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師爺的故事:巧治惡欽差-3分鐘典藏故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民間故事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師爺,是對舊時官署幕友的尊稱。師爺在幕府中為幕主出謀劃策,參與機要;或起草文告,代擬奏疏;或處理案卷,裁行批復。這是個充滿智慧性的群體,尤以紹興師爺最為出名。這里帶來一組紹興師爺的智慧故事。
  
  巧治惡欽差
  
  清康熙年間,皇帝派某欽差來到浙江巡視,考察行政官吏。該欽差因未受到紹興府下會稽知縣的宴請送禮,回京后即以會稽知縣在祭禹大典上東張西望、大有犯上之心為由,向康熙帝告了御狀?滴醯郛敿聪轮,令紹興府臺查核此案。
  
  紹興府臺接旨后,回想當時祭禹情景,始終未見會稽知縣有什么越軌行為。欽差告此惡狀,其中必有蹊蹺。
  
  面對此樁冤案,本來只要寫一紙呈文,即可了結此事,但府臺越想越感此案難辦:若如實向皇上申報,那欽差知曉后必然懷恨在心,此人陰險奸詐,豈肯善罷甘休,弄得不好反而禍及自身;若順勢謊報,那屬下會稽知縣就得遭天大不白之冤,即便不被處死,也得罷官,于心不忍。在左右為難之際,就去求教幕下一位紹興師爺。
  
  師爺問明情況之后,對府臺說:“此事不難,鄙人心中已有一計,這叫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府臺詳問其意,師爺說:“你只需對皇上實說,欽差來到紹興祭祀禹陵,下官也曾參加,按例站在會稽知縣的前面,祭典開始后,又虔誠叩頭跪拜,未能顧及身后之人是否遵守儀禮。”
  
  府臺一聽,頓覺這一計策妙極:既不說欽差誣告,也不說會稽知縣失儀,還表現了自己敬禹之真誠,正是一石三鳥,由康熙帝自去明辨是非。于是,他按計行事。
  
  皇上見過紹興府臺奏章,案情即了然于心,隨即傳訊欽差問罪,說:“你告會稽知縣祭禹大典中不守儀禮,可是實情?”
  
  欽差一口咬定說:“若有謊報,愿受重罪。”
  
  皇上接著又問:“祭禹之時,照大清律例,你位于府臺之前,會稽知縣更位于府臺之后,若專心誠意參拜,怎能看到在你身后的第二個人有大不敬的行為呢?”
  
  欽差無言以對,只好從實招認,他害人不成反害己,終于被革職查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gushihui/375557.html

相關閱讀:宋朝沙門島虐囚:讓中情局十大酷刑相形見絀
一種機緣-3分鐘典藏故事
太監被閹割的由來
乾坤大挪移
生死一張嘴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