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說明:本試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為60分鐘,請將答案填寫在答題紙上。一、單項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題2分)1.《采蘑菇的小姑娘》歌詞:“誰不知這山里的蘑菇香,她卻不肯嘗一嘗。攢到趕集的那一天,趕快背到集市上。換上一把小鐮刀,再上幾塊棒棒糖,和那小伙伴一起,把勞動的幸福來分享!痹谶@里,蘑菇是( )B.是商品,因為它們是勞動產品且以交換為目的C.不是商品,因為它們沒有用于交換 D.不是商品,因為不是勞動產品2.貨幣的本質是 (? )A.商品B.匯價C.紙幣D.一般等價物3.小張在商店里購買一件打折商品,原標價為人民幣50元,實際支付40元。在這次購買活動中,貨幣執行的職能是( )A.支付手段B.流通手段C.價值尺度D.貯藏手段4.在我國,人民幣可以購買各種商品,這主要是因為 (? )①人民幣②人民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③人民幣是由國家發行并強制使用的④人民幣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段職能B.①③C.③④D.②④5.通脹預期是對將來通貨膨脹可能性的預期。下列關于通貨膨脹成因的說法正確的是( )C.貸款利率超過存款利率 D.紙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6.某同學從網上成功預訂了一張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門票,確認購買資格之后,即從該同學提供的VISA卡(全球通用的信用卡)中扣除門票費用。這種結算方式( )C.提高了貨幣的購買力 D.簡化了收款手續,方便、安全7.2010年,在上海舉行世界貿易博覽會。小張獲得了一張參觀券,他將赴世博會參觀。除了隨身攜帶的零花錢,你認為小張的最佳選擇是帶上( )8.小張曾在網上看中了標價為5歐元的一件小飾品,那時的匯率為1歐元=10元人民幣。一個月后,歐元升值了5%。此時,用人民幣購買這件飾品,小張要比一個月前 (? )A.多支付人民幣0.5元B.少支付人民幣0.5元C.少支付人民幣2.5元D.多支付人民幣2.5元9.小明的父親聽說兒子學了外匯的知識,就考他說:“我想從國外進口一批貨物。在人民幣以后要升值的情況下,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我是現在進這批貨物劃算,還是以后進劃算?”正確的回答應該是 ( )A.現在合算,因為人民幣越升值,外國貨價格越高B.現在合算,因為在人民幣升值前可以購買更多的國外貨幣C.升值后合算,因為人民幣升值后,同樣多的人民幣可以買更多的外國貨D.升值后合算,因為人民幣升值后外國貨價格降低10.人民幣升值有利于( )①我國出口貿易的發展? ② 我國進口貿易的發展 ③ 我國對外投資的增加④吸引外商在我國的投資。A 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③④過去一向被當作粗糧而價格較低的玉米,近年用于制成淀粉作為食品工業的原料,隨著食品工業的發展,需求量增加,玉米價格有了大幅度的上漲。這說明 ( )B.生產玉米耗費的勞動增加了C.供求影響價格 D.生產玉米的勞動生產率提高12.據測算,使用1平方米太陽能熱水器,相當于每年節約120公斤煤。因此,許多專家建議,我國應當大力倡導發展太陽能這樣的可再生能源。但是推廣太陽能首先面臨成本高的障礙。這里的“成本高”意味著該商品的( )A.價值量大 B.實用價值大 C.價值量小 D.生產者的收益低13.下面是某制鞋行業生產中出現的兩種情形,在這兩種情形下,每雙鞋的價值量依次產生的變化是( )每雙鞋的價值量情形1:某制鞋廠提高勞動生產率,而制鞋行業的勞動生產率未變情形2:制鞋行業普遍提高勞動生產率A.①不變 ②降低B.①提高 ②不變 C.①降低 ②提高 D.①降低 ②不變14..如果我們把不同的商品放在一起,會發現這些商品的價格各不相同,有的高,有的低;如果我們把視線放在同一種商品上,也會發現這種商品的價格不是固定不變的,它有時高,有時低。對這兩種情況出現的價格“高”、“低”的正確認識是 (? )B.本質是一樣的,都是由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引起的C.本質不同,前者是由價值量不同造成的,后者是由供求關系變化引起的D.本質不同,前者是由供求關系變化引起的,后者是由價值量不同造成的15.上個世紀90年代末,某國中西部出現了罕見的災害天氣,導致該地區玉米產量比預計下降了53%,造成玉米價格大幅度上升。玉米價格的上升,不僅造成玉米需求量小幅下降,還造成小麥需求上升。這說明( )B.玉米的需求彈性較大,且玉米和小麥是替代商品C.玉米的需求彈性較小,且玉米和小麥是互補商品D.玉米的需求彈性較大,且玉米和小麥是互補商品16.圖l-4-1的函數圖像描述的是某商品在上半年第一季度中的價格走勢,根據該圖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 ) ①該商品②該商品的互補商品需求量會有所減少③該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會有所減少④生產者可能會擴大該商品生產D.①③④17.甲價格回落,熱銷。( )A.汽車和飛機 B.汽車和汽油 C. 汽車和大米 D.大米和白面在超市里,商品的陳列是有講究的,例如:在照相機旁邊放置膠卷,在香皂旁邊陳列皂盒,在剃須刀旁邊擺放剃須泡沫,在牙膏旁邊放置牙刷等。據此回答18-19題。18.上述陳列的幾組商品是( )A.互補商品 B.互為替代商品 C.價值量相同的商品 D.使用價值相同的商品19.按上述陳列商品的目的在于( )A.使賣方在市場交易中處于有利地位 B.有效地刺激顧客隨即購買的欲望C.是商品價格通常處于上漲的趨勢 D.確保商品銷售出去20.由于金融危機影響,美國人預期收入大大縮水,很多美國人放棄開車,改乘公交車上班。