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發達國家,有這么一句話,叫做“左手拉著律師,右手拉著心理醫生”,說的是“律師”和“心理醫生”的重要性,這天,席先生給董事長講的就是一個有關心理咨詢的故事—
俗話說“偏方治大病”,有個叫劉半空的,他就愛用一些稀奇古怪的法子治療人的心理疾病,雖然他總是謙虛地說自己沒啥本事,純屬跟朋友逗樂子的,但好幾個來咨詢過的人,回去后都脫胎換骨、枯木逢春,你說,這不是本事嗎?
有一天,經朋友介紹,來了個青年人,他姓崔,姓崔的一進門就開始訴苦,說這么多年來自己如何如何的倒霉,劉半空聽了后什么都沒說,帶著姓崔的出了門,來到火車站,在一個通宵營業的大排檔上吃早飯。
大排檔旁邊有個小煙攤,打著遮陽傘,賣煙的老頭兒袖著手,坐在傘下一把圈椅里,垂著頭瞇著眼,不管啥時候看他,都像是沒睡醒似的。劉半空帶著姓崔的在大排檔上吃完了早飯,啥都沒說,讓他晚上再來,晚上來了后,劉半空又帶他到大排檔上吃晚飯,吃完晚飯讓他下半夜再來,下半夜來了后又去大排檔上吃宵夜……就這樣,來了吃,吃了回,回了再來,翻來覆去幾次后,姓崔的忍不住了,他無論如何要問個明白了,劉半空這才開口說道:“你看見那個賣煙老頭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嗎?”
姓崔的說:“沒注意,只是每次來他都在。”
劉半空告訴姓崔的:奇怪的地方就在這里!每天從早上到晚上,從晚上又到早上,什么時候來他都在,一天24小時幾乎都不收攤,一年365天差不多都在,吃飯是他老婆送來的,拉屎撒尿就請旁邊人幫著照看一下攤子,刮風下雨,臘月酷暑,你什么時候來買煙基本上都能買到,而他這個煙攤的收入自然也就比其他煙攤多出幾乎一倍。
姓崔的聽了吃驚不。“那他什么時候睡覺?”
劉半空說:“他隨時都在睡,隨時都沒睡,他長年累月地練出了這樣一種本事——總是在半睡半醒之間,什么時候他都在打盹,這對他來說就是每天正常的睡眠,但只要你一去買煙,他就會馬上睜開眼睛賣給你,他永遠不可能踏踏實實地睡著,十幾年了,這滋味我們一般人想象不出來,你想想,你只是多加幾個夜班,少睡兩個小時,就已經叫苦不迭,可你比起他來怎么樣?”
劉半空是想告訴姓崔的:你吃的苦其實算不了什么,你不是倒霉而是沒有努力,姓崔的果然大徹大悟,心理一下得到了平衡,最后嘆服而去。
沒過幾天,又有一個青年慕名上門,這人姓周,他運氣好,什么都是心想事成,年紀輕輕就什么都有了,所以他心滿意足,心高氣傲,心理沒有什么問題,來找劉半空,只不過是閑了想逗個樂子。
劉半空見了姓周的也是什么都不說,先帶他出門到火車站旁邊的大排檔上,又像對姓崔的那樣,坐在賣煙老頭對面吃了兩天的早飯、晚飯和宵夜,姓周的自然也忍不住要問個明白,于是劉半空再次把賣煙老頭的故事說了一遍。
姓周的并沒有被打動,劉半空讓他再等等看。過了一會兒,恰好看到老頭的老伴送飯來了,看得出來老兩口十分恩愛。劉半空說:“你說老頭為什么能這樣拼命掙錢?因為他有個幸福的家庭,他要養家糊口,為了這個家他什么都肯做。每天他老伴送飯過來,這就是他的盼頭,為了這個盼頭,他再苦再累也可以堅持下來。你雖然有錢,但你沒有一個真正愛你的人,你換了一個又一個女朋友,她們都是沖你的錢來的,轉身就會背叛你,所以你還不如他,你沒有得到過真正的愛情。”
姓周的頓時大徹大悟:賣煙老頭雖然辛苦,但他有家庭的幸福,和他相比,自己有什么可慶幸的呢?于是嘆服而去。
一晃許多年過去了,姓崔的和姓周的都已進入中年,這些年里,姓崔的雖然十分努力,但還是倒霉,于是他再次來找劉半空進行心理咨詢。
劉半空仍然什么也不說,他帶姓崔的去見了一位退休的女教師,聽女教師講述她自己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那時,這女教師在縣里一所民辦學校教書。那個年代,一個民辦教師最大的愿望就是轉為公辦教師,她等呀等,終于等到上級來了個精神,說是今年要轉一批公辦教師,但名額有限,只能轉那些在公辦學校里代課的老師,顯然她不符合精神,就這樣失去了一次難得的機會。
