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下學期高一期末政治試卷模塊單元測試試卷第I卷(選擇題)請修改第I卷的文字說明評卷人得分一、單項選擇1.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經濟體制改革進入到新的階段,文化體制也應作出新的改革。文化體制改革有利于文化生產力突破制度性束縛,爆發出應有的活力,從而使文化更好地發揮新的經濟驅動力作用。這表明( )A.文化和經濟密不可分,經濟決定文化,文化對經濟具有反作用B.文化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C.文化對經濟發展起促進作用D.經濟實力增強,意味著文化也必然先進A.國家間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B.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就是合作C.積極尋求合作是各國外交政策的宗旨D.氣候問題是當今時代的主要矛盾3.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傳統并不僅僅是一個管家婆,只是把它所接受過來的忠實地保存著,然后毫不改變地保持著并傳給后代。它也不像自然的過程那樣,在它的形態和形式的無限變化與活動里,永遠保持其原始的規律,沒有進步”。從文化生活角度看,這說明( )①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是完全一致的②一味固守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做法是錯誤的③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只能顯示在不斷創新中④文化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充滿生機與活力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2010年3月在“八榮八恥”教育中,北京某中學在圓明園開展了“弘揚民族精神”、“使命與責任”、“奧運與中國責任”、“航天精神與中國夢”等專題討論,還為高三學生在這里舉行成人儀式。圓明園承載了國家和民族太多的屈辱,我們必須從廢墟與恥辱中站起來!讓學生從自己的親身體驗中去感悟,才能更深入人心。材料表明( )①參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有利于提高人的道德修養、诮煌袨楹徒煌绞接绊懭藗兊奈幕刭|、畚幕瘜θ说挠绊憗碜杂诟鞣N形式的文化活動、芮嗄陮W生需要主動感悟文化的熏陶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5. 2009年,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走過了55年的歷程,日益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無比的優越性。這一制度( )①以人民代表大會為基石②決定于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 ③保證了國家機關協調高效運轉 ④保障了人民在國家機關直接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6. 在我國,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三項原則是互相聯系、不可分割的,這表現在( )①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②各民族的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發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③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④民族團結是民族平等的前提,只有各民族團結起來,才能真正實現民族平等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7. 魯迅先生在20世紀30年代展望中國現代文藝的走向時,發出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這一令人警醒的著名論斷。這一論斷告訴我們( )。A.一個民族只有學習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才能實現本民族文化的繁榮B.一個民族只有珍視本民族的文化傳統,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和認同C.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D.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是促進民族文化發展的動力 )A.文化是人類社會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B.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C.人的文化素養是通過學習文化知識逐步形成的 D.文化源于人們的社會實踐9. 2015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五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他開篇就說:“各位代表,現在,我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各位代表審議,并請全國政協委員提出意見!睋丝梢耘袛( )。①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最高權力機關,其他國家機關由它產生,對它負責 ②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 ③我國政府的工作受人大監督 ④對政府工作報告的審議體現了人大的監督權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一位從事基層民政工作的全國人大代表,十幾年來堅持走訪當地居民家庭,寫了70多本“民情日記”和“民心日記”,一次次地在人民代表大會上提出議案,幫助群眾排憂解難。這表明,該人大代表( )。①履行了嚴格依法行政的義務 ②履行了反映群眾意見的義務 ③行使了依法提出議案的權利、苈男辛嗣芮新撓等罕姷牧x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A.文化創新必須立足于社會實踐B.文化創新有利于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C.否定傳統文化才是真正的發展D.大眾文化真正需要的是原創作品12.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民閑暇時間的增加,我國文化產品的市場需求迅速增長,文化產業在國家產業發展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這表明( )A.每種社會形態都有自己特定的生產方式B.文化已成為綜合國力競爭中的決定因素C.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D.不同的文化對經濟和政治的影響不同 )A.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心系群眾 B.