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
①
李之才,字挺之,青社人。天圣八同進士出身。為人樸且率,自信,無少矯厲。師河南穆伯長。伯長性莊嚴寡合,雖挺之亦頻在訶怒中。挺之事先生益謹。嘗與參校柳文者累月,卒能受《易》。
②
挺之初為衛州獲嘉縣主簿,權共城令。所謂康節先生邵堯夫者,時居母憂于蘇門山百源之上,布裘菜食,且躬爨以養其父。挺之叩門上謁勸其習性命之學?倒澲敯,悉受業。世所謂康節先生之《易》者,實受之挺之。
③
挺之器大,難乎識者,棲遲久不調。
或惜之,則曰:“
宜少貶以榮進。”
友人石曼卿獨曰:“
時不足以容君,君盍不棄之隱去?”
再調孟州司法參軍。時范忠獻公守孟,亦莫之知也。忠獻初建節鉞守延安,送者不用故事,出境外。挺之獨別近郊;虿≈,謝曰:“
故事也。”
居頃之,忠獻責安陸,獨挺之見之洛陽。前日遠境之客,無一人來者。忠獻于是乎恨知挺之之晚。
④
友人尹師魯以書薦挺之于葉舍人道卿,因石曼卿致之曰:“
孟州司法參軍李之才,三十九。能為古文章,語直意邃,不肆不窘,固足以蹈及前輩,非吾所敢品目。而安于卑位,頗無仕進意,人罕能知之。其才又達世務,使少用于世,必過人遠甚。幸其貧無貲,不能決其歸心,知之者當共成之。”
曼卿報師魯曰:“
今之業文好古之士至鮮,且不張,茍遺若人,其學益衰矣,是師魯當盡心以成之者也。吾素不喜屈謁貴仕,以挺之書,凡四五至道卿之門,通焉而后已。道卿且樂薦之,以是不悔。”
挺之遂得應銓新格,改大理寺丞。會曼卿與龍圖閣直吳學士遵路調兵河東,辟挺之澤州僉署判官。于是澤人劉仲更從挺之受歷法,世稱劉仲更之歷,遠出古今。在澤,轉殿中丞,丁母憂。甫除喪,暴卒于懷州守舍。時友人尹子漸守懷也,子漸哭挺之過哀感疾,不逾月亦卒。挺之葬青社。
(選自趙與時《賓退錄》,有刪改)
5
.對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卒能受《易》
受:傳授
B.
因石曼卿致之曰
因:通過
C.
曼卿報師魯曰
報:上報
D.
丁母憂,甫除喪
。涸夥
6.
下面與李挺之有關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
分)
A.
李挺之恭敬地侍奉經常怒斥他的師長河南穆伯長。
B.
李挺之被邵堯夫成功勸說學習關于萬物的“
性命之學”
。
C.
范忠獻被責守安陸,只有李挺之一人趕到洛陽見他。
D.
劉仲更的歷法遠出古今,跟李挺之傳授有密切關系。
7.
第④
段中,尹師魯、石曼卿竭力推薦李挺之的原因是什么?請概括。(3
分)
8.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
分)
(1
)挺之器大,難乎識者,棲遲久不調。(3
分)
(2
)或病之,謝曰:“
故事也。”
(3
分)
(3
)幸其貧無貲,不能決其歸心,知之者當共成之。(4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604622.html
相關閱讀:《送韓十四江東覲省杜甫》閱讀答案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閱讀答案(附翻譯)
“半野園者,故相國陳公說巖先生之別墅也”閱讀答案(附翻譯)
《贈賣松人》閱讀答案
《蘇軾私識范仲淹》閱讀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