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三中學年第一學期高一期中考試物 理 試 卷說明:本卷考試時間為90分鐘,總分為100分,試卷共3頁。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小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A.速度、時間、平均速度 B.位移、加速度、平均速度C.速度、加速度、速率 D.質量、加速度、速度3、如圖所示,物體沿曲線軌跡的箭頭方向運動,AB、ABC、ABCD、ABCDE四段曲線軌跡運動所用的時間分別是:1 s,2 s,3 s,4 s。(圖中每一小正方格的邊長均為1m)A.物體在AB段的平均速度為1 m/sB.物體在ABC段的平均速度為 m/sC.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體處于A點時的瞬時速度D.物體在B點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如圖所示,自行車的車輪半徑為R,車輪沿直線無滑動地滾動,當氣門芯由輪子的正上方第一次運動到輪子的正下方時,氣門芯位移的大小為A.πR B.2RC. D.5、甲、乙兩輛汽車沿平直公路從某地同時駛向同一目標,甲車在前一半時間內以速度v1做勻速直線運動,后一半時間內以速度v2做勻速直線運動;乙車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1做勻速直線運動,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2做勻速直線運動,v1≠v2,則A.甲先到達 B.乙先到達C.甲、乙同時到達 D.不能確定A.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越重,下落得越快 B.伽利略發現亞里士多德關于落體運動的認識有自相矛盾的地方C.伽利略用物體的自由落體實驗直接證實了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D.伽利略科學研究方法的核心是將實驗和邏輯推理結合在一起7、龜兔賽跑的故事源于伊索寓言,可謂眾所周知,按照龜兔賽跑的故事情節,兔子和烏龜的位移圖象如圖所示,下列關于兔子和烏龜的運動正確的是A.兔子和烏龜是同時從同一地點出發的B.烏龜一直做勻加速運動,兔子先加速后勻速再加速C.驕傲的兔子在t4時刻后奮力追趕,但由于速度比烏龜的速度小,還是讓烏龜先到達預定位移S3D.在0~t5時間內,烏龜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A.t=1s時物體的加速度大小為1.0 m/s2B.t=5s時物體的加速度大小為0.75 m/s2C.第3s內物體的位移為1.5 mD.物體在加速過程的位移比減速過程的位移大10、 如圖所示,以勻速行駛的汽車即將通過路口,綠燈還有2 s將熄滅,此時汽車距離停車線18m。該車加速時最大加速度大小為,減速時最大加速度大小為。此路段允許行駛的最大速度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 )A.如果立即做勻加速運動,在綠燈熄滅前汽車不可能通過停車線B.如果立即做勻加速運動,在綠燈熄滅前通過停車線汽車一定超速C.如果立即做勻減速運動,在綠燈熄滅前汽車一定不能通過停車線D.如果距停車線處減速,汽車能停在停車線處11、物體以速度v勻速通過直線上的A、B兩點,為t;現在物體從A點由靜止出發,勻加速(加速度為a1 )到某一最大速度vm后立即勻減速(加速度大小為a2)至B點0,仍為t則物體的A.vm只能為2v,與a1a2的大小無關B.vm可為許多值,與a1a2的大小有關C.a1、a2須是一定的D.a1、a2必須滿足:讓水龍頭的水一滴一滴地滴到其正下方的盤子里,調整水龍頭的松緊,讓前一滴水滴到盤子而聽到響聲時后一滴水恰離開水龍頭,測出n次聽到水擊盤聲的總時間為t,用刻度尺量出水龍頭到盤子的高度差為h.設人耳能區別兩個聲音的時間間隔為0.1s,聲速為340m/s,則(? ? )A.水龍頭距人耳的距離至少為34m B.水龍頭距盤子的距離至少為34mC.重力加速度的計算式為2hn2/t2 D.重力加速度的計算式為2h(n-1)2/t2二、選擇題(本題共小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全部選對的得分,選對但不全的得分,有選錯的得0分。)從同一地點同時開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線運動的兩個物體A、B的速度圖象如圖所示,在0-t0時間內,下列說明中正確的是A.A、B兩個物體的加速度大小都在不斷減小B.A物體的加速度不斷增大,B物體的加速度不斷減小C.A、B兩個物體的位移都在不斷增大D.A、B兩個物體的平均速度大小都大于4.下列關于某物體做直線運動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 )A.若物體運動速度在減小,則該物體做直線運動的位移可能在增大B.若物體運動加速度大小增大,則該物體做直線運動的速度一定會增大C.若物體運動速度變化越來越快,則該物體做直線運動的加速度越來越大D.