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化木主要形成于中生代的侏羅紀和白堊紀,它以特有的方式保存著大自然的秘密,也在人類的歷史長卷中鐫刻下獨特的文化印記。
硅化木是石化的古植物遺體,是一種重要的生物化石。通過硅化木我們可以獲得當地、當時的古氣象資料,如太陽光照長短、雨水豐沛程度、千百間的氣候變化、植物群落組合、地域之間及經緯度變化關系等,是研究中生代地球生物變化和地層變遷的重要依據之一。
硅化木文化,于古今中外,源遠流長,是一種獨特而珍貴的文化載體,蘊涵著重要的人文意義。硅化木自古就被文人墨客譽為“
立體的畫、無聲的詩”
,更有吟詠硅化木的詩句:“
居無玉樹不亨通,家有祥石乃興旺。”
追溯硅化木的人文歷史,人們對硅化木的喜愛情結歸根于“
德”“
堅”“
神”“
壽”4
個字。“
德”
反映其品格,“
堅”
突顯其質地,“
神”
代表崇敬,“
壽”
寓意為心愿。
中國古代將硅化木稱為松化石(松石)。中國人很早就認識了松化石,認為其乃松化為石。在中國古代地理書、史書、地方志、筆記、游記等文獻中均有關于松石的記載,隨著時間的流轉,松石也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成書于戰國初期的《山海經》,對硅化木有“
不死樹”“
文玉樹”“
圣樹”
之說。春秋戰國時期,孔子編纂的《尚書·
禹貢》曾記載古代九州之一的青州出“
鉛松怪石”
。據后人考證,所謂怪石,即“
似玉非玉,似石非石”
之物,這種怪石很可能是松化石,這種推測也可以在明代閻士選《松石記》的記載中得到印證。他在《松石記》中記述了古青州一帶的東海大竹島中有松化石。
東晉的醫學家葛洪在研究長生不老藥時,研究了一種叫石芝的木化石,并做了相關的記載。據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
金石部》新增藥物品種的考釋,引葛洪曰:“
石芝者,石象芝也。……
石桂芝生石穴中,有枝條似桂樹,而實石也。高尺許,光明而味辛。”
根據上述對石桂形態特征的描述,可以推測石芝便是一種硅化木。
唐貞觀十九(645
),玄奘從西域帶回三寶:貝葉梵文真經、佛祖如來肉身舍利子和西域回紇神木。這三寶之一的神木,也就是當今新疆一帶的硅化木。
宋朝礦物巖石學家杜綰認為硅化木的形成是因為“
一夕大風雨,忽化為石”
。他的“
一夕大風雨”
,顯然是指自然界的突然劇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火山爆發、地殼移動、泥石流等;不過這個“
忽”
字,以現在的觀點來看,實際上這一“
忽”
就是上億。宋朝天文學家、藥物學家蘇頌認為“
松久化為石”
,一個“
久”
字,一個“
化”
字,可謂言簡意賅、一語中的,說出了硅化木形成的過程,F代地質學研究認為,這種化石可能是生長于1
億多前的蕨類植物的遺骸。
承載著古代文化的硅化木,帶給我們的是“
鳳凰涅?”
般的神奇想象,是化瞬間為永恒的生命啟迪……
它產生的美感讓人們只可意會,難以言傳。文字的發明使我們的文明得以傳承,硅化木這部無字的天書卻也默默地將大自然的變遷忠實地記錄、保存下來。經過科學工作者的發掘、整理,相信這神奇的石頭會告訴我們更多的未解之謎。
1
.下列表述,不屬于人類歷史長卷中獨特的“
文化印記”
的一項是
A
.硅化木是一部“
無字的天書”
,保存著大自然的秘密,我們可以從中獲得許多珍貴的古氣象資料。
B
.硅化木自古就被文人墨客譽為“
立體的畫、無聲的詩”
,還曾留下直接吟詠硅化木的詩句。
C
.中國古人認為硅化木是松化之石,又稱松石,并在地理書、史書、地方志、筆記、游記等文獻中留存了關于松石的記載。
D
.先秦的古籍《山海經》稱硅化木為“
不死樹”“
文玉樹”“
圣樹”
,給硅化木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
德”“
堅”“
神”“
壽”
四字體現了古人對硅化木的喜愛情結,它們分別代表了古人賦予硅化木的不同寓意。
B
.據后人考證,孔子編纂的《尚書·
禹貢》中記載的“
似玉非玉,似石非石”
的東西就是松化石。
C
.根據東晉醫學家葛洪“
石芝者,石象芝也……
而實石也”
的描述,人們推測石芝便是一種硅化木。
D
.現代地質學研究認為,硅化木可能是生長于一億多前的蕨類植物的遺骸,其形成過程非常漫長。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玄奘從西域帶回的“
三寶”
之一回紇神木就是當今新疆一帶的硅化木,這既可證明硅化木形成的地域之廣,也證明它當時已備受珍視。
B
.宋朝學者蘇頌說“
松久化為石”
,“
久”
與“
化”
都精辟貼切;而另一位學者杜綰認為是“
一夕大風雨,忽化為石”
,“
一夕”
和“
忽”
則均屬謬誤。
C
.硅化木讓現代人產生許多神奇的想象,帶給人們生命的啟迪和難以言傳的美感,是蘊涵著重要人文意義的珍貴文化載體。
D
.硅化木沉默而忠實地記錄了大自然的變遷,其中仍蘊藏著諸多未解之謎,等待人們去發掘、整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340329.html
相關閱讀:《中國古代社會的節日休假》閱讀答案
《手機正傳》閱讀答案
高中說明文閱讀答案??王潤清《霧霾天氣在氣象學中的界定與防范
《地面應用系統:月宮科考的“智能管家”》閱讀答案
《,漢民族最后的口頭傳說》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