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一語文上冊《荊軻刺秦王》同步檢測試題及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高一語文上冊《荊軻刺秦王》同步檢測試題及答案
5分鐘訓練 (預習類訓練,可用于課前)
1.文學常識。
《戰國策》是一部重要的______________歷史著作,初名______________,經過漢代______________整理編輯,始定名《戰國策》,全書共______________篇。
答案:國別體《國策》 劉向 33
2.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樊於期( ) 而右手?其胸( ) 以藥淬之( )
人不敢與忤視( ) 為變徵之聲( ) 士皆?目( )
厚遺秦王寵臣( ) 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
答案:wū zhèn cuì wǔ zhǐ chēn wèi cù
3.比較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現代漢語有什么不同。
(1)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 古義: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
(2)持千金之資幣物 古義: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
(3)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古義: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
(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 古義: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
(5)諸郎中執兵 古義: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
(6)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古義: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
(7)斷其左股 古義: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
答案:(1)眼淚 鼻涕 (2)禮品 貨幣 (3)走投無路貧困 (4)袒露一只臂膀 袒護雙方中的某一方(5)宮廷的侍衛 稱中醫醫生 (6)投擊拿著 (7)大腿 量詞(用于成條的東西)
10分鐘訓練 (強化類訓練,可用于課中)
1.下列加點詞詞義相同的兩項是( )
A.秦王還柱而走 B.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C.予羈縻不得還 D.居十日,扁鵲望桓公而還走
E.每假借于藏書之家,計日以還
提示:B、C兩項中“還”都是“回來”的意思。
答案:BC
2.下列各句中括號內是補出的省略成分,正確的一項是( )
A.(荊軻)拔劍,劍長,操其室。
B.(鄭伯)許君焦、瑕。
C.(荊軻)發圖,圖窮而匕首現。
D.(高漸離)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提示:A項中省略的是“秦王”;B項中省略的是“晉惠公”;D項省略的是“荊軻”。
答案:C
3.翻譯下面的句子。
(1)秦王必說見臣。
(2)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
(3)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
(4)愿舉國為內臣,比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
答案:(1)秦王一定會高興地接見我。(2)樊將軍因為走投無路來投奔我,我不忍心因為自己的事情而傷害了長者的心意。(3)現在(是)拿著一把匕首進入兇險難測的強暴的秦國,我之所以停留,是因為等待我的外地客人和(我)一同去。(4)愿意全國上下做秦國的臣民,(燕王)排在諸侯的行列,供應、貢獻、賦稅和郡縣一樣,只要能奉守祖先的宗廟。
4.根據全文的思路,梳理的結構層次。
提示:根據整個故事情節發展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來劃分。
參考答案:(1)開端(秦將王翦破趙——愿足下更慮之):行刺緣起。
(2)發展(荊軻知太子不忍——終已不顧):行刺準備。
(3)高潮(既至秦——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廷刺秦王。
