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到國際空間站去上班是我們這個世界上最無與倫比的事。而宇航員在上面的種種經歷也絕不亞于在中世紀的印度洋上航行。
②
對于第一次上天的宇航員來說,發射日仍是他們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而且是最難捱的日子。“
當我坐在十幾層樓高的俄制‘
聯盟號’
火箭頂部的時候,外面呼嘯著中亞草原的凜冽寒風。”
華裔宇航員愛德華·
焦在回家后這樣回憶,“
我只是盼望倒計時快些結束。”
③
隨著隆隆悶響,火箭上下震了幾下,開始上升。“
我們都感到喘不過氣來,像有巨石壓身,耳朵里全是咚咚的心跳聲”——
宇航員的心跳驟然加速,倒不是因為害怕。這是加速度的作用,數倍于體重的重量壓在身上,椅子的晃動相當于3
級地震,換了誰的心臟都會多跳兩下。
④“
地震”
要持續十幾分鐘,然后就是另外一種極端體驗:沒有震動、沒有噪聲、甚至——
沒有重量。
⑤
太空船像斷了線的風箏,越飄越高,飄向預定軌道。解開安全帶,人一下子浮起來。“
胃里的食物在向上涌,腦袋也因為充血而暈沉沉的。四肢無助地散在軀干周圍,要不是看上一眼,你都不知道它們正處于什么姿勢。”
意大利宇航員拉貝尼以拉丁人特有的夸張肢體語言表演著“
失重感”
。
⑥
困擾太空人的還不止這些。一項調查表明,絕大多數宇航員初上太空都會產生視力下降、嗅覺、味覺遲鈍等癥候。隨著時間的延長,這些因體液重新分布產生的癥狀會逐漸消除。但是種種陌生的變化會給他們的工作與生活灑上陰影。
⑦
感覺遲鈍的直接后果是吃東西沒味道。中國首位太空人楊利偉承認,失重訓練后最想吃川菜。國際空間站上的宇航員也如此。上百天的失重生活使辛辣食物成為他們在太空中必備的開胃菜。不過,也有令人愉快的美食。比如,晚餐時分他們可以大嚼“
進步”
號貨運飛船運來的蘋果、桔子、花椰菜等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除了補鈣,他們的伙食與地球人差別不大,他們每天要喝4
包牛奶,補充骨骼因失重而流失的鈣質。他們甚至還有橙汁佐餐。
⑧
宇航員實際上是生活在一臺極為精密的機器中,距離人類社會幾百公里遠(或者說,隔著幾十公里厚的大氣和幾百公里的真空),這臺機器老是有些小毛病,他們得爬上爬下,修理馬桶、剃須刀、科學儀器乃至空間站本身。污濁的空氣,狹小的空間,……
總而言之,這不是一個舒適的工作生活環境。
⑨
鷹飛得再高也有歸巢的一天。宇航員的回家之旅對心理素質的要求就更高。進入大氣層的驚心動魄遠甚于火箭發射時。他們被綁在椅子上,塞進長寬高各兩米的小房間中,以二十多倍音速(每小時28000
公里)與大氣摩擦……
⑩
大多數在空間站工作過的宇航員覺得,空間的生活有那么多的不如意,但自己的工作還是充滿了樂趣。“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能永遠停留在搖籃中”
,航天先驅齊奧爾科夫斯基的豪言是這些人的座右銘。
1.
第④
段中“‘
地震’”
一詞引號的作用是
。(2
分)
2.
第⑦
段中加點詞“
如此”
指代的是
。(2
分)
3.
第⑨
段運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作用是
。(2
分)
4.
下列對本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
分)
A.
第②
段中“
最難捱”
準確地表現了在等待火箭發射時宇航員內心的焦急。
B.
第⑤
段借斷線風箏形象地說明了太空船上升到一定高度時的狀態。
C.
第⑦
段中主要寫宇航員在空間站上的飲食如“
川菜”“
蘋果”“
牛奶”
等。
D.
第⑩
段引用齊奧爾科夫斯基的話意在強調宇航員在空間站工作的意義。
5.
本文按照
、
、返回地球的先后順序說明“
到國際空間站上班”
。(2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26997.html
相關閱讀:《中國古代社會的節日休假》閱讀答案
《手機正傳》閱讀答案
高中說明文閱讀答案??王潤清《霧霾天氣在氣象學中的界定與防范
《地面應用系統:月宮科考的“智能管家”》閱讀答案
《,漢民族最后的口頭傳說》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