民主執政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本方式C.科學發展觀的主旨是以人為本 D.依法執政時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本方式14. 2015年4月,倫敦國際書展舉行,集中展示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人民創造的多種文明成果。如果讓你寫一篇新聞報道,需要結合《文化生活》知識確定一組體現這一盛事的關鍵詞,下列最準確的一組是( )A.文化交流 文化融合 文化趨同B.文化傳播 文化交融 文化平等C.文化傳播 文化借鑒 文化滲透D.文化繁榮 文化滲透 文化創新A.行使提案權 B.制定相關法律C.提出相關質詢 D.協助法律實施16. 2009年11月15日,美國總統奧巴馬乘坐空軍一號飛機在雨中抵達上海浦東機場,開始其2009年一月當選以來的首次中國行。奧巴馬年輕有活力,又是黑白混血,代表了美國現在新的政治時尚和多元文化。他出生于一個普通家庭,后在哈佛接受高等教育,所以他天然具有優勢。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成功運用了因特網,通過因特網把年輕人帶動起來,對他贏得年輕人選票有好處。多元文化背景對奧巴馬獲勝具有重要意義,體現了( )A.文化是政治的基礎B.文化與政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C.文化是一種現實的物質力量D.文化教育對政治起促進作用17. 2015年2月3日,失去雙臂,卻用雙腳彈出生命音符的劉偉被評為2015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當命運的繩索無情地縛住雙臂,當別人的目光嘆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執地為夢想插上翅膀,用雙腳在琴鍵上寫下:相信自己。劉偉事跡給我們的啟示是A.要做一個富有的人B.要追求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C.要支持的文化 D.用自強不息的精神去鑄就人生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重視民族的團結,想方設法提高民族的凝聚力。這是因為( )①它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谑巧鐣定的前提,經濟和社會進步的保證、凼菍崿F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礎、苁菄医y一的基礎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①人民代表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 ②人民代表直接行使國家權力③人民代表擁有國家權力的“最終決定權”④人民代表必須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表達者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20. 2015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在北京舉行。會議的主要議題是討論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若干重大問題。十七屆六中全會強調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其目的是( )A.把文化建設作為現代化建設的中心任務B.把文化力作為綜合國力的基礎C.激發全民族用的文化創造力,提高文化生產力D.增強文化對經濟、政治的反作用21. “全聚德”“東來順”“咸亨酒店”等是全國知名的中華老字號,這些百年老店,歷經滄桑,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經久不衰。其奧妙何在?老字號的生命力就在于創新,除了結構創新、制度創新以外,更重要的是文化創新,老字號的文化創新有繼承問題,也有融合問題。就是在繼承老字號蘊涵的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融合現代優秀的文化,如“包裝文化”“廣告文化”和“經營理念”等,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形成傳統文化——現代文化相融合的文化鏈。充分運用文化鏈這個手段,使老字號在新時期持續煥發著新的活力。閱讀上面材料,從文化生活的角度我們可得到哪些啟示?某中學歷史老師考上了研究生。為了完成研究課題,導師派他和其他兩位研究生遠涉重洋到英國進行考察。暑假期間他回到原中學應邀給全校師生做了一場豐富生動的異國風情報告會,并詳細講述了中國文化對英國的影響和地位。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商貿活動具有文化傳播的功能B.人口遷徙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C.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D.大眾傳媒是現代社會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①我國的領導力量 ②人民民主專政國家政權的階級基礎③先進生產力的代表 ④推動我國社會全面進步的根本力量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24. 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從文化對人的影響的角度看,下列典故和成語體現的道理與之一致的是( )①孟母三遷 ②耳濡目染③東施效顰 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5.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2015年接連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暴露了社會誠信的缺失,這要求我們要更加重視對青少年進行傳統美德教育,尤其是進行誠信教育。這是因為( )①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轉化為物質力量 ②文化是對經濟、政治的反映 ③文化能夠為經濟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④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政治,給予經濟、政治以重大影響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B.自學科學知識 C.社會科學知識 D.語音和文字水平27. 民間流傳著這么一句話:“凡是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吉林重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 政治試卷 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578074.html
相關閱讀:嘉興一中2016高考政治考試試卷及答案
上海市理工大學附屬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政治試
2014-2014學年高一政治上冊期初考試試題
吉安一中高一政治期中試題
魚臺二中11-12學年高一政治下冊3月月考試題(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