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命名的文化意蘊
“厚樸”是一味中藥。中醫藥書稱其因“本質樸而皮厚”得名。但這看似簡單的藥名卻實在不簡單。厚,是淳厚的厚;樸,是質樸的樸。淳厚與質樸是中國人一向贊美的品德,巧妙地落在了一味藥草上。在數千種中草藥中,有很多這樣粗看自然質樸,細品卻韻味十足的藥名。
“百合”的意趣
醫圣張仲景的經典著作《金匱要略》中記錄了這樣一種病:患病者精神、飲食、行動皆異于常人,沉默少言,欲睡難眠,不思飲食,此為“百合病”。中醫認為這個病多由心神失養,或情致不調等引起。治療這個病常用“百合”為主藥,以百合地黃湯為主方,在此基礎上再根據病情及時調整。那么,“百合”究竟是什么樣子呢?
說來沒什么稀奇,羅大佑歌中的“野百合”和近被阿寶唱響的“山丹丹”就是這味百合良藥。嬌艷的百合花在山野蓬蒿中亭亭玉立,其生于地下的鱗莖由近百塊鱗瓣抱合而成,古人將其視為“百好合”的吉兆,花也因此得名。不過,治療百合病的不是美麗的花朵,而是那抱合的鱗莖。百合具有滋陰潤肺、鎮靜安神之功效,在中醫看來,精神、情緒上的問題,就要用“百合”去治。因此,就有了百合病是“因以百合為主藥才得名”的說法,百合也有了“因治百合病才叫百合”的另一種得名原因。
中草藥中,像百合一樣擁有美妙、獨特的名字的還有很多。比如《神農本草經》一書中將一種主治時疾寒熱、內補不足的“玉竹”列為上品,但此草并非竹類,它還有個名字叫“葳蕤”,有華美之意。不過,“玉竹”之名更雅。李時珍說“其葉光瑩像竹,其根長而多節”,故名玉竹。
藥名的詩情
比起西藥以化學分析為起點命名的科學和理性,中藥本草的命名則大都感性。有的藥名本身就極富詩意,成為可以寄喻情思的對象。我國古代以中藥名連綴擬就的對聯、詩歌多不勝數,歷史上很多文學大師都精通醫藥知識。吳承恩在《西游記》第三十六回中,就從數千味中藥的藥名中選出九味創作了一首唐三藏抒發情懷的詩。詩曰:
自從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趲馬兜鈴。
尋坡轉澗求荊芥,邁嶺登山拜茯苓。
防己一身如竹瀝,茴香何日拜朝廷?
這首詩選用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馬兜鈴、荊芥、茯苓、防己、竹瀝、茴香九味中藥。雖然藥的功能與詩的內容無關,但這些藥名卻巧妙地緊扣小說的情節,與全詩內容渾然一體,令人拍案叫絕。
本草的哲學
從藥的得名看,本草從天地間帶來的自然之美,也是中國人
天地自然的結果,本草的名稱因此擁有了韻味悠長的人文之美,甚至某種意義上的情意和
。但是本草的價值不只在于“美”,更在于“理”,這在藥名中亦有體現。
中醫常以“本草”來統稱中藥。通常的理解是因為草本藥物占了中藥的絕大多數,而明朝的文人謝肇制卻認為是因為“神農嘗百草以治病”。“本草”的名稱含有“以草為本”之意。
是指草藥的數量大,
是指中藥采制以及行醫療病的整個過程都貼近自然、取法自然。中藥“五味子”的名稱,就體現了中醫學的哲學思想。
五味子是一種木蘭科植物的果實,古醫書記載,其“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蓜e小看這“五味”,中藥學將藥物分為辛、甘、酸、苦、咸五味,味不同,則作用不同。辛味能發散,酸味能收斂,甘味能和緩滋補,苦味能瀉火清熱,咸味能軟堅潤下!饵S帝內經》中將五味與五臟相聯,并與五行相類:辛入肺,類金;酸入肝,類木;苦入心,類火;咸入腎,類水;甘入脾,類土。中醫講求慎察五臟的變化,了解其順逆情況,處理好陰陽、表里的對應和聯系。五味子這種五味俱全、五行相生的果實,正好能對人體五臟發揮平衡作用,所以早在兩千多前,就被王公貴族和中藥名師普遍采用,當作強身妙藥,在《神農本草經》中被列為上品。
中國人不但將目光放之四野,將生長于自然的藥草用于人的藥補食療,同時也將人的身體看作一個自然之體,是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腎(水)相生相制的和諧整體,是天地之氣蓄之、養之的自然機體。人的生命健康與自然草木的茁壯生靈相呼應,人與自然中的生命息息相通,順應自然法則而得養生大道。這就是以五味調五臟、以本草調人身、以人之小宇宙適應自然之大宇宙的道理。(取材于《中華遺產》)
1.
文中加點字的字音和字形,不正確的一項是(
2
分)
A.
蓬蒿(
h
ā
o
)
B.
葳蕤(
w
ē
iru
í)
C.
寄喻
D.
渾然一體
2.
