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試題分第Ⅰ卷(閱讀題)和第Ⅱ卷(表達題)兩部分。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第Ⅰ卷(50分)一、(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吧⑽摹钡膶Υ拿~,嚴格的講,應該是“韻文”,而不是“詩”!霸姟睍r?梢杂酶鞣N的媒介物表現出來,各種藝術里都可以含著詩,所以有人說過,“圖畫就是無音的詩”,“建筑就是凍凝的詩”。柏拉圖的對話,是散文,但是有的地方也就是詩;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是散文,但是整篇的也就是一首詩。同時號稱為詩的,也許里面的材料仍是散文。所以詩和散文在形式上劃不出一個分明的界線,倒是散文和韻文可以成為兩個適當的區別。這個區別的所在,便是形式上的不同:散文沒有準定的節奏,而韻文有規則的音律。散文對于我們人生的關系,比較韻文為更密切。至少我們要承認,我們天天所說的話都是散文。不過會說話的人不能就成為一個散文家。散文也有散文的藝術。一切的散文都是一種翻譯。把我們的腦子里的思想情緒想像譯成語言文字。古人說,言為心聲,其實文也是心聲。頭腦笨的人,說出話來是蠢,寫成散文也是拙劣;富于感情的人,說話固然沉摯,寫成散文必定情致纏綿,思路清晰的人,說話自然有條不紊,寫成散文更能澄清澈底。由此可以類推。散文是沒有一定的格式的,是最自由的,同時也是最不容易處置,因為一個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絕無隱飾的可能,提起筆來便把作者的整個的性格纖毫畢現的表示出來。在韻文里,格式是有一定的,韻法也是有準則的,無論你有沒有什么高深的詩意,只消按照規律填湊起來,看的時候行列整齊,讀的時候聲調鏗鏘,至少在外表上比較容易遮丑。散文便不然,有一個人便有一種散文?嚑枺–alyle)翻譯萊辛的作品的時候說: “每人有他自己的文調,就如同他自己的鼻子一般!辈L(Buffon)說:“文調就是那個人。”文調的美純粹是作者的性格的流露,所以有一種不可形容的妙處:或如奔濤澎湃,能令C.散文沒有固定的格式限制,是最自由的,因此駕馭起來相對容易些。D.散文的妙處很多,氣象萬千,變化無窮,它比其他文體更有藝術價值。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和散文相對的文體嚴格的講應當是“韻文”,而“韻文”和詩之間并沒有什么不同。B.各種藝術里都可以包含著詩,而號稱為詩的,里面的材料卻仍然是散文。C.散文和韻文的區別在于節奏和韻律這些形式要素上的不同。D.在韻文里,格式是固定的,韻法是相同的,即使沒有什么高深的詩意,讀起來也會感到聲調鏗鏘。3.根據原文的內容,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時?梢杂酶鞣N媒介物表現出來,所以我們觀看體操比賽、欣賞交響樂等也能體會到一種詩意。B.散文有一種不可形容的妙處,所以,我們鑒賞散文只可意會,不能言傳,對于散文那流動的情感,更是無法把握。C.要寫出好的散文,富于感情、思路清晰都是需要作者把握的重要因素。D.伯風說:“文調就是那個人!币虼,提高人品,也有助于提高文品。二、(38分)(一)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題。( 17 分。第4—6題,每小題3分;第7題8分)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陰梧塍里人也。奇情郁然,玄對山水,蹙蹙如籠鳥之觸隅,每思?去。力耕奉母。年三十,母遣之出游。每歲三時出游,秋冬覲省,以為常。東南佳山水,皆幾案衣帶間物耳。有再三至,有數至,無僅一至者。其行也,從一奴或一僧、一杖、一?被,不治裝,不裹糧;能忍饑數日,能遇食即飽,能徒步走數百里。凌絕壁,冒叢箐,扳援下上,捷如青猿,健如黃犢;以?巖為床席,以溪澗為飲沐?诓荒艿,時與之論山經,辨水脈,搜討形勝,則劃然心開。居平未嘗為古文辭,行游約數百里,就破壁枯樹,燃松拾穗,走筆為記,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畫,雖才筆之士,無以加也。已而游黃山、白岳、九華、匡廬;入閩,登武夷,泛九鯉湖;入楚,謁玄岳;北游齊、魯、燕、冀、嵩、雒;上華山,下青柯坪,心動趣歸,則其母正屬疾,嚙指相望也。母喪服闋,益放志遠游。登羅浮,謁曹溪,往復萬里,如步武耳。從野人采藥,棲宿巖穴中,八日不火食,抵峨眉。只身戴釜,訪恒山于塞外,盡歷九邊厄塞。泛洞庭,上衡岳,窮七十二峰。北抵岷山,極于松潘。又南過大渡河,復尋金沙江,貴竹、滇南之觀亦幾盡矣。由雞足而西,出玉門關數千里,至昆侖山,去中夏三萬四千三百里。 霞客還滇南,足不良行,麗江木太守?糇糧,具筍輿以歸。病甚,語問疾者曰:“張騫鑿空,未睹昆侖;唐玄奘、元耶律楚材銜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雙屨,窮河沙,上昆侖,歷西域,題名絕國,與三人而為四,死不恨矣。” 梧下先生①曰:“昔柳公權記三峰事,有王玄沖者,訪南坡僧義海,約登蓮花峰。海謂之曰:‘茲山削成,自非馭風憑云,無有去理!䴖_曰:‘賢人勿謂天不可登,但慮無其志爾!伎筒挥詮堯q諸人自命,以玄沖擬之,殆庶幾乎?” (節選自錢謙益《徐霞客傳》)A.②⑤⑥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徐霞客從小想象力就特別豐富,十分喜歡山水。沒有出門遠游之前,他就好像籠子里的鳥一樣,窘迫不得舒展,容易觸到邊沿,經常想著飛走。