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6年高一上學期物理寒假試題(附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世界最基本的結構、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運動規律及所使用的實驗手段和思維方法的自然科學。小編準備了高一上學期物理寒假試題,具體請看以下內容。

考試時間:90分鐘 考試分數:100分

第Ⅰ卷(選擇題 共48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的只有一個選項正確,有的有多個選項正確,全部選對的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錯選的得0分。)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溫度有正有負,是矢量

B.物體作直線運動時,其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C.物體的速度變化越大,則該物體的速度變化越快

D.當研究遼寧艦海試的運動軌跡時,可以將該航空母艦看做質點

2. 物體在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時(運動方向不變),下面結論正確的是( )

A.加速度越來越小

B.加速度總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同

C. 速率隨時間均勻減小

D. 位移隨時間均勻減小

3.如圖所示為一輕質彈簧的長度和彈力大小的關系圖像。根據圖像判斷,正確的結論是()

A.彈簧的勁度系數為1 N/m

B.彈簧的原長為6 cm

C.可將圖像中右側的圖線無限延長

D.該彈簧兩端各加2 N拉力時,彈簧的長度為10 cm

4.如圖所示,把一個光滑圓球放在兩塊擋板AC和AB之間,AC與AB之間夾角為30,現將AC板固定而使AB板順時針緩慢轉動90,則( )

A.球對AB板的壓力先減小后增大

B.球對AB板的壓力逐漸減小

C.球對AC板的壓力逐漸增大

D.球對AC板的壓力先減小后增大

5.某跳水運動員在3m長的踏板上起跳,我們通過錄像觀察到踏板和運動員要經歷如圖所示的狀態,其中A為無人時踏板靜止點,B為人站在踏板上靜止時的平衡點,C為人在起跳過程中人和踏板運動的最低點,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人和踏板由C到B的過程中,人向上做勻加速運動

B.人和踏板由C到A的過程中,人處于超重狀態

C.人和踏板由C到A的過程中,先超重后失重

D.人在C點具有最大速度

6.如圖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質量為M的直角劈上有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若物體在其上勻速下滑,直角劈仍保持靜止,那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直角劈對地面的壓力等于(M+m)g

B.直角劈對地面的壓力大于(M+m)g

C.地面對直角劈有向右的摩擦力

D.地面對直角劈有向左的摩擦力

7.在空中某固定點懸一根均勻的繩子,現從懸點釋放繩子讓其自由下落,若此繩通過懸點正下方20m處某點A共用了時間1s,則該繩全長為( )(g取10m/s2)

A.10m B.13m

C.15m D.18m

8.一個質量為2kg的物體,在五個同一水平面上共點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若同時撤去其中兩個大小分別為15N和10N的力,其余的力保持不變,則該物體的加速度大小可能是( )

A.1m/s2 B.3m/s2

C.10m/s2 D.15m/s2

9.質點做直線運動的位移x與時間t的關系為 各物理量均采用國際單位制單位),則該質點( )

A.第1 s內的位移是6 m

B.前2 s內的平均速度是7 m/s

C.任意相鄰1 s內的位移差都是1 m

D.任意1 s內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

10.如圖所示為甲、乙兩個物體在同一直線上運動的x-t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兩物體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在t=1s時,甲、乙兩物體相遇

C.在前2s時間內,甲、乙兩物體的位移相同

D.在t=2s時,乙物體的運動方向發生了變化

11. 如圖所示為A、B兩物體做直線運動的v-t圖象,由圖可知()

A. t1時刻A、B兩物體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 t1時刻兩物體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 t2時刻物體A的速度大于物體B的速度,二者方向相同

D. t2時刻物體A的加速度小于物體B的加速度,二者方向相反

12.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物體靜止于傾角為的固定斜面上,現將一垂直于斜面向下的推力F作用在物體上。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仍處于靜止狀態

B.物體受到的合外力變大

C.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可能變大

D.物體受到的支持力一定變大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52分)

二、填空題(本題共2小題,共14分,請把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中的橫線上。)

13. (4分)在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時:

(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同一次實驗過程,結點的位置必須都拉到同一位置O點,不能隨意變動

B. 用兩只彈簧測力計拉橡皮條時,應使兩細繩之間的夾角總為90,以便于算出合力的大小

C. 力的夾角越大越好

D. 必須使分力與合力在同一平面內

(2)如果實驗情況如圖①所示,其中A為固定橡皮條的圖釘,O為橡皮條與細繩的結點,OB和OC為細繩.圖②是在白紙上根據實驗結果畫出的圖.

圖②中的F與F兩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14.如圖1所示,為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 實驗裝置及數字化信息系統獲得了小車加速度a與鉤碼的質量及小車和砝碼的質量對應關系圖。鉤碼的質量為m1,小車和砝碼的質量為m2,重力加速度為g。

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

A.每次在小車上加減砝碼時,應重新平衡摩擦力

B.實驗時若用打點計時器應先釋放小車后接通電源

C.本實驗m2應遠小于m1

D.在用圖象探究加速度與質量關系時,應作 圖象

⑵實驗時,某同學由于疏忽,遺漏了平衡摩擦力這一步驟,測得 ,作出 圖像,他可能作出圖2中_____ (選填甲、 乙、 丙)圖線。此圖線的AB段明顯偏離直線,造成此誤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

A.小車與軌道之間存在摩擦 B.導軌保持了水平狀態

C.砝碼盤和砝碼的總質量太大 D.所用小車的質量太大

⑶實驗時,某同學遺漏了平衡摩擦力這一步驟,若軌道水平,他測量得到的 圖像,如圖3。設圖中直線的斜率為k,在縱軸上的截距為b,則小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 _____,鉤碼的質量 _____。

(4)實驗中打出的紙帶如圖所示.相鄰計數點間的時間是0.1 s,圖中長度單位是cm,由此可以算出小車運動的加速度是________m/s2.

