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簡子是春秋后期的牛人,據說孔子都對他望而生畏,止步黃河南岸,沒敢去晉國。從他考察兒子的題目,就可以看出此人的志趣和作風。
趙簡子對兒子們說:“我把一個寶符藏在常山上,你們去找找吧。”兒子們騎上快馬,上山尋找,一無所得。一個地位最低、婢女生的兒子叫毋恤的,最后回來,卻告訴父親:“寶符找到了。”趙簡子說:“呈上來。”毋恤說:“我從常山上俯瞰山那邊的代國,代國就是我們的囊中之寶!”趙簡子毫不猶豫,廢了原先的太子伯魯,立毋恤為太子,這就是趙襄子。
趙襄子比乃父更加蠻橫狠毒。
趙簡子一死,還在服喪期的襄子,就親親熱熱請來代王及其僚屬,進行友好訪問。招待他們宴席時,趙襄子安排每人后面站著一個廚師伺候,廚師們用碩大的銅勺子為他們斟酒。當代王和僚屬們帶著對襄子的感激之情,仰脖子喝酒時,廚師們一起動手了:他們揮起銅勺子,猛擊代王和僚屬們的腦袋,代王及其僚屬瞬間血肉橫飛。然后,趙襄子揮兵伐代,完全喪失精英階層的代國一片混亂,毫無抵御之力,代國并入趙家版圖。
這是歷史的大敘事,為歷史講述者們津津樂道。但是,打動我的,則是這大敘事中的一個小細節。
被趙襄子的銅勺子擊碎腦袋的代王,還是趙襄子的姐夫——代王的夫人正是趙襄子的親姐姐。弟弟不僅讓姐姐夫死國滅,還陷她于不仁不義之境,姐姐面臨的不僅是自身命運的悲慘,還有感情與道德上的兩難:一邊是相親相愛的丈夫,一邊是手足之情的兄弟;丈夫死了,麻木不仁,不為夫報仇,是無情;向弟弟復仇,損害娘家家族,是不義。
趙襄子倒沒有這種糾結,他坦坦蕩蕩地派使者去接姐姐歸國。沒有道德感的人,自然也沒有來自道德的痛苦和糾結。沒有道德痛苦糾結的人,也就沒有道德負擔和道德顧忌。沒有道德負擔和道德顧忌的人,常常就顯得果斷和有力量。悲劇的是,這種果斷和力量,往往又為俗人所贊美和崇拜,為眾多歷史講述者所津津樂道嘖嘖稱贊。
是的,惡在很多時候比善顯得更有力量。戰國時代,就充斥著這種無道德甚至不道德的力量,它們強大到操縱了歷史的進程。對這種力量的贊美和崇拜,鼓噪到淹沒了人們的良知。
但是,我們不要忘了,道德也有力量。這種力量往往在細節之處,在宏大敘事巧疏忽之處,悄悄地影響著歷史的進程;改變著歷史的成色,決定著歷史的性質,創造著歷史的正面價值。
我們就來看看下面這一歷史大敘事下的小細節。
姐姐面對著弟弟派來的接她歸國的使者,掩面悲泣。曠野上,姐姐與使者休息片刻。環顧破敗的江山,兵燹過后的家園,姐姐悄悄拔出頭上的簪子,在石頭上悄悄地磨礪。末了,她收淚站起,手握鋒利的簪子,以令人猝不及防的動作,一下子扎進自己的喉嚨。代人哀憐代王夫人的不幸,把她自殺的地方稱之為“磨笄之山”。
司馬遷的《史記·趙世家》記敘了這樣的一個細節。知道司馬遷為什么偉大了吧?
一個史學家,一個歷史的書記員,他不僅看到了歷史上那位叱咤風云永垂史冊的弟弟,他還看到了那位柔弱的跌倒荒野埋沒荒草的姐姐。他不僅聽到了弟弟的金戈鐵馬之聲,他還聽到了姐姐悄悄的飲泣之聲。
這是一位讓我們所有人心痛的姐姐。在一幫大人物為權為利斗得你死我活時,一個弱小的女人,糾纏在仁、義之間,不能自解,只好為之自盡。讀史至此,只有一聲浩嘆!
讀歷史,不能總是關注那些所謂的宏大敘事。宏大敘事往往就是歷史強權,就是一種野蠻。它往往以歷史必然性或歷史趨勢的名義,抹去無數小人物的鮮血眼淚,遮蔽他們的悲歡離合!
透過歷史天空中遮天蔽日攻城掠地的刀槍劍戟,讓我們能看見那根細小的閃著凄光的簪子。透過歷史長河中熙熙攘攘爭權奪利的帝王將相,讓我們能看見這位柔弱的悄悄泣血的姐姐。
血沃中原肥勁草,我們的歷史原野從來不缺少鮮血,但,我們要珍重的,是這位姐姐的血。
這位姐姐的血,是一個民族最干凈的血,最高貴的血!
這樣的血,才是吾民族血脈之中的鐵,骨骼之中的鈣!這才是一個民族真正的光榮,最后的力量。
(鮑鵬山
/
文,有刪改)
13.
作者在此文中所說的“大敘事”和“小細節”具體指的什么?請簡要概括。(
4
分)
14.
下面語句有很好的表達效果,請簡要品析。(
4
分)
透過歷史天空中遮天蔽日攻城掠地的刀槍劍戟,讓我們能看見那根細小的閃著凄光的簪子。
15.
作者為什么說“這位姐姐的血,是一個民族最干凈的血,最高貴的血”?(
4
分)
16.
在這篇文章里,對如何品讀歷史,作者表明了哪些看法?(
6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77975.html
相關閱讀:《琥珀手鏈》閱讀答案
《杰克太太的救贖 》閱讀答案
文學類文本閱讀《考核》
節選自凱特?肖班《一小時的故事》閱讀答案
《回家 [美]皮特?哈米爾》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