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單元測試題一、單項選擇題。 某同學對我國某地(地處)每天的日 出時刻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持續觀測與記錄,繪 成下圖。讀圖回答1-2題。1.該同學的觀測與記錄持續了 A.3個月 B.6個月 C.9個月 D.12個月2.圖中a點對應的節日可能是 A.端午節 B.勞動節 C.國慶節 D.元宵節讀右圖,回答3-5題。3.若此圖表示地殼物質循環模式且④表示外力作用,則圖中表示 巖漿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4.若此圖表示海陸閭水循環,則圖中受人類活動影響最大的 水循環環節是 A.① B.② C.③ D.④5.若此圖表示南半球中緯度大氣環流圈,則圖中甲處的氣壓帶是 A.赤道低氣壓帶 B.副熱帶高氣壓帶 C.副極地低氣壓帶 D.極地高氣壓帶 右圖為某地相關氣象資料圖,讀圖回答6~7題.6.關于圖中天氣系統的判斷,正確的是 A.北半球的冷鋒 B.北半球的暖鋒 C.南半球的冷鋒 D.南半球的暖鋒7.關于圖中甲、乙兩地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地氣壓小于乙地 B.目前,乙地氣溫低、氣壓高 C.乙地風向為東北風 D.此時,甲地可能為陰雨天氣 下圖是由中央氣象局發布的某城市2010年1月19日- 22日的天氣預報。讀圖回答8-9題。8.圖示連續4天內,影響該城市的天氣系統為 A.氣旋 B.反氣旋 C.冷鋒 D.暖鋒9.下列為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繪制的該城市4天內天氣要素變化示意圖,最接近實際狀況 的是下圖為近地面氣壓帶、風帶(局部)示意圖,讀圖回答10 - 11題。10.圖中所示的氣壓帶為 A.極地高氣壓帶 B.副極地低氣壓帶 C.赤道低氣壓帶 D.副熱帶高氣壓帶11.下列地理現象的形成,與圖中風帶1有關的是 A.澳大利亞東北部年降水量豐富 B.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夏季降水豐富 C.新西蘭南北二島終年溫和濕潤 D.撒哈拉地區沙漠廣布下圖為某島嶼地質地貌示意圖,讀圖回答12~13題。12.圖中礦床所在巖層巖石最有可能是 A.沉積巖 B.變質巖 C.噴出型巖漿巖 D.侵入型巖漿巖13.下列示意圖中,能反映甲處地層剖面的是下圖為我國某河流流量過程曲線圖,讀圖回答14-15題。14.依據圖中信息判斷,該河流主要分布在我國 A.西北地區 B.華北地區 C.東北地區 D.東南地區15.關于該河流的敘述正確的是 A.該河流主要靠季節性積雪融水和雨水補給 B.該河流8、9月份的夏汛主要與氣溫高有關 C.該河流所在流域8、9月份降水主要為臺風 雨 D.該河流4、5月份流量大主要因為多鋒面雨 下圖為世界局部地區輪廓圖,讀圖回答16-17題。16.圖中自然帶由④一⑤—⑥變化所反映出的地 域自然景觀差異形成的主導因素是 A.熱量 B.土壤 C.水分 D.地形17.圖中①、②兩地都位于赤道地區附近,但自然景觀 存在明顯的差異,產生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A.水源條件 B.地形地勢 C.洋流性質 D.海陸位置下圖為某大洋某季節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18-19題。18.圖示洋流環流系統最有可能出現的月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19.圖中②海區洋流自西向東流的主要動力是 A.東北季風 B.東南信風 C.東北信風 D.西南季風 下圖為某水循環類型示意圖,讀圖回答20-21題。20.圖中數字①-④所表示的內容分別是 A.①降水 ②水汽輸送 ③海洋 ④蒸發 B.①海洋 ②水汽輸送 ③降水 ④蒸發 C.①降水 ②海洋 ③蒸發 ④水汽輸送 D.①降水 ②蒸發 ③海洋 ④水汽輸送21.該圖表示的水循環類型是 A.海上內循環 B.海陸間循環 C.地表水循環 D.陸上內循環讀“雪線高度隨緯度的變化曲線”圖,回答22-23題。22.影響雪線海拔高度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A.緯度 B.光照 C.山脈走向 D.降雪量23.天山北坡的雪線低于南坡,主要原因是 A.北坡降水量多,光照強 B.北坡降水量多,光照弱 C.北坡降水量少,光照強 D.北坡降水量少,光照弱24.圖示箭頭中,代表近地面大氣主要直接熱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25.表示大氣補償地面輻射損失熱量的箭頭是( ) A.① B.② C.③ D.④26.右下圖為北半球某氣壓場受力平衡時的風向圖,圖中氣壓單位為百帕,其中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和風向代表字母依次是( )A. a b c d B. a b d cC. b a d c D. c b a d27.右圖4是垂直方向上的氣壓狀態,曲線是等壓面,abcd四處氣壓由低到高排列的是( ) A.a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902939.html
相關閱讀:高一上期末地理期末考試卷
高一地理城市化過程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課堂練習題(附答案)
2016學年高中一年級寒假地理作業
高一地理寒假作業:寒假精選地理非單選題三
江西省萬載縣第二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