B.徐霞客平常也未曾寫過什么文章,但出游的時候,卻能靠著破壁枯樹,點燃松枝干穗,用筆寫出所見所感。文章既好像是記得清清楚楚的賬目,又好像是高手畫出的美麗圖畫,即使是很會寫文章的人也沒法超過他。C.徐霞客事母至孝,最初的出游,還是在母親的催促下完成的。即便如此,他在外行走,心中仍時常牽掛母親。直到母親去世之后,才放縱心志游覽遠方,足跡幾乎遍及華夏大地的山山水水。D.徐霞客臨死時,認為張騫、玄奘和耶律楚材因為胸無大志只是奉命行事,所到之處和所作的貢獻反而不如自己這樣一個平常百姓,因而覺得自己死無遺憾。本文作者也用王玄沖的故事認同了這一觀點。 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口不能道,時與之論山經,辨水脈,搜討形勝,則劃然心開。(4分)(三)名篇名句默寫(15分)Z 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8分,每空1分)(1)_________ ,蓮動下漁舟。(2)_________ ,不盡長江滾滾來。(3)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_______ ?v一葦之所如,_________ 。(4)今宵酒醒何處, _________ 。(5)云銷雨霽,彩徹區明。_________ ,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_________ 。(6)、子曰:“當仁, _________ !保7)、無欲速,_________。欲速則不達,_________ 。(8) 其身正,_________ ; (9)謹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十者衣帛食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之有也。 三、(16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題湖光塔影宗璞 ①從燕園離去的人,難免沾染些泉石煙霞的癖好。清晨在翠竹下讀書,黃昏在楊柳岸邊散步,習慣了,自然覺得燕園的朝朝暮暮,和那一木一石融在一起,難以分開。燕園的諸般景色中,最不能忘記的,大概是那湖光塔影的畫面了。但若真把這幅畫面落到紙上,究竟該怎樣著筆,我卻想不出。 ②小時候,常在湖邊行走。只覺得這湖水真綠,綠得和岸邊叢生的草木差不多,簡直分不出草和水、水和草來。又覺得這湖真大。在湖岸邊看著魚兒向島游去,水面上形成一行行整齊的波紋,“魚兒排隊!”我想。夜晚,在夢中,我便也加入魚兒的隊伍,去探索小島的秘密。 ③一晃兒過了幾十年。我在經歷了人世酸辛之余,也已踏遍燕園的每一個角落,領略了花晨月夕,四時風光。未名湖,湖光依舊。那塔,應該是未名塔了,最讓人難忘的,是它投在湖水上的影子。晴天時,岸上的塔直指青天,水中的塔深延湖底。湖水一片碧綠,塔影在湖光中,檐角的小獸清晰可辨。陰雨時,黯云壓著岸上的塔,水中的塔也似乎伸展不開。雨珠兒在湖面上跳落,泛起一層水汽。塔影搖曳了,散開了,一會兒又聚在一起,給人一種迷惘的感覺。霧起時,湖、塔都籠罩著一層層輕紗。雪落時,遠近都覆蓋著從未剪裁過的白絨氈。 ④月夜在湖上別有一番情調。湖西岸有一座筑有鐘亭的小山,山側有樹木、草地和一條小路。月光在這兒,多少有些局促。循小路轉過山角,眼前忽然一亮,只見月色照得一片通明,水面似乎比白天寬闊了許多,水波(甲)月光不知流向何方。那北岸樹叢中的燈火,很快顯示了湖岸的線條,透露了未名湖的秀雅風致。行近岸邊,長長的柳絲(乙)著月色湖光。水的銀光里是挺拔的塔影,天的銀光下是挺拔的塔身。這地面上留住的月光和湖面上的不同。湖面上的閃爍跳躍,如同樂曲中輕盈的拔弦;地面上的迷?侦`,卻似水墨畫中不十分均勻的筆觸。 ⑤循路東行到一座小石橋邊,向右折去,是一潭與未名湖相通的水。水面不大,三面山坡,顯得池水很深。山坡上樹木茂密,水邊石草雜置。月光從密樹中照進幽塘,水中反射出冷冷的光,真覺得此時應有一只白鶴從水上掠過,好為那“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詩魂”的詩句作出圖解。 ⑥冷月有知,當能告訴我們從建園起這里發生的種種悲劇。鶴影詩魂,難逃魔掌,更不說這湖山中滲透的民脂民膏,埋葬著的累累白骨了。這園原名淑春園,是乾隆年間權臣和?的私產!胺紙@筑向帝城西”,那時頗有些達官貴人在這一帶經營園圃。燕園北部的鏡春、朗潤、鳴鶴諸園,都是私人園林,現已融入燕園,成為一體。 ⑦從那幽塘邊上行,到了千百竿翠竹掩映的臨湖軒,那便是當初燕京大學的神經中樞了。燕大于一九二六年從城內遷此。同年,在抗議北洋軍閥賣國行徑的游行中,便有燕大學生慘遭殺害。三十年代中,多少滿懷革命理想的青年,離開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市育才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無答案)Word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459847.html
相關閱讀:高一語文競賽試卷
山東省濟南一中2013-2014學年高一3月月考 語文試題
2019學年高一寒假語文語言文字運用復習題及答案
江西省樂安一中2015-2016學年高一10月月考語文試題
江西省吉安市白鷺洲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二次月考 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