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第二次月考試卷
第Ⅰ卷 ( 共50分)
一、單項。(25×2=60)
1.下面四幅圖中,表示南半球夏至日的是(陰影代表夜半球):
2.下列城市中,6月22日白晝最長的是:
A、北京 B、廣州 C、武漢 D、沈陽
3.某地以東為東半球以西為西半球,當地有太陽直射現象,以北無直射現象,這點是:
A.23°26′S,160°E B.23°26′N,160°E
C.23°26′S,20°W D.23°26′N,20°W
4、某地水平運動的物體運動方向向左偏,且在一年中有一次太陽直射,該地所處的緯度是:
A、20°N B、20°S C、23°26′N D、23°26′S
5.當太陽直射在北半球時:
A.北半球正午太陽高度大,南半球正午太陽高度小
B.北半球白晝時間長,南半球白晝時間短
C.北半球進入夏季,南半球進入冬季
D.北半球氣候炎熱,南半球氣候寒冷
6.關于北京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變化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從冬至日到夏至日期間,正午太陽高度逐漸減小
B.在春秋分時,晝夜等長
C.白晝最長和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值出現在同一天
D.既無太陽直射又無極晝極夜現象
7、引起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是
A.地勢的高低起伏 B.水平方向上的氣壓差異
C.高低緯度間的熱量差異 D.海陸位置的不同
8. 12月22日,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區:
A.赤道以南地區 B.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
C.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 D.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
9.位于副熱帶高氣壓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之間的風帶是:
A.東北信風帶 B.東風帶 C.西風帶 D.東南信風帶
10.下面有關大氣熱力狀況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地面輻射的波長比太陽輻射的波長短得多
B.晴朗的天空呈現蔚藍色,主要是大氣對太陽輻射的散射作用所致
C.大氣對太陽輻射中能量最強的可見光吸收得很多
D.平流層主要的熱量都來自地面
11.七月份,北半球被大陸上的熱低壓切斷的氣壓帶是:
A.副熱帶高氣壓帶 B.副極地低氣壓帶 C.赤道低氣壓帶 D.極地高氣壓帶
12.氣壓帶與風帶的位置移動規律是: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C.與太陽直射點移動方向大致相同 D.與太陽直射點移動方向大致相反
13.下列現象與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無關的是:
A.夏季多云,白天氣溫不太高 B.晴朗的天空呈現蔚藍色
C.冬季多云的夜晚較溫暖 D.日出前的黎明天空是明亮的
14.讀右圖,若該圖表示熱力環流示意圖,則a、b、c、d中:
A.四地的氣壓由大到小的順序是a>b>c>d
B.四地的氣壓由大到小的順序是b>a>d>c
C.四地的氣溫由大到小的順序是a>b>c>d
D.四地的氣溫由大到小的順序是b>c>a>d
位于南太平洋的圖瓦盧是由九個環狀珊瑚礁島組成的島國,國土總面積26平方千米,海拔最高點是4.5米,人口約11000人。2002年圖瓦盧已舉國移民新西蘭,據此,回答15—17題
15、海風吹起的波浪對海岸有侵蝕作用,推測該島國海浪侵蝕最嚴重的方位:
A.東南 B.東北 C.西北D.西南
16、導致圖瓦盧舉國移民新西蘭的原因
A、該國位于臺風盛行的海域B、發達國家在該國海域附近不斷進行核試驗
C、該國處于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地帶,地震活動頻繁
D、人類大量燃燒化石燃料,釋放二氧化碳,使 “溫室效應”加劇,海平面上升
17、與圖瓦盧將有同樣遭遇的南亞國家是:
A、馬爾代夫 B、斯里蘭卡 C、印度尼西亞 D、菲律賓
《齊民要術》中有這樣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時遭霜,則無子。天雨新晴,北風寒徹,是夜必霜。此時放火作 煜,少得煙氣,則免于霜矣�!保垤希ǎ保睿簾o焰的微火]。據此回答18—20題
18、造成“天雨新晴,北風寒徹”的天氣系統是:
A 暖鋒過境 B 冷鋒過鏡 C 準靜止鋒過境 D 熱帶海洋氣團影響
19、“放火作煜,少得煙氣,則免于霜矣”的原因是:
①“煙氣”使得大氣逆輻射增強,使地面溫度不至于降得過低
②“煙氣”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碳,對地面有明顯的保溫作用
③“放火作煜”,將地面直接烤暖 ④“放火作煜”,將大氣直接熏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 “天雨新晴,北風寒徹”造成“是夜必霜”,其原因是
