸加強,后期成為關鍵要素;對勞動力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
(3)工業明
人口壓力巨大;片面追求經濟增長;過度開發與利用自然資;環境污染與破壞嚴重。
(4)社會、經濟、生態協調發展
持續性原則;公平性原則;共同性原則。
17. [解析] 本題主要涉及能問題和環保問題。
第(1)題,從表中直接得出是紡織業,再結合所學知識,不難得出其優勢區位條件。
第(2)題,蘇北地區能耗的增加既有技術設備的落后,也有產業轉移的影響。
第(3)題,“開”主要是開發新能,“節流”主要是提高技術,更新設備,提高利用率等。
第(4)題,減少SO2的排放可采取除硫技術,提高能利用率,使用清潔能,發展循環經濟等。
[答案] (1)紡織 豐富的勞動力、土地租金低、政策優惠等
(2)能耗增加 科技水平差;設備落后能耗多;接受了蘇南、蘇中地區能耗高的產業轉移;經濟欠發達,更新慢等。
(3)積極開發新能;國內、國際的能跨區域調配;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技術,更新設備,提高能的利用率等。
(4)提高清潔能的消費比重;發展利用清潔燃燒技術;開發利用新能;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循環經濟;嚴格執行國家標準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42534.html
相關閱讀:高一地理寒假作業:寒假精選地理非單選題三
高一地理城市化過程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課堂練習題(附答案)
2016學年高中一年級寒假地理作業
江西省萬載縣第二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高一上期末地理期末考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