三、計算題(本題共4小題,共38分。解答時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值計算的,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值和單位。)

15.(8分)如圖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著一根豎直立柱,某人用繩子通過柱頂的定滑輪將100 N的貨物拉住。已知人拉著繩子的一端,且該繩端與水平方向夾角為30,不計滑輪處的摩擦,則柱頂所受繩子的壓力大小為多少牛?

16.(8分)跳傘運動員在下落過程中(如圖所示),假定傘所受空氣阻力的大小跟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F=kv2,比例系數k=20 Ns2/m2,跳傘運動員與傘的總質量為72 kg,起跳高度足夠高,則:

(1)跳傘運動員在空中做什么運動?收尾速度是多大?

(2)當速度達到4 m/s時,下落加速度是多大?(g取10 m/s2)

17. (10分)甲、乙兩輛汽車沿平直公路同向勻速行駛,甲車在乙車前面,它們之間相距x0=40m,速度均為v0=10m/s.某時刻,甲車剎車作勻減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為5m/s2.從此時刻起,求:

(1)甲車經過多長時間停止運動?

(2)當甲車靜止時,甲、乙兩輛汽車之間的距離為多大?

(3)經多長時間兩車相遇?

18. (12分)滑冰車是兒童喜歡的冰上娛樂項目之一。如圖所示為小明媽媽正與小明在冰上游戲,小明與冰車的總質量是40kg,冰車與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05,在某次游戲中,假設小明媽媽對冰車施加了40N的水平推力,使冰車從靜止開始運動10s后,停止施加力的作用,使冰車自由滑行。(假設運動過程中冰車始終沿直線運動,小明始終沒有施加力的作用)。

求:(1)冰車的最大速率;

(2)冰車在整個運動過程中滑行總位移的大小。

高一上學期物理寒假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1.D 2.C 3.B 4.A 5.C 6.A 7.C 8.BC 9.ABD 10.AB 11.CD 12.AD

11答案CD解析:由圖象可知A、B兩物體運動過程中加速度不變,由a=vt可知aA

13(4分)答案 (1)AD(2分) (2)F(2分)

解析 (1)同一次實驗中,為保證作用效果相同,必須將結點O拉至同一位置,故A選項正確;計算合力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得不必選用特殊角,故B選項錯誤;夾角越大,合力越小,實驗誤差增大,故C選項錯誤;做實驗時,必須使分力與合力在同一平面內,故D選項正確.

(2)用一只彈簧測力計直接拉橡皮條的拉力方向一定沿AO方向,而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的合力F與AO的方向可能有偏差.

14.答案:(10分)⑴D (2分) ⑵丙,C (2分) ⑶ ,(2分) (2分) (4)0.46(2分)

(4)解析: s4-s1=3aT2

a=s4-s13T2=2.62-1.2410-230.12m/s2=0.46 m/s2.

15.(8分)解析(2分)

如圖所示,定滑輪只改變力的方向,不改變力的大小,

所以繩的拉力F1=F2=100 N, (2分)

柱頂所受壓力大小F=2F1cos 30 (3分)

得F=1003 N。 (1分)

16(8分)答案 (1)做加速度越來越小的加速運動 6 m/s (2)5.6 m/s2

解析 (1)以傘和運動員作為研究對象,開始時速度較小,空氣阻力F小于重力G,v增大,F隨之增大,合力F合減小,做加速度a逐漸減小的加速運動;(2分)

當v足夠大,使F=G時,F合=0,a=0,開始做勻速運動,此時的速度為收尾速度,設為vm.

由F=kv2m=G,

得vm= Gk= mgk=6 m/s. (2分)

(2)當v=4 m/s

F=kv2,(1分)

由牛頓第二定律F合=ma(1分)

得a=g-Fm=10 m/s2-204272 m/s25.6 m/s2. (1分)

17.(10分)解:(1)由v=v0+at,甲車停止運動的時間t1= 2s (2分)

(2)時間t1內,甲車的位移x甲=(v+v0)t1/2=10m (2分)

乙車的位移x乙=v0t1=20 m (2分)

兩車相距x=30 m (2分)

(3)相遇時間t 2= (x0+x甲)/ v0=5s ( 2分)

高中是人生中的關鍵階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編輯老師為大家整理的高一上學期物理寒假試題,希望大家喜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552919.html

相關閱讀: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高一上學期期末聯考物理試題 Word版含答案
高一物理上冊牛頓第二定律同步練習題
內蒙古霍林郭勒市第三中學2012-201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物理
江蘇省贛榆縣贛馬高級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
山東省濟寧市汶上一中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檢測_物理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