(4)結?局(末段):荊軻被斬。一幕驚雷乍起、劍拔弩張的活劇,以秦王“目眩良久”告終。
5.易水訣別一段的烘托了怎樣的氣氛,其中的音樂有什么作用。
提示:結合具體的描寫語句分析。
參考答案:這段描寫,烘托了一種慷慨悲壯的氣氛。如“白衣冠”“士皆垂淚涕泣”“士皆?目,發盡上指冠”“風蕭蕭兮易水寒”等都是渲染凄涼悲愴的氛圍和同仇敵愾的氣勢。其中音樂描寫表現荊軻的思想感情,也是渲染悲壯氣氛。
30分鐘訓練 (鞏固類訓練,可用于課后)
理解
(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下,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愿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于前!鼻赝踔^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
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恐急,劍堅,故不可立拔。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
1.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荊軻奉樊於期頭函 函:盒子。
B.北蠻夷之鄙人 鄙人:粗魯、地位低下的人。
C.自引而起,絕袖 絕:斷絕,掙斷。
D.劍堅,故不可立 拔堅:堅固、鋒利。
提示:D項中的“堅”應該是“劍插得緊”的意思。
答案:D
2.選出與“秦王還柱而走”中的“還”用法不同的一項( )
A.秦武陽色變振恐 B.軻既取圖奉之
C.圖窮而匕首見 D.使工以藥淬之
提示:題干中“秦王還柱而走”的“還”是通假字,通“環”,環繞。A項“振”通“震”。C項“見”通“現”。?D項?“淬”通“粹”。B項“奉”意思是“奉獻,捧送”。
答案:B
3.下面各句中的“兵”字的含義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左右欲兵之 C.不得持尺兵
B.不及召下兵 D.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提示:A項中“兵”的含義是“殺”。其余三項中“兵”的含義都是“兵器”。
答案:A
4.簡述文中第一段中的“顧”“笑”“前”三個動詞的表達效果。
提示:分析表達效果須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采用了什么方法;二是表達了什么樣的內容。
參考答案:與秦武陽的“色變振恐”對照,表明他的沉著機智、鎮定自若,確具有超人的膽略和非凡的氣質。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8題。
虞愿字士恭,會稽余姚人也。年數歲,中庭橘樹冬熟,子孫競來取之。愿獨不取,家人皆異之。
元嘉末,為國子生,再遷湘東王國常侍,轉潯陽王府墨曹參軍。明帝立,以愿儒吏學涉,兼番國舊恩,意遇甚厚。帝性猜忌,星文災變,不信太史,不聽外奏,敕靈臺知星二人給愿,常直內省,有異先啟,以相檢驗。
帝以故宅起湘宮寺,費極奢侈。以孝武莊嚴剎七層,帝欲起十層。不可立,分為兩剎,各五層。新安太守巢尚之罷郡還,見帝,曰:“卿至湘宮寺未?我起此寺,是大功德!痹冈趥仍唬骸氨菹缕鸫怂拢允前傩召u兒貼婦錢,佛若有知,當悲哭哀愍,罪高浮圖,有何功德?”尚書令袁粲在坐,為之失色。帝乃怒,使人驅下殿。愿徐去無異容。以舊恩,少日中,已復召入。
帝好圍棋,甚拙,去格七八道,物議共欺為第三品。與第一品王抗圍棋,依品賭戲。抗每饒借之,曰:“皇帝飛棋,臣抗不能斷!钡劢K不覺,以為信然,好之愈篤。愿又曰:“堯以此教丹朱注,非人主所宜好也!彪m數忤旨,而蒙賞賜,猶異余人。遷兼中書郎。
出為晉平太守,在郡不治生產。前政與民交關,質錄其兒婦。愿遣人于道奪取將還。在郡立學堂教授?づf出蚺蛇,膽可為藥。有餉愿蛇者,愿不忍殺,放二十里外山中,一夜蛇還床下。復送四十里外山,經宿,復還故處。愿更令遠,乃不復歸,論者以為仁心所致也。海邊有越王石,常隱云霧,相傳云:“清廉太守乃得見。”愿往觀視,清澈無隱蔽。后瑯?王秀之為郡,與朝士書曰:“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猶存,遺風易遵,差得無事!币阅咐辖饴,除后軍將軍,褚淵嘗詣愿,不在,見其眠床上積塵埃,有書數帙。淵嘆曰:“虞君之清,以至于此!绷钊藪叩胤鞔捕。
(節選自《南齊書•虞愿傳》)
注:丹朱:堯的兒子。堯認為他不肖,不足以授天下。
5.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物議共欺為第三品 物議:眾人的評論。
B.抗每饒借之 饒借:謙讓。
C.雖數忤旨,而蒙賞賜 忤旨:違背皇帝的旨意。
D.愿遣人于道奪取將還 將還:將要送還。
提示:D項,將還:把她送還。
答案:D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 B.