于是第二年這女教師就想辦法,調到一所公辦學校里當代課教師去了,心想今年總該有資格了吧?誰知上級又來了一個精神:因為去年轉了公辦學校里的代課教師,今年應該轉民辦學校的了,就這樣,她又失去了一次機會。
等了兩年沒轉成,這女教師咬咬牙還是留在那所公辦學校里,因為按照以往的規律,這一次應該是轉公辦學校的了,誰知道這一年政策又變了,不根據“民辦”“公辦”了,要根據個人表現了……總之,她還是沒有轉成,等了一年又一年,等到最后她已經麻木了,再也不想轉正了,而這時,她已經老了……
姓崔的聽了這個故事,又一次大徹大悟:和這個女教師相比,自己還不算倒霉,自己努力得還不夠,于是心理又一下得到平衡,嘆服而去。
再說那個姓周的,上次在賣煙老頭那里看到了夫妻倆恩恩愛愛的動人一幕,于是他不再花天酒地、吃喝玩樂了,而是踏踏實實地做人,他終于有了一個溫馨的家庭,他再次來到劉半空家里,看劉半空還有什么說的。
劉半空什么也不說,也帶他去見那位退休女教師,聽女教師講述她的故事,最后還聽劉半空補充了故事的結局:多年后,國家采取了通過統一考試轉公辦教師的政策,女教師考了全縣第一名,如愿拿到了正式轉為公辦教師的通知,這天,女教師出奇地平靜,這一紙通知現在對她來說已經不是那么重要了,她經過幾十年的挫折,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不管她是什么身份,許多學校都愿意用高薪聘請她,她得到了人們發自內心的尊敬。
姓周的現在雖然有了美滿的家庭,但他在事業上卻是依靠父母,大樹底下好乘涼,他并沒有自己的真本領,他遠遠不如那個女教師,體會不到經過奮斗、苦盡甘來的快樂。
姓周的明白這些道理后,也是大徹大悟,又一下嘆服而去。
一晃又是許多年過去了,姓崔的和姓周的都已經老了,姓崔的倒霉依舊,姓周的照常幸運,兩人都最后一次來找劉半空進行心理咨詢,劉半空感慨地說:“同年同月同日生,他當總統你打更。”他讓兩人見了面。
兩人聽了對方的故事,姓崔的內心更加不平,姓周的心里更是舒坦,這時,劉半空對他們說:“崔先生你不要氣,你要是處于周先生的位置上,憑你的努力,你會比他活得更好;周先生你也不要笑,你要落到崔先生的地步,你會比他更不如。”
姓崔的和姓周的不約而同地問:“但是——我們怎么可能處于對方的位置呢?”
劉半空微微一笑,他走到外面,從對面馬路上攙扶過來一個老婆婆,她滿頭白發,顫顫巍巍。劉半空說:“這才是我真正要讓你們見的人,你們可能記不得她了,她是你們小時候在孤兒院的保姆。你們現在的父母其實都是你們的養父母,在你們出生沒多久后就領養了你們,你們的親生父母是在同一場大災難中死去的,你們也恰好被送進了同一所孤兒院。這位老保姆心里面藏著一個秘密,一直不敢說出來,讓她覺得很不安,今天趁你們都在,她要再不說出來,可能就永遠沒機會了。”
老保姆開始說了,她說,當年她負責照料姓崔的和姓周的,兩個嬰兒雖然不是親兄弟,卻長得很相像。為了區別,在他們腳上各拴了一塊號碼牌,一個12號,一個13號。那天,他們的養父母要來領養了,而且已經選定了號碼。早上,老保姆給他們穿衣服,匆忙之中,把他們的號碼牌扯落在地上。老保姆一時分不清哪個號碼是誰的,外面又催得緊,她就胡亂拴上了。過后她才回憶起來:其實她剛好把兩塊號碼牌拴錯了,12號牌子本來是姓崔的,卻給了姓周的;13號牌子本來是姓周的,卻給了姓崔的,而領走姓崔的是一對貧困的夫婦,領走姓周的兩口子,夫妻倆都是做大買賣的……
聽完這個故事,董事長久久沒有說話,他若有所思,若有所悟,沉默良久,他才說道:“我聽明白了,第三次咨詢,劉半空是要告訴姓崔的和姓周的——人的一生,事業也好,生活也罷,成功也好,挫折也罷,除了主觀因素,還有客觀機緣,姓崔的不要灰心喪氣,他已經努力了,奮斗了,只是沒有姓周的那樣的機緣;姓周的不要志得意滿,他不過是有了先天的機緣,否則他將比姓崔的更倒霉。主觀上要努力,客觀上抓機緣,這才是現代人的生存法則。”
席先生矜持地微笑著:“董事長高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gushihui/348258.html
相關閱讀:換個瞎子做人質
許尤點燈
王府的秘密
奇怪地房客
這棵柳樹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