A、雨后的夜晚氣溫必定很低 B、晴朗的夜晚,大氣逆輻射較弱
C、晴朗的夜晚,地面輻射減弱 D、晴朗的夜晚,地面輻射加強
2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是
A 大氣的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 B、 大氣的反射作用具有選擇性
C、大氣的逆輻射作用具有選擇性 D、以上都不是
22、形成風的直接原因是
A.冷熱不均 B.水平氣壓梯度力 C.地轉偏向力 D.摩擦力
23、夏季多云天氣,白天中午不會太熱的原因是:
A.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反射 B.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吸收
C.大氣對太陽輻射的散射 D.大氣對地面的逆輻射
24、 亞洲東部季風環流最典型的原因是
A.海陸緯度差異大 B.地勢高低懸殊
C.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明顯D.風向季節變化明顯
25、既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又對地面起保溫作用的氣體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氮氣 D、臭氧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0分)
26. 讀圖1-8,完成下列要求:
(1)該圖表示的北半球節氣為 ,其判斷依據是 。
(2)在圖中D點畫出一條直線表示太陽照射的光線。
(3)圖中AB線是 (選擇),判斷依據是
。
A. 晨線 B.太陽光線
C.昏線 D.晝夜分界線
(4)按白晝從長到短將A、B、C、D四點進行排列: 。
(5)A、B、C、D四點中處于正午12點的是 ,C點地方時為 。
27、右圖為“地球某日太陽光照示意圖”,圖中陰影部分為夜,其他地區為白晝,判斷下列問題。
(1)該日出現極夜現象的緯度范圍大致是 。
(2)此時,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是( , )
而90°E區時是 月 日 時,北京時間是______時.
(3)此日,會出現的地理現象是(多項選擇)( )
A.黃赤交角略微變小 B.東京白晝時間比悉尼短 C.上海的日出時間比北京早
D.上海的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小 E.地球公轉線速度達到一年中最快
28.讀圖2,(a、b表示等壓面)完成下列要求
(1)用箭頭表示大氣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運動
(2)圖中所示的熱力環流形成的過程是:先有 運動,再形成 運動.
(3)熱力環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它是大氣運動 的形式
(4) ABCD四處氣壓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確的是( )
A.D>A>B>C B.C>B>A>D C.B>C>D>A D.B>D>C>A
(5)大氣熱力環流的實例有 、 和 。
29、讀氣壓帶和風帶分布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填出圖上各字母表示的各氣壓帶 名稱:
A.__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
(2)在圖上繪出 E、F、G處風向
(3)熱帶雨林氣候的特點是 ,形成原因是
;溫帶海洋性氣候的特點是 ,
形成原因是 ;地中海氣候的特點是
,形成原因是 。
30、下圖是“近地面風的形成”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____________________,B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地面大氣受到摩擦力影響,使近地面風與等壓線________________。
(3)所示地區在_________ 半球。根據一般讀圖規律,此時風向為_______風。
31、 讀下圖回答:
(1)出現這種氣壓狀況的季節主要在________。
(2)這種氣壓狀況下,東亞盛行風向是____ 風,特點是___________。
(3)氣壓中心名稱 A______________低壓,B______________高壓。
123456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79011.html
相關閱讀:2016學年高中一年級寒假地理作業
高一上期末地理期末考試卷
高一地理寒假作業:寒假精選地理非單選題三
高一地理城市化過程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課堂練習題(附答案)
江西省萬載縣第二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