C. D.
提示:A項的兩個“而”均為轉折連詞;B項①句的“為”是表原因的介詞,因為,②句“為”是表對象的介詞,對;C項的兩個“乃”均為副詞;D項的兩個“其”均為人稱代詞,作定語,他的。
答案:B
7.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虞愿“為人耿介”和“為政清廉”的一組是( )
A. B.
C. D.
提示:A項②句不屬于“為政清廉”。B項②句只能表現虞愿仁慈。C項②句屬迷信說法,不足以表現虞愿“為政清廉”。D項①句是虞愿當面指責皇帝篤好圍棋,表現虞愿“為人耿介”;②句通過旁人之眼看出虞愿無余財,表明“虞愿清廉”。
答案:D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宋明帝為湘東王時,虞愿任湘東王國常侍。明帝即位后,虞愿因與他有舊恩,因而受到重用。盡管皇帝生性猜疑,仍讓虞愿負責災異預報。
B.虞愿雖因私人關系而得到皇帝的信用,但卻敢于犯顏直諫;实酆木拶Y建造寺院,他認為勞民傷財,罪孽比佛塔還高;皇帝愛好圍棋他也當面指責。這在當時是很難得的。
C.虞愿在晉平郡任太守時敢于為民做主,并且仁愛廉潔,深受同僚和百姓的稱道;但作者同時也指出他不關心郡內的農業生產。
D.虞愿除了勤于吏治外,對儒學也很有研究,并且非常重視學校教育,皇帝也因此很器重他。
提示:C項“他不關心郡內的農業生產”錯。原文“在郡不治生產”意為“虞愿在郡內不經營家產”。生產,家庭謀生的產業。
答案:C
深層探究
9.結合全文,你怎樣評價荊軻刺秦王的行為?
提示:從歷史的觀點看,秦朝的發展是一種必然,荊軻的大智大勇雖值得贊揚,但是不能改變歷史的前進趨勢。荊軻雖不懂得以一人之力難以挽狂瀾于既倒的道理,也不懂得秦帝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他不畏強暴、不怕犧牲,在國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不避艱險的精神和氣概還是值得稱道的。
參考答案:(1)荊軻刺秦王,是反抗強暴的正義行動,而秦統一六國是歷史發展的趨勢,這是個人或少數人的愿望改變不了的,所以只能以悲劇告終。(2)荊軻刺秦王就與歷史發展過程中的消極因素作斗爭來講,這場斗爭具有合理性;就整個歷史發展進程來講,它有著很大的局限性。
高考鏈接
10.(2010山東棗莊高考模擬,21)3月22日,在北京出差的老王得知消費稅調整,給家里打電話,女兒蓉蓉接了電話。老王對蓉蓉說:“蓉蓉,我現在跟你媽媽聯系不上,等媽媽回來你告訴她,新消費稅出臺了,排氣量在3.0以上的轎車要漲4%,4月1日以后這類轎車可能要一下子漲一兩萬元,上個月我跟你媽媽去訂購了一輛別克君威3.0L豪華型,讓你媽媽今天就帶上訂單去經銷商那兒把車子提出來,千萬不要誤事!比厝亟油觌娫捯ド蠈W,就寫了一張留言條給媽媽。
請你根據老王的電話內容,代蓉蓉擬寫這張留言條。要求:格式正確,措辭得當,語言簡潔,不超過40字。
提示:格式包括稱呼、落款、日期,語言要簡潔,突出內容要點。
參考答案:
媽媽:
爸爸來電話說消費稅調整,車要漲價,請您今天帶訂單去經銷商處提車。
蓉蓉
3月22日
11.(2010遼寧高考,22)請根據下列語句,給“流星雨”下定義。
要求:必須為單句,語序合理,不得丟掉語句中的信息(可增刪詞語)。
①流星雨是流星群與地球相遇時產生的一種自然現象。
②流星雨發光的原因是受大氣摩擦。
③流星雨發出的光亮如同從一點迸發出的焰火。
④流星雨如下雨一般。
提示:首先選取第①句作為整個定義的主干句,然后給后邊三個句子一個合理的順序。第②句是原因,一般放在前邊;第③句是解說發出的光的特點;第④句是對流星雨的特點的描繪,所以應該放在最后。
參考答案:流星雨是流星群在與地球相遇時,因受大氣摩擦發出如同從一點迸發的焰火般的光亮又狀如下雨的一種自然現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81439.html

相關閱讀:2019學年高一寒假語文語言文字運用復習題及答案
江西省吉安市白鷺洲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二次月考 語文
高一語文競賽試卷
江西省樂安一中2015-2016學年高一10月月考語文試題
山東省濟南一中2013-2014學年高一3月月考 語文試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