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立俊
【第一部分
環境類題型】
小說中的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節變化、風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環境描寫又稱為景物描寫。社會環境:狹義社會環境是指能反映社會、時代特征的建筑、場所、陳設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風等;廣義社會環境是指一定的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人際關系的總和。
從歷高考題來看,重點考查自然環境描寫。具體考查內容有:
1
、環境描寫的作用(意圖)。
2
、環境描寫的特點。
3
、環境描寫的手法。
4
、環境描寫的寓意。
5
、環境描寫的賞析。通常以下列兩種方式出現,一是描寫手法和作用相結合,二是描寫的環境特點和作用相結合。重點是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
一、環境描寫作用(意圖)題
環境描寫的作用,總體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
1
、環境本身: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②暗示社會環境;③營造氛圍,渲染氣氛,奠定基調。
2
、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表現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運。
3
、情節方面:①暗示或推動情節的發展;②為后面情節的發展作鋪墊或制造懸念;③作為情節發展的線索。
4
、主題方面:①表達、寄托、暗示、揭示主題;②豐富、深化主旨。
答題常用術語:
1
、社會環境的作用:(
1
)交待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
2
)交待人物活動及其成長的時代背景;(
3
)揭示社會關系;(
4
)交待人物身份,表現(影響、決定)人物性格;(
5
)提示社會本質,提示主題。
2
、自然環境的作用:(
1
)突出季節特征;(
2
)表現地域風光;(
3
)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
4
)渲染、營造、烘托氛圍或氣氛;(
5
)增加或緩和緊張的氛圍;(
6
)奠定感情基調;(
7
)反映、暗示社會環境;(
8
)換轉或展開情節,推動情節發展;(
9
)為情節發展作鋪墊;(
10
)前后多次描寫,成為行文線索;(
11
)為下文刻畫人物作鋪墊;(
12
)烘托、映襯人物形象;(
13
)表現人物心理、性格;(
14
)暗示人物心理轉變;(
15
)象征、暗示人物命運;(
16
)揭示人物命運的必然性;(
17
)表達、寄托、象征、暗示、揭示主題;(
18
)豐富、深化主旨;(
19
)設置懸念,產生波瀾,激發閱讀興趣。
答題示例:【
安徽卷】請對小說畫線處景物描寫的特點和作用作簡要分析。
那山也正在春時里,半山的松樹,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閑石。春陽暖融融的,溫意無盡,枯莖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
【答題點撥】特點要答出手法特點及景物特點。
參考答案:(
1
)特點:采用白描(手法特點)手法描寫了萬物復蘇、春意盎然、生機勃勃(景物特點)的景象。(
2
)作用:襯托羅永才漸趨溫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了人物心理轉變,推動小說情節的發展。
【破解小說環境描寫作用的五要素】
1
、聯系段落位置
環境描寫所處的段落位置不同,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也會有所區別。比如首段的環境描寫大致能起到交代地點、渲染氣氛、明確基調等作用,處在文本中間的環境描寫大致能起到承上啟下、轉換情節等作用,處在末段的環境描寫大致能起到呼應前文、營造余韻等作用。
例如
2008
全國卷Ⅲ
12
題:小說兩次寫到“一陣冷颼颼的風”,有什么作用?
〔解析〕小說兩次寫到“一陣冷颼颼的風”:第一次出現在首段,烘托出幽冷的環境、凄清的夜晚,情節就此展開;第二次出現在鮑勃和吉米一番對話之后,渲染了一種沉寂、尷尬的氣氛,這是情節轉換的標志。這兩處完全相同的景物描寫,兩相映照,其作用是不相同的。
〔參考答案〕第一次,烘托環境,展開情節;第二次,渲染氣氛,轉換情節。
2
、聯系詞語選用
作者往往用生動的自然環境描寫,來創造故事的特定氛圍,從而增強故事的真實性。為了達到預期的表達效果,作者往往會相應地選擇一些能突顯主觀情感的詞語來描繪環境。如用凄風、苦雨、落葉、夕照、寒雁等冷色調的詞語;或用艷陽、麗日、春苗、綠柳、蓬勃等暖色調的詞語。不同色調的詞語營造出迥異的環境效果。
比如上例中兩次用“冷颼颼”來營造凄冷、孤寂的自然環境,為下文情節的發展渲染了恰當的氛圍,若用“暖烘烘”顯然就不合語境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504939.html
相關閱讀:節選自凱特?肖班《一小時的故事》閱讀答案
《回家 [美]皮特?哈米爾》附答案
《琥珀手鏈》閱讀答案
文學類文本閱讀《考核》
《杰克太太的救贖 》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