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啟用前重慶一中高級物 理 試 題 卷 .11試題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第一部分(選擇題),第二部分(非選擇題)。滿分12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第一部分(選擇題共44分)一單項選擇題符合題意)1.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的重心在物體上 .只有很小的物體才能 C. D.物體勻速運動時具有慣性,在外力作用下變速運動時失去了慣性2. 關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變化時,速度的方向一定發生了變化 B. 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變化時,加速度一定發生了變化 C. 速度變化量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D. 速度變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3.如圖1所示,小孩用水平力推靜止在地面上的木箱,但未推動,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 小孩未把木箱推動是因為木箱所受摩擦力大于小孩的水平推力B. 小孩未把木箱推動是因為木箱給小孩的反作用推力大于小孩給木箱的推力C. 木箱受到的摩擦力與小孩給木箱的水平推力大小相等,方向水平向左D. 木箱所受摩擦力與木箱和地面間的正壓力成正比4.如圖2所示,傾角的等腰三角形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質量分別為2m和m的A、B 兩個滑塊用不可伸長的輕繩通過滑輪連接(不計滑輪質量和摩擦)。已知A滑塊和左側斜面的 動摩擦因數,B與右側斜面間光滑接觸。且A、B均處于靜止狀態,則A與斜面間的摩 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為 ( )A. ,沿斜面向上B. ,沿斜面向下C. ,沿斜面向上D. ,沿斜面向上5. 兩物體甲和乙在同一直線上運動,它們在0~0.8s時間內的v-t圖象如圖3所示。則甲物體運動 的加速度為 ( ) A. B. C. D. 6. 學習了力學知識之后,某小組舉行了一次懸掛重物的比賽,以下四種懸掛方案中,OA繩均足夠結實,OB繩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T,其中所能懸掛重物最重的是 ( ) A B C D 7. 如圖4所示,固定的光滑豎直桿上套一個滑塊,用輕繩系著滑塊繞過光 滑的定滑輪,用力F拉繩,使滑塊從A點沿桿緩慢上滑至B點,在此過 程中拉力F和桿對滑塊的彈力N的變化情況是 ( )A. 恒定不變,N逐漸增大B. 逐漸減小,N保持不變C. 逐漸增大,N逐漸增大D. 先增大后減小,N逐漸增大二. 不定項選擇題(本題包括4個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兩個選項是正確的,全部選對的4分,選對但不全的2分,有錯選的得0分)8. 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共點力和大小不同,它們的合力大小為F,保持和方向不變的情況下 ( ) A. 、同時增大一倍,F也增大一倍 B. 、同時增加5N,F也增加5N C. 增加5N,減少5N,F一定不變 D. 、中的一個減小,F不一定減小9. 11月,“殲15”艦載機在“遼寧號”航空母艦上著艦成功。圖(a)為利用阻攔系統讓艦 載機在飛行甲板上快速停止的原理示意圖。飛機著艦并成功鉤住阻攔索后,飛機的動力系統立 即關閉,阻攔系統通過阻攔索對飛機施加一作用力,使飛機在甲板上短距離滑行后停止。某次 降落,以飛機著艦為計時零點,飛機在時恰好鉤住阻攔索中間位置.其著艦到停止的速度一時間圖線如圖(b)所示。假如無阻攔索,飛機從著艦到停止需要的滑行距離約為1000m。已知航母始終靜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為g,則 ( ) A. 在0.4s~2.5s時間內,阻攔索的張力幾乎不隨時間變化 B. 在0.4s~2.5s時間內,阻攔索的張力逐漸減小 C. 在2.5s~3.0s時間內,飛機所受合外力逐漸增大 D. 從著艦到停止,飛機在甲板上滑行的距離約為無阻攔索時的0 10. 如圖5所示,一個小物體從光滑斜面上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在它通過的路程中取AE并分成 相等的4段,即,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 A. 物體到達各點的速率 B. 物體到達各點所經歷的時間 C. 物體在BE段的平均速度等于CD段的平均速度 D. 物體通過每一段時,其速度增量相等11. 一物體由A點靜止出發,先做加速度為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到某一最大速度后,立即做 加速度大小為的勻減速直線運動到B點停下,經歷總時間為t,全程的平均速度為v。以下判 斷正確的是 ( )A. 最大速度 B. 最大速度C. 加速階段和減速階段的平均速度均等于v D. 、必須滿足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76分)三. 實驗題:本題共2小題,第12題6分,第13題10分,共16分。不要求寫出演算過程。12.(6分)在“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的實驗中,某同學得到一條理想的紙帶,按每打5個點(時間間隔T=0.1s)取一個計數點的方法標出計數點.如圖6所示,根據圖中測得的數據可以計算出紙帶的加速度大小為 m/s2,打計數點3時紙帶的速度大小為 m/s。13.