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項生理活動中,需要高爾基體直接參與的是 B
A.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B.胰島素的加工與分泌
C.DNA的復制與轉錄 D.根瘤菌細胞壁的形成
2.下列判斷細胞死活的方法中正確的是 B
A.在高倍鏡下觀察,若發現細胞質流動緩慢,則表明此時細胞是死細胞
B.將植物細胞置于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中,能發生質壁分離和復原的是活細胞
C.洋蔥根尖經解離后若發現細胞被龍膽紫溶液染上了色,則表明此時根尖細胞仍為活細胞
D.將某種細菌與水綿一起制成臨時裝片,用極細的光束照射水綿,若發現細菌沒有趨向水綿照光部位,則說明細菌細胞為死細胞
3.右圖表示在人體某些細胞內發生的一些生化反應,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
A.a和f過程都是在細胞質基質中完成的
B.c過程需要氨基酸參與,叫做脫氨基作用
C.a過程除產生丙酮酸外,還有少量ATP和大量[H]生成
D.d過程除產生丙酮酸外,同時產生的氨在腎臟中轉變為尿素排
出體外
4.右圖表示夏季玉米地里,距離地面高度不同處CO2濃度不同,圖中實線表示上午10時的測定結果,虛線表示夜晚22時的測定結果。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C
A.在富含有機肥的農田中,圖中c點會右移
B.上午10時玉米植株不同高度CO2的吸收量不同
C.夜晚時分,土壤中釋放的CO2大多被玉米所固定
D.圖中b點所對應的是玉米植株葉面積較大處的高度
29.(12分) 2008年1月,美國短跑名將“女飛人”瓊斯因服用興奮劑并作偽證被判入獄。興奮劑是國際體育界對所有違禁藥物的總稱,包含種類很多,常用的興奮劑有雄激素及其衍生物、促紅細胞生成素等等。
(1)由下圖可知,促紅細胞生成素(EPO)能夠增強骨髓造血干細胞的活動,從而增加血液中 紅細胞 數量,促進機體細胞進行 有氧呼吸 提供能量。醫學上可用于治療某些原因引起的貧血,作為興奮劑常被用于長跑、自行車賽等耐力耗氧項目。運動員長期注射EPO會使機體血液中血漿比例相對 減小 (填“增大”或“減小”),從而影響內環境的穩定。
(2)雄激素及其衍生物類興奮劑屬于 類化合物,常被用于短跑、柔道、投擲等項目,男性運動員長期服用此類興奮劑會使血液中雄激素含量過高,從而 抑制 下丘腦和垂體的活動,導致相關激素的分泌量 減少 ,進而引起自身雄激素分泌異常,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性腺萎縮。
30.(18分)Duchenne肌營養不良癥是由法國神經學家Duchenne在19世紀60年代發現的一種遺傳病,患者均不能存活至婚育年齡,20歲之前因心力衰竭或呼吸困難而死去。右圖是某個家族此遺傳病的系譜,請回答:
(1)由圖推斷,該致病基因最可能位于 X 染色體上,屬于 隱 性遺傳病。圖中Ⅲ-4和Ⅲ-5再生育一個患病男孩的概率為 1/8 。
(2)研究發現,該病是由于機體編碼抗肌萎縮蛋白的基因發生突變導致肌肉中抗肌萎縮蛋白合成受阻引起的,基因治療是根本的治療途徑,科學家欲對實驗動物的兩側后肢骨骼肌進行不同處理以期獲得不同結果。請根據提供的實驗材料設計該實驗基本過程。
實驗材料:患病實驗鼠若干只,抗肌萎縮蛋白基因,病毒,安慰劑,注射器等。
基本操作:
①構建重組DNA分子:在此過程中病毒充當 運載體 。
②在每只實驗鼠兩側后肢骨骼肌分別注射等量的 重組DNA分子 和安慰劑。后者在實驗中的作用是充當 對照組 。
③一段時間后,觀察實驗動物兩側骨骼肌情況,利用儀器對肌肉組織進行分析并進行一系列的肌肉力量測試。
(3)由于病毒侵入后,機體往往會先通過特異性免疫中 體液 免疫的作用阻止病毒通過血液循環播散,再通過 細胞 免疫的作用將其徹底消滅,從而導致基因治療中使用的病毒不能發揮預期作用,因此在基因治療過程中病毒的使用受到了一定限制。
(4)經調查,世界范圍內每3500個男孩中會有一個Duchenne肌營養不良癥患者,則該病在女性中出現的幾率為 0 。
31.(18分)2007年夏天,我國太湖爆發了大范圍藍藻,無錫市因此出現飲用水荒,嚴重影響了市民生活。
(1)藍藻爆發時湖面漂浮著一層綠膜,故有人認為這是綠藻而不是藍藻,二者在細胞結構上最主要的區別是 有無成型的細胞核 。
(2)某些藍藻具有固氮能力,即能夠將大氣中的氮氣還原為 氨 。該過程需要固氮酶的參與,現利用基因工程將固氮基因轉入小麥細胞使其具有固氮能力,若該基因在小麥細胞中成功表達,請用中心法則的形式表示該基因表達過程 固氮基因→mRNA→固氮酶 。
(3)為判斷太湖上游沿岸某工廠是否為污染源,并初步確定污染物中主要是何種物質含量超標,環保部門進行了實驗檢測。檢測員順河每隔100米取水樣一次,共取9份并依次編號為①~⑨,已知⑤號水樣正對工廠排水口。檢驗員對所取水樣進行了如下處理:I.檢測原始水樣中的藍藻數量(A組);II.濾除水樣中全部藍藻后,每份水樣分三等份,編號B、C、D,分別進行如表處理,之后加入等量的藍藻,置于陽光下若干天,再次檢測水樣中藍藻數量,統計數據如下表(單位:×106個/mm3):
水樣編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A組(原始水樣)
0.2
0.3
0.3
1
10
10
7
7
6.5
B組(添加N)
1
1.5
2
2.5
20
19
18
17
18
C組(添加P)
8
9
9.5
10
11
9.5
7.5
7.5
7
D組(無添加)
0.2
O.2
0.3
l
10
9
7
7
6.5
通過A組數據可以判斷該工廠是污染源,依據是 工廠排水口和下游河水中的藍藻數量明顯多于上游 。進行B、C、D分組實驗的目的是探究 工廠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N含量超標還是P含量超標 ,分析表中數據可得出的結論是 工廠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P含量超標 。
(4)大范圍藍藻爆發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大量工業和生活污水的排放,超過了湖泊生態系統 自動調節能力 的限度。某些藍藻會產生并分泌一些 次級 代謝產物(如毒素等)對魚類等水生動物造成危害,甚至可以通過食物鏈累積危害至牲畜乃至人類。實踐證明,只有終止污染物的排放,之后利用生態系統的 恢復力 穩定性,再輔以必要的人工治理措施,才有可能根治這種“綠色污染”。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73338.html
相關閱讀:云南省騰沖縣第四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
假期百分百高一生物試題
廣東省汕頭市潮師高級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
吉林省吉林市2012-201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 生物 Word版含答
江西省上饒四校高一上學期聯考生物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