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
自云柯而南,至于某,有堤若干尺,截然令海水之潮汐不得冒其旁田者,知縣事謝君為之也。始堤之成,謝君以書屬予記其成之始,曰:“
使來者有考焉,得卒任完之以不隳。”
謝君者,陽夏人也,字師厚,景初其名也。其先以文學稱天下,而連世為貴人,至君遂以文學世其家。其為縣,不以材自負而忽其民之急。方作堤時,歲丁亥十一月也,能親以身當風霜氛霧之毒,以勉民作而除其災,又能令其民翕然皆勸趨之,而忘其役之勞,遂不逾時,以有成功。其仁民之心,效見于事如此,亦可以已,而猶自以為未也,又思有以告后之人,令嗣續而完之,以永其存。善夫!仁人長慮卻顧圖民之災,如此其至,其不可以無傳。而后之君子考其傳,得其所以為,其亦不可以無思。
而異時予嘗以事至余姚,而君過予,與予從容言天下之事。君曰:“
道以閎大隱密,圣人之所獨鼓萬物以然而皆莫知其所以然者,蓋有所難知也。其治政教令施為之詳,凡與人共,而尤丁寧以急者,其易知較然者也。通途川,治田桑,為之堤防溝澮渠川,以御水旱之災;而興學校,屬其民人相與習禮樂其中,以化服之,此其尤丁寧以急,而較然易知者也。今世吏者,其愚也固不知所為,而其所謂能者,務出奇為聲威,以驚世震俗,至或盡其力以事刀筆簿書之間而已,而反以謂古所為尤丁寧以急者,吾不暇以為,吾曾為之,而曾不足以為之,萬有一人為之,且不足以名于世而見其材。嘻!其可嘆也。夫為天下國家且百,而勝殘去殺之效,則猶未也,其不出于此乎?”
予良以其言為然。既而聞君之為其縣,至則為橋于江,治學者以教養縣人之子弟,既而又有堤之役,于是又信其言之行而不予欺也已。為之書其堤事,因并書其言終始而存之,以告后之人。慶歷八七月日記。
9.
下列加點詞的解 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截然令海水之潮汐不得冒其旁田者
冒:淹沒,漫溢。
B.
至君遂以文學世其家
世:繼承。
C.
其易知較然者也
較:比較。
D.
而勝殘去殺之效
勝:克制。
10.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
A.①
始堤之成 ②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B.①
而猶自以為未也 ②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C.①
其不出于此乎 ②
其孰能譏之乎
D.①
以告后之人 ②
木欣欣以向榮
11.
下面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其中全部體現謝君“
仁民之心”
的一組是
①
其為縣,不以材自負而忽其民之急
②
能親以身當風霜氛霧之毒,以勉民作而除其災
③
而猶自以為未也,又思有以告后之人
④
圣人之所獨鼓萬物以然而皆莫知其所以然者,蓋有所難知也
⑤
萬有一人為之,且不足以名于世而見其材
⑥
至則為橋于江,治學者以教養縣人之子弟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④⑤ D.②③⑤
12.
下列有關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作者贊賞謝景初一心為百姓辦實事的行為,后來又聽到他對天下事的議論,就為他記下了修堤壩的事,同時也可資后人借鑒和思考。
B.
謝景初具有實干精神,身先士卒,與百姓同甘共苦,組織、帶領民眾修筑攔海堤壩,充分體現了他急民之困的為官之道。
C.
文章綜合運用記敘、議論的手法,在交代寫作緣由、肯定謝景初言行的同時,也從側面反映了作者自身的為政理念。
D.
謝景初批判了當世官吏嘩眾取寵之風,反對沉迷刀筆簿書之行,認為宋代近百間教化不行的原因就在于官吏缺乏惠民思想。
13.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
分)
(1
)謝君以書屬予記其成之始,曰:“
使來者有考焉,得卒任完之以不隳。”
(5
分)
(2
)其為縣,不以材自負而忽其民之急。(3
分)
(3
)予良以其言為然。(2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9.C
(較:明顯,明白。)
10.C
(兩者都是副詞,表反詰語氣。A
項①
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②
音節助詞。B
項①
連詞,表轉折;②
連詞,表順承。D
項①
連詞,表目的;②
連詞,表修飾。)
11.B
12.A
(作者先是聽到了他對天下事的議論,而后才聽說他的做法。)
13.
(10
分)
(1
)(5
分)謝君用書信囑托我為堤壩的建成作記的當初,說:“
讓后來人對此有可以考證的材料,能夠終其任職使堤壩完好而不毀壞。”
(注意“
以”“
屬”“
考”“
卒”“
隳”
等的翻譯。)
(2
)(3
分)他擔任縣令(或:治理縣事),不因才能自負而忽視他的百姓的急難。(注意“
為”“
以”“
忽”
等的翻譯。)
(3
)(2
分)我確實認為他的話是對的。(注意“
良”“
以……
為”“
然”
等的翻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384768.html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相關閱讀:《送韓十四江東覲省杜甫》閱讀答案
“半野園者,故相國陳公說巖先生之別墅也”閱讀答案(附翻譯)
《贈賣松人》閱讀答案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閱讀答案(附翻譯)
《蘇軾私識范仲淹》閱讀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