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莫不有所愛,失其所愛,則傷其衷;人莫不有所資,失其所資,則困其生。愛之而不失,資之而不窮,惟取天地,自然而然者為能然。若金紫之貴,珠玉之富,或者能削奪,則貧之□
。削奪而賤窮,則失其所愛與資,將傷困之不暇,求其夷然而樂,坦然而安者,必無也。
②
新安洪君伯周,傲儻誠愨①
士,跡履遍江湖,聲聞滿儒冠。少孤而孝,奉祖與母以居,樂其志以資其生,弄長竿之清風,披蓑笠之煙雨,飄然波濤,邈焉寒暑⑦
,勢不可奪,強不可撓,蓋任公子o
乏流。于是以愛溪自號,而丐余記之。
③
余謂文士之處世,失其所愛與資,奔走于不可得已之間,俯仰于無可奈何之際,蓋心茲恐懼,身措無地,安能上傳而下育也?得其所愛與資,而非其道,以富貴自炫,而驕其妻妾,齊人④
也。翻覆酌量于兩三之間,余則以為洪君之計為得,故為之記。
[
注】①
假儻( ti tang)
:即“
倜儻”
,卓異不凡。誠愨(qu6)
:誠干,真誠。 ②
邈焉寒暑:謂遠離炎涼,淡于名利。 ③
任公子:《莊子>
中稱他善釣魚,后來多指超然世外之高士。④
齊人:《孟子》記一齊人,常常去墓地討祭品吃,回家向妻妾吹噓自己與富貴者飲食。
22.
可填入第①
段方框處的虛詞是( )
。(2
分)
A.
也 B
.矣 C
.焉 D.
哉
23.
簡析①②
兩段的內在聯系(3
分)
24.
對洪伯周自號“
愛溪”
的理由進行推斷,可能性最小的一項是( )。(2
分)
A.“
愛溪”
是洪伯周住處的溪水之名。
B
.“
愛溪”
表示洪伯周喜愛溪水之意。
C
.表明洪伯周遠離世俗向往自然之志。
D
.洪伯周喜歡在溪邊水畔的垂釣生活。
25.
分析第③
段引用齊人典故的作用。(3
分)
26.
分析下面這句話與本文觀點的相通之處。(2
分)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論語,里仁)
【命題分析】
總述:本題延續了高考第二篇文言文閱讀的一貫模式,選取了明代散文名篇,設置了五道題目,分值為12
分。閱讀難度不大,但是從題型的角度來看,有一些新穎的地方值得關注:
1.
虛詞填空的題型似乎成了必考題。繼
的高考中出現了該題型之后,2015
屆的一?贾杏辛鶄區都出現了填寫虛詞的題目,靜安的二模又出現了這種類型題,提示了老師和學生都要格外關注虛詞的用法,這比第一篇文言文閱讀中對虛詞的考查難度更大,要求學生對虛詞用法的掌握更加精確,也更加靈活。
2.
出現了推斷題型。第24
題是之前沒有在上海高考中出現的問法,推斷——
要求在對原文的精確理解的基礎上合理的發揮想象,推斷的內容要符合常理和文章思路。本題難度倒是不大,但是很有迷惑性,因為學生做題的慣性會覺得這篇散文一看標題就是寫景抒情的文章,所以要求學生能夠準確把握寫作對象及特點。
3.
出現了發散題型。第26
題是在對文章內容理解基礎上的拓展,之前該題型只出現在現代文閱讀中的最后一題,難度較大。本題考查學生對與文章觀點的把握,并且能夠將文中的觀點遷移到對其他內容的理解上。命題人有意在降低難度,只要求分析兩個觀點的相通之處,分值也不高,但是這種新題型還是值得同學們關注。
【答案】
22.B
23.
第一段是肯定“
愛與資”
對人的重要性,第二段寫愛溪先生能安貧樂道,順乎自然,孝順奉親,坦蕩心胸。用第一段的說理反襯出愛溪先生的高士風致,表現出作者對愛溪先生的贊許,同時也抒發了作者的志向。
24.A
25.
通過其人去墓地吃祭品卻向妻妾吹噓自己與富人飲食的可笑行為,證明了如果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即使得到“
愛與資”
,也是可笑又可恥的炫富行為。和上文“
失其所愛與資”
的情況形成對比,共同論證了文人應該遵循如洪伯周般高雅的處世之道。運用典故,使文章言簡意賅,含蓄有致。
26.
這句話表現了孔子的理欲觀,客觀論證了人們對于富貴的欲望,但是更提出了要取之有道才能安于享受。與本文的觀點一致,任何人都不會甘愿過貧窮困頓、流離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貴安逸。但這必須通過正當的手段和途徑去獲取。這種觀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價值。
【解析】
22.
考查虛詞的用法。
首先看一下原文中的空格出現在句末,我們要掌握選項中的虛詞在句末的用法。
“
也”
用在句末表示判斷語氣、肯定感嘆的語氣或者疑問語氣。“
矣”
文言助詞,用在句子末尾,相當于“
了”
。“
焉”
比較復雜,有三種:做兼詞,相當于“
于之”
;做代詞,相當于“
之”
;做語氣詞,表示“
了、啊、呢”
。“
哉”
表示感嘆、疑問、反問。
其次看原文,對應幾種虛詞的用法來選擇。原文中“
或者能削奪,則貧之□
。”
有個標志性的詞語“
則”
,說明本句表示陳述語氣,所以選擇“
矣”
。
23.
考查段落之間的內部關系,其實屬于分析作者寫作思路的題型。
回答這種題目的時候首先要概括段落內容,然后結合文章主旨看是否用到表現手法,分析段落在結構上的作用。
24.
考查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
該題型是新題型,但是難度不大,首先我們要知道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本文由“
愛”
字而及“
資”
字,并由這兩點生發開去,闡述了文士的處世之道。文章是贊洪君,也是作者自寄懷抱。“
弄長竿”
六句寫出了高士的風致。所以對應選項,最不合理的就是A
選項,因為并沒有提及“
溪水”
。
25.
考查典故的作用。
之前對該知識點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詩詞鑒賞中,在文言文閱讀中還是第一次出現。我們首先要了解典故的內容對表現文章主旨的作用,還要了解運用典故的效果,綜合起來作答。
26.
拓展類型題。
首先要明確文章的觀點,本文的觀點就是要像洪君一樣有高雅的處世之道,對“
愛與資”
要有正確的態度。
然后要理解題干中的這句話。“
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就不會去享受的”
。
最后比較兩者的共同點,組織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386572.html
相關閱讀:“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閱讀答案(附翻譯)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杜甫》閱讀答案
“半野園者,故相國陳公說巖先生之別墅也”閱讀答案(附翻譯)
《贈賣松人》閱讀答案
《蘇軾私識范仲淹》閱讀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