這說明( )A.收入是居民消費的前提和基礎 B.居民消費水平受過去消費水平的影響C.居民消費水平取決于當前的收入 D.居民的消費水平受未來收入水平的影響21.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許多企業停產、半停產,人們開始“捂緊錢袋子”過日子,消費水平下降。這說明,影響居民消費的主要因素是A、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 B、物價水平 C、收入水平 D、世界金融危機小趙的父母貸款買了新房,用現金買了轎車,一家人還利用節假日外出旅游,請小時工幫助做家務。下列選項中,正確說明小趙一家消費類型的是 (? )①購車屬于錢貨兩清消費②外出旅游屬于生存資料消費③購房屬于貸款消費④請小時工做家務屬租賃消費B.①③C.②③D.②④23.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省城鎮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在55%以上,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則高達60%以上,到了2007年,城鎮居民的恩格爾系數下降到34.7%,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為36.4%,而目前則更低。這一變化趨勢表明,我。 )C.城鄉居民對食品的消費需求在不斷減少D.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改善24.有位著名作家曾總結出“西方人崇尚個性,東方人追求共性”,道出了我們的心理定式:一說流行什么,滿大街全時尚。在消費方式上,尤其如此,流行西服,連農民下地也穿西服;流行“松糕厚底鞋”,不分高矮胖瘦,腳下統統蹬著大厚底;流行“文化衫”,滿大街背著“文化”跑……這說明( )A.盲從心理影響著居民的消費行為 B.商品價格的變動影響著居民的消費C.“物美價廉”消費理念已經過時 D.攀比心理影響著居民的消費行為25.家長為了讓子女健康成長,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材,花錢讓孩子上學,為孩子買書、雜志、學習用具等。這些消費屬于 ? (? )A.勞務消費B.享受資料消費C.生存資料消費D.發展資料消費26.紙幣是國家發行的。在一定時期內,紙幣的發行量( )A.與流通中的商品價格總額成反比 B.與貨幣流通速度成正比C.越多越好 D.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27.下列說法中,能引起價格上漲的因素有( )①社會勞動生產率普遍提高 ②商品供不應求③資源變得緊張,生產難度加大 ④出現通貨膨脹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8.《賣炭翁》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家喻戶曉的詩作!靶膽n炭賤愿天寒”表明了炭的貴賤( )A.由天氣決定 B.由賣炭翁伐薪燒炭的勞動決定C.由需求決定 D.受市場上炭的供求影響29、要提高居民的消費水平,最根本的是要( )A.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增加居民收入 B.多發行紙幣,提高人們購買的積極性C.繁榮市場,增加商品的供應 D.改變消費觀念,提倡貸款消費30.人們在購物時追求“物美價廉”,這說明( )A.商品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兩個基本屬性 B.貨幣具有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兩個基本職能C.此種消費觀不利于經濟發展 D.價值和使用價值成正比二、判斷題(正確的填A,錯誤的填B,每題1分)31.貨幣在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必須是現實的貨幣。( )32.人們通常使用兩種結算方式:一是現金結算,二是轉賬結算。( )33.匯率是用外幣表示的用于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 )34.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就是貨幣。( )35.各種因素對商品價格的影響,是通過改變該商品的供求關系來實現的。( )36.凡是具有使用價值的物品都有價值。( )37.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38.綠色消費的宗旨是保護消費者健康、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 )39.一種商品的價格升高,其需求減少,其生產也減少。( )40.商品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 )41.恩格爾系數越高,表明家庭生活越富裕。( )42.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收入差距大,總體消費水平高,收入差距小,總體消費水平低。( )43. 信用卡可以簡化收款手續,方便購物,沒有任何風險。( )44.攀比心理追求人無我江蘇省連云港高級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439954.html
相關閱讀:魚臺二中11-12學年高一政治下冊3月月考試題(帶答案)
吉安一中高一政治期中試題
上海市理工大學附屬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政治試
嘉興一中2016高考政治考試試卷及答案
2014-2014學年高一政治上冊期初考試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