下面說法不屬于“百合”一名的意趣的一項是(
3
分)
A.
百合花朵嬌艷,亭亭玉立,被文藝作品歌詠。
B.
百合生于地下的鱗莖由近百塊鱗瓣抱合而成。
C.
“百合”喻指“百好合”,被古人視為吉兆。
D.
百合有鎮靜安神的功效,能治情致不調之病。
3.
下面是唐三藏抒懷詩中提到的四味草藥,請你從中任選一種,簡述《西游記》中與藥名相關的內容。(可參考例句)(
2
分)
三棱子
馬兜鈴
竹瀝
茴香
例:王不留行——指的是唐太宗親自為御弟三藏餞行,并與眾官送出長安城外
閱讀“本草的哲學”部分,完成
4-5
題。
4.
填入文中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3
分)
A.
參悟
靈動
不僅
更
B.
參悟
靈性
不僅
更
C.
參看
靈動
不
而
D.
參看
靈性
不
而
5.
分析“五味子”這一藥名怎樣體現了中醫學的哲思。(
4
分)
根據下面題目要求,閱讀“材料二”,完成
6-8
題。
6.
在②—⑤段的橫線處填入適當語句,使上下文語意連貫。(
4
分)
7.
填入文中“□□”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2
分)
A
誠懇
B.
招待
C.
樣式
D.
輕緩
8.
聽了大臣的話,謝安為什么會感到慚愧?用自己的話回答。(
3
分)
【材料二】
①本草的命名有一套規律。最常見的以藥物的自然形態來取名,聽其名,知其貌。比如“七葉一枝花”,它只有一根獨莖,莖上生有一輪葉子,共七片,花也只有一朵,就生在這七片葉子圍護的植株頂端,越發顯得嬌俏艷麗——藥名與藥草甚是合拍。還有半邊蓮、貓爪草,它們不僅是藥名,也是采藥的識別特征。
②其次是考慮
。譬如以根入藥得名的板藍根,以葉入藥得名的枇杷葉,以皮入藥得名的陳皮,以花入藥得名的藏紅花等等。
③還有很多是以
來命名的。如白芨、黃芩、紅花、青黛、麝香、乳香等。
④
命名的藥物也不少:決明子、千里光,聽其名,用以明目一定療效不錯;續斷、骨碎補,治骨折有奇效;伸筋草,顧名思義,當然是舒筋通絡的。還有治風通用的防風、烏須黑發的何首烏……諸如此類的藥名會給患者以心理上的慰藉和鼓勵,有益于療病。
⑤每到嚴冬時節,在四川、青海等地的冰天雪地之中,有一種小草會開出黃艷艷的小花。它雖然沒有臘梅那清雅、高潔,卻能潤心肺、益五臟,是化痰止咳的良藥。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款冬花”?,在此本為古意“至”,然而卻因為它的另一個常用意“□□”,令人對花兒有了動態美感的聯想。
命名的,除了款冬花,還有仲夏成熟的半夏、夏至成熟的夏枯草、經霜采收的冬桑葉等等。
⑥本草的命名美妙而質樸,探求藥名的玄機可以使我們對中華文化有更具體、更深入的認識。
⑦例如,有些藥名以“胡”“海”“番”等字做為標志。從這些不同的標志中,我們可以了解藥物傳入的時代及地域。農史學家認為,凡藥名前冠以“胡”字的中草藥,多為兩漢、兩晉時由西北絲綢之路傳入,如“胡麻”;凡是冠以“海”字(除指明產于海洋的外)的藥物,多為南北朝以后東南海路開通,由海路引進的,如“海藤”;凡冠以“番”字的,多為南宋至元明時由“番舶”(外國船只)帶入,如“番木鱉”。有些藥名除了摹形外,又進一步作聯想類比,產生異名。如“金燈花”別名“無義草”,“金燈花與葉不相見,人惡種之,謂之無義草”,以“無義”代指草藥,反映出了古人類比的思維方式及對無義之人的憎惡之情,表現出了古人樸素的道德觀念。
⑧要說本草藥名之玄妙,我們不妨再來看一個例子!侗静菥V目》中記載了一味主治心神不寧、失眠、驚悸等癥的藥草——“遠志”。此藥乃用其根,而地上之苗則稱“小草”,藥效不如根部強。相傳東晉名相謝安早曾立志在東山隱居,后來不得已出山當了權臣桓溫的司馬。一次有人送給桓溫一些草藥,其中就有“遠志”。桓溫拿起它問謝安:“這味藥又叫‘小草’。為什么一種東西有兩個名稱呢?”另一位大臣看了謝安一眼,答到:“這很容易解釋:在山里叫遠志,出了山就是小草。”謝安聽后甚為慚愧。“遠志”,這藥名中蘊含的意趣,又豈止是中醫藥學的哲理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337740.html
相關閱讀:《中國古代社會的節日休假》閱讀答案
《手機正傳》閱讀答案
高中說明文閱讀答案??王潤清《霧霾天氣在氣象學中的界定與防范
《地面應用系統:月宮科考的“智能管家”》閱讀答案
《,漢民族最后的口頭傳說》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