若物體運動加速度跟速度方向相同時,當該物體做直線運動的加速度減小時其運動速度也隨之減小15、小球做單向的直線運動,在第1s內通過的位移為1m,第2s內通過的位移為2m,在第3s內通過的位移為3m,在第4s內通過的位移為4m,下面有關小球運動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小球在這4s內的平均速度是2.5m/s B.小球在第3、第4兩秒內的平均速度是3.5m/sC.小球在3s末的瞬時速度是3m/s D.小球在這4s內做的一定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16、一輛汽車從靜止開始勻加速開出,然后保持勻速運動,最后勻減速運動直到停止。從汽車開始運動起計時,下表給出了某些時刻汽車的瞬時速度。根據表中的數據通過分析、計算可以得出 (? ? )時刻(s)1.02.03.05.07.09.510.5速度(m/s)3.06.09.012129.03.0如果某同學不知道實驗所使用的交流電源的實際頻率已超過50Hz,那么他計算出來的平均速度值與真實值相比較是A.偏大 B.偏小C.相等 D.無法確定A.電壓可調的直流電源 B.220V交流電源 C.4到6V交流電源 D.秒表 E.刻度尺 F.天平18.(12分)如圖所示,一打點計時器固定在斜面上端,一小車拖著穿過打點計時器的紙帶從斜面上勻加速直線滑下。由于實驗者粗心,不小心把紙帶弄成了三段,并把中間一段丟失了,下圖是打出的完整紙帶中剩下的兩段。這兩段紙帶是小車運動的最初和最后兩段時間分別打出的紙帶,已知打點計時器使用的交流電頻率為50Hz,即下圖每兩個計時點的時間間隔為0.02秒。請根據下圖給出的數據回答下列問題:(1)紙帶的 (空中選填“右端”或“左端”)與小車相連。(3分)(2)小車通過A點的瞬時速度υA= m/s。(答案保留三位有效數字)(3分)(3)紙帶上DE之間的距離xDE= cm。(答案保留三位有效數字)(3分)(4)小車的加速度a = m/s2。(答案保留三位有效數字)(3分)四、計算或論述題:解答時請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值和單位(本大題小題,其中小題分,小題分,小題分共分)45m高處自由下落,那么(1)該物體經多長時間落到地面?(2)最后1s的初速度是多少?(3)在最后1s內通過的高度是多少?( g取10 m/s2)20.(10分)1 s內位移為6 m,停止運動前的最后1 s內位移為2 m,求:(1)在整個減速運動過程中質點的位移大小;(2)整個減速過程所用的時間。21.(11分)如圖所示,繪出了汽車剎車(即剎車距離)與剎車前車速的關系。v為車速,為車痕長度。(1)(2)若某汽車發生了車禍,已知該汽車剎車時的剎車距離與剎車前車速關系滿足圖示關系。交通警察要根據碰撞后兩車的損害程度(與車子結構相關)、撞后車子的位移及轉動情形等來估算碰撞時的車速。同時還要根據剎車痕判斷撞前司機是否剎車及剎車前的車速。若估算出碰撞時車子的速度為45km/h,碰撞前的剎車痕為20m,則車子原來的車速是多少平陽三中高一物理期中考試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小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二、選擇題(本題共小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全部選對的得分,選對但不全的得分,有選錯的得0分。)m/s(3) 8.23 cm (4) 3.88 m/s2 四、計算或論述題:解答時請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值和單位(本大題小題,其中小題分,小題分,小題分共分)分得物體下落到地面的時間為 ……………3分 (2)、物體最后1s的初速度即為2s末的速度 ……………3分(3)、在最后1s內通過的高度是H為: ……………3分20、(10) (1)設質點做勻減速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a,初速度為v0.由于質點停止運動前的最后1 s內位移為2 m,則:x2=at,所以a==4 m/s2.質點在第1 s內位移為6 m,由x1=v0t1-at得v0==8 m/s.在整個減速運動過程中質點的位移大小為:x==8 m.(2)對整個過程逆向考慮,則x=at2,所以t==2 s.80706050403020101401201008060402000x/mv/km?h-1第18題圖打點計時器v浙江省平陽三中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954000.html
相關閱讀:內蒙古霍林郭勒市第三中學2012-201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物理
江蘇省贛榆縣贛馬高級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
高一物理上冊牛頓第二定律同步練習題
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高一上學期期末聯考物理試題 Word版含答案
山東省濟寧市汶上一中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檢測_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