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分)
辛昂字進君。數歲,便有成人志行。十八,侯景辟為行臺郎中,加鎮遠將軍。景后來附,昂遂入朝。除丞相府行參軍。大統十四,追論歸朝之勛,封襄城縣男,邑二百戶,轉丞相府田曹參軍。
及尉遲迥伐蜀,昂占募從軍。蜀平,以功授輔國將軍,都督。迥仍表昂為龍州長史,領龍安郡事。州帶山谷,舊俗生梗。昂威惠洽著,吏民畏而愛之。成都一方之會,風俗舛雜。迥以昂達于從政,復表昂行成都令。昂到縣,即與諸生祭文翁學堂,因共歡宴。謂諸生曰:“
子孝臣忠,師嚴友信,立身之要,如斯而已。若不事斯語,何以成名。各宜自勉,克成令譽。”
昂言切理至,諸生等并深感悟,歸而告其父老曰:“
辛君教誡如此,不可違之。”
于是井邑肅然,成從其化。遷梓潼郡守,進位帥都督,加通直散騎常侍。
保定二,進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四,大軍東討,昂與大將軍權景宣下豫州,以功賞布帛二百匹。
時益州殷阜,軍國所資。經涂艱險,每苦劫盜。詔昂使于梁、益,軍民之務,皆委決焉。昂撫導荒梗,安置城鎮,數之中,頗得寧靜。天和初,陸騰討信州群蠻,歷時未克。高祖詔昂使于通、渠等諸州運糧饋之。時臨、信、楚、合等諸州民庶,亦多從逆。昂諭以禍福,赴者如歸。乃令老弱負糧,壯夫拒戰,成愿為用,莫有怨者。使還,屬巴州萬榮郡民反叛,攻圍郡城,遏絕山路。昂謂其同侶曰:“
兇狡狂悖,一至于此!若待上聞,或淹旬月,孤城無援,必淪寇黨。欲救近溺,寧暇遠求越人。茍利百姓,專之可也。”
于是遂募開、通二州,得三千人,倍道兼行,出其不意。又令其眾皆作中國歌,直趣賊壘。賊既不以為虞,謂有大軍赴救,于是望風瓦解,郡境獲寧。朝廷嘉其權以濟事,俄轉通州刺史。昂推誠布信,甚得夷獠歡心。秩滿還京,首領皆隨昂詣闕朝覲。
時晉公護執政,昂稍被護親待,高祖以是頗銜之。及護誅,加之捶楚,因此遂卒。
(選自《周書·
卷四十·
列傳第三十二》)
4
.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
.迥仍表昂為龍州長史
表:奏章
B
.時益州殷阜,軍國所資
資:供給
C
.或淹旬月
淹:拖延
D
.朝廷嘉其權以濟事
權:變通
5
.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辛昂“
為政才能”
的一項是
A
.①
及尉遲迥伐蜀,昂占募從軍 ②
于是井邑肅然,咸從其化
B
.①
即與諸生祭文翁學堂 ②
昂推誠布信,甚得夷獠歡心
C
.①
數之中,頗得寧靜 ②
若待上聞,或淹旬月
D
.①
昂諭以禍福,赴者如歸 ②
又令其眾皆作中國歌
6
.下列對文中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錯誤的一項是
A
.辛昂小時便有成人一樣的志行。十八歲時由于侯景的賞識步入仕途。后來隨侯景歸附周后,因為政才能突出,仍受到封賞。
B
.辛昂做龍州長史時,恩威并濟,百姓既畏懼又敬重他。代理成都令時,對眾儒生言辭懇切,曉以大義,最終安定了社會秩序。
C
.辛昂主管梁、益地區行政和軍務時,使治安明顯好轉。配合陸騰征討信州蠻族時,動員百姓參戰,百姓毫無怨言地為其效力。
D
.辛昂有軍事才能,平定萬榮郡反叛時,他從實際出發,果斷決策,從開、通二州招募士兵,出其不意攻擊叛軍,取得了勝利。
7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
分)
(1
)若不事斯語,何以成名。各宜自勉,克成令譽。
(2
)時晉公護執政,昂稍被護親待,高祖以是頗銜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369524.html
相關閱讀:《蘇軾私識范仲淹》閱讀及答案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杜甫》閱讀答案
《贈賣松人》閱讀答案
“半野園者,故相國陳公說巖先生之別墅也”閱讀答案(附翻譯)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閱讀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