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分
)
玻
璃
賈平凹
約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個電桿下會面,去了卻沒看到他。我決意再等一陣,踅進一家小茶館里一邊吃茶一邊盯著電桿。旁邊新蓋了一家酒店,玻瑞裝嵌,還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寫“注意玻璃”的字樣。
吃過一壺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說王有福來電話了,反復解釋他是病了,不能赴約,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邊的德比街再見,仍是路南第十個電桿下。第二天我趕到德比街,電桿下果然坐著一個老頭,額頭上包著一塊紗布。我說你是王得貴的爹嗎,他立即彎下腰,說: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貴捎的錢交給他,讓給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沒人,就解開褲帶將錢裝進褲衩上的兜里,說:“我請你去喝燒酒!”
我謝絕了。他轉身往街的西頭走去,又回過頭來給我鞠了個躬。我問他家離這兒遠嗎,他說不遠,就在德巴街緊南的胡同里。我說從這里過去不是更近嗎,老頭笑了一下,說:“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卻要去,昨日那家茶館不錯。走過那家酒店,玻璃墻上卻貼出了一張布告—
—昨天因裝修的玻璃上未作標志,致使一過路人誤撞受傷。
敬請受傷者速來我店接受我們的歉意并領取賠償費。
我被酒店此舉感動,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傷呢,突然萌生了一個念頭:既然肯賠償,那就是他們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機索賠更大一筆錢呢?我為我的聰明得意,第二天便給王有福打電話,約他下午到紅星飯店邊吃邊談。
紅星飯店也是玻璃裝修,我選擇這家飯店,是要證實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掛傷的。他見了我,腫脹的臉上泛了笑容,步履卻小心翼翼,到了門口還用手摸,證實是門口了,一傾一傾地搖晃著小腦袋走進來。
“我沒請你,你倒請我了!”他說。
“一頓飯算什么!”我給他倒了一杯酒,他趕忙說:“我不敢喝的,我有傷。”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傷的嗎?”
“你……那酒店怎么啦?”
“這么說,你真的在那兒撞的!”
“這……”
老頭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賴,但臉色立即赤紅,壓低了聲音說:“是在那兒撞的。”一下子
人蔫了許多,可憐得像個做錯事的孩子。
“這就好。”我說。
“我不是故意的。”老頭急起來。“我那日感冒,頭暈暈的,接到你的電話出來,經過那里,明明看著沒有什么,走過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傷了,怎么就走了?”
“嘩啦一聲,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個姑娘出來扶我,血流了一臉,把她們倒嚇壞了,
要給我包扎傷口,我爬起來跑了。我賠不起那玻璃呀!”
“他們到處找你哩。”
“是嗎?我已經幾天沒敢去德巴街了,他們是在街口認人嗎?”
“他們貼了布告……”
老頭哭喪下臉來,在腰里掏錢,問我一塊玻璃多少錢。
我嘿嘿笑起來。
“不是你給他們賠,是他們要給你賠!”
“賠我?”
“是賠你。”我說,“但你不要接受他們的賠償,他們能賠多少錢?上法院告他們,索賠的
就不是幾百元幾千元了!”
老頭愣在那里,一條線的眼里極力努出那黑珠來盯我,說:“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賠償
才溜掉的,可我也經了一輩子世事,再也不受騙了!”
“沒騙你,你去看布告嘛!”
“你不騙我,那酒店也騙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嗎?”
“大伯,你聽我說……”
老頭從懷里構出一卷軟沓沓的錢來,放在桌上:“你要肯認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這些錢
交給人家。不夠的話,讓得貴補齊。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著什么也沒有的,誰知道就有玻璃。你能答應我,這事不要再給外人說,你答應嗎?”
“答應。”
老頭眼淚花花的,給我又鞠了下躬,扭身離開了飯桌。
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頭。
他走到玻璃墻邊,看著玻璃上有個門,伸手摸了摸,沒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壺酒,一口菜也沒吃,從飯館出來往德巴街去。趁無人理會,我揭下
了那張布告:布告繼續貼著,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順街往東走,照相館的櫥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經理在大聲罵:誰撞的,眼睛瞎了嗎?!
我走出了狹窄的德巴街。
(有刪改)
(1)
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最恰當的兩項是(
5
分)
( )( )
A. “
約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個電桿下會面
”
,是對地下斗爭題材影視作品的模仿,為后文懸念叢生的情節作出鋪墊。
B.
發現王有福正是受傷的路人后,
“
我
”
勸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尋求更多賠償,因為
“
我
”
不僅熱心幫助朋友,也有打官司的經驗。
C.
王有福不情愿承認自己誤撞酒店玻璃受傷,主要是因為妻子有病,家庭生活很困難,害怕酒店迫究責任,讓他賠償報失。
D. “
我
”
經過照相館時,見經理面對碎玻璃大罵,這一細節暗示此地這類糾紛不少,王有福擔心的
“
投案自首
”
之事是經常發生的。
E
.玻璃墻傷人事件的背后,交織著倫理觀念、法治觀念、誠信意識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與沖突,是轉型期中國社會的一面鏡子。
(2) “
我
”
在小說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請簡要分析。(
6
分)
(3)
小說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點?請簡要分析。(
6
分)
(4)
是否狀告酒店,
“
我
”
與王有福的態度不同。你更認同誰的態度?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觀點。(
8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17.
閱讀下面這篇小說,完成⑴—⑷題
(
1
)答
E
給
3
分,答
C
給
2
分,答
D
給
1
分,答
A
、
B
不給分。回答三項或三項以上,不給分。
(
2
)
①
講述故事:小說故事是由“我”講述出來的,真實可信;
②
推進情節:“我”是事件的參與者,由于“我”的提議,情節得以發展變化;
③
襯托人物:小說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鮮明。(每答出一點得
2
分。意思答對即可。)
(
3
)
①
性情謙卑,甚至有點窩囊;見了晚輩,也要鞠躬,說話謙和;
②
膽小怕事,有點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別人問起也不敢承認;
③
有點固執,但不失本分善良:懷疑酒店誠意,承認自己責任,不愿借機發財。(每答出一點得
2
分。意思答對即可。)
(
4
)觀點一:認同王有福的態度。
①
王有福受傷與酒店管理有關,但他是有行為能力的成年人,應負一定責任;
②
王有福害怕賠償溜走,逃避責任在先,索賠理由不夠正當充分;
③
王有福害怕受騙而拒絕索賠,在當時情況下,未嘗不是理性的選擇。
觀點二:認同“我”的態度。
①
酒店失誤導致王有福受傷,要求賠償正當合理;
②
王有福放棄索賠是擔心被騙,說明他缺乏法律意識,更應進行法律啟蒙;
③
王有福式的寬容是對不良行為的縱容,有害無益。
(答出一點給
2
分,答出兩點給
5
分,答出三點給
8
分。意思答對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可根據觀點明確、理由充分、論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給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606308.html
相關閱讀:《杰克太太的救贖 》閱讀答案
《琥珀手鏈》閱讀答案
文學類文本閱讀《考核》
《回家 [美]皮特?哈米爾》附答案
節選自凱特?肖班《一小時的故事》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