(11分)(1)在實驗中,其中的三個實驗步驟:①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墊一張白紙,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板上,另一端拴兩根細線,通過細線同時用兩個測力計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它與細線的結點到達某一位置O點,在白紙上記下O點和兩測力計的讀數F1和F2.②在紙上根據F1和F2的大小,應用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圖求出合力F.③只用一只測力計通過細繩拉橡皮條,使它的伸長量與兩測力計拉時相同,記下此時測力計的讀數和細繩的方向.以上三個步驟中均有錯誤或疏漏,請指出錯在哪里?①中是 ②中是 ③中是 (2) 某同學在家中嘗試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他找到三條相同的橡皮筋 (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鉛筆、細繩、白 紙、釘子,設計了如下實驗:將兩條橡皮筋的一端分別掛在墻上的兩個釘子A、B上,另一端與第三條橡皮筋連接,結點為O,將第三條橡皮筋的另一端通過細繩掛一重物,如圖7所示。①為完成實驗,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 。A. 釘子A、B必須在同一水平高度B.記錄懸掛重物后結點O的位置C.測量細繩的長度D.測量橡皮筋的原長E.測量懸掛重物后像皮筋的長度②欲利用現有器材,改變條件再次驗證,可采用的方法是 。四. 計算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15分,共60分。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寫出數值和單位。14. 某人從一豎直枯井的井口處靜止釋放一石頭并開始計時,經2.5s聽到石頭落底聲。不計空氣阻力及聲音傳播的時間,重力加速度。求: (1)枯井的深度H; (2)石頭落底前瞬間的速度v; (3)石頭在落底前最后1s內下落的高度h。15. 一客運列車甲勻速行駛,其車輪在鐵軌間的接縫處會產生周期性的撞擊。坐在客車甲中的某旅客測得從第1次到第16次撞擊聲之間的時間間隔為10.0s。在相鄰的平行車道上有另一列客運列車乙,當旅客經過列車乙車頭時,列車乙恰好從靜止開始以恒定加速度沿列車甲行進的相反方向啟動。該旅客在此后的12.0s內,看到恰好有20節乙車的車廂(含車頭在內)從他身旁經過。已知每根鐵軌的長度為25.0m,乙車車頭及每節車廂的長度為26.5m,車廂間距忽略不計。求:(1)客車甲運行速度的大小;(2)列車乙運行加速度的大小;16. 每年全國由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規則而引發的交通事故上萬起,死亡上千人。只有科學設置交 通管制,人人遵守交通規則,才能保證行人的生命安全。如圖8所示,停車線AB與前方斑馬線邊界CD間的距離為29m。質量、車長7m的卡車以的速度向北勻速行駛,當卡車前端剛駛過停車線AB,該車前方的機動車交通信號燈由綠燈變黃燈。(1)若此時前方C處人行橫道路邊等待的行人就搶先過馬路,卡車司機發現行人,立即制動,卡車受到阻力做勻減速直線運動,阻力大小為。求卡車的制動距離; (2)若人人遵守交通規則,該車將不受影響地駛過前方斑馬線邊界 CD。為確保行人安全,D處人行橫道信號燈應該在南北向機動車信 號燈變黃燈后至少多久變為綠燈?17. 一個質量為2kg的物體靜止在足夠大的水平地面上,物 體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從t=0開始,物體受 到一個大小和方向呈周期性變化的水平力F的作用,力F 隨時間的變化規律如圖9所示。重力加速度, 求:(1)0~2s時間內物塊運動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時物塊運動的瞬時速度的大小和方向;(3)0~6s時間內物塊運動的位移的大小和方向。重慶一中高級物 理 答 案 .11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7個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28分)題號1234567答案ADCABDC二. 不定項選擇題(本題包括4個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16分)題號891011答案ADBDABBCD三、實驗題(每空分,共分)1. 1.92 m/s2, 0.576 m/s.13.(1) ① 還應記下和的方向;② 據和的大小和方向;③ 使結點到達同一位置O點。(2) BDE 。 (3) 更換不同的重物或改變A、B釘子的位置 。四. 計算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15分,共60分。14. 解:(1) 5分 (2) 5分 (3)前1.5s 內石頭下落的高度為 最后1s內石頭下落的高度為 5分15.解:(1) 5分 (2)12s內甲車運動的距離為 3分 令乙車的加速度為a,據位移公式知,12s內乙車運動的距離為: 3分 據題意知: 3分 解得: 1分16. 解:(1)據牛頓第二定律知,卡車制動的加速度: 4分 據速度位移關系知,卡車的制動距離: 3分解得: 2分 (2重慶市重慶一中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 物理試題 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725836.html
相關閱讀:山東省濟寧市汶上一中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檢測_物理
內蒙古霍林郭勒市第三中學2012-201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物理
高一物理上冊牛頓第二定律同步練習題
江蘇省贛榆縣贛馬高級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
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高一上學期期末聯考物理試題 Word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