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力的好壞主要和記憶的三個過程有關:編碼、存儲、和提取。我們感受記憶力往往是從提取過程來看。能正確快速提取我們就認為是記住了,但是如果不能提取,我們常常認為就是忘記了或者根本就沒記住,也就是很難區分是當初就沒記住還是現在想不起來。為什么我們要區分這兩個過程呢?因為只有清楚了解記憶力問題出在哪,才能更有針對性地找到解決辦法。
下面簡單說一下記憶的分類,除了我們比較了解的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之外,長時記憶又被分為情景記憶和語義記憶。情景記憶是以時間和空間為坐標對親身經歷的、發生在一定時間和地點的事件或者情境的記憶。語義記憶是運用語言所必需的記憶,它是一個心理詞庫,是一個人掌握的有關字詞或其他語言符號、及其意義和指代物、以及指代物之間的聯系,包括規則、公式和操作算法的有組織的知識。
前面我們說到,對記憶力的判斷往往是從提取過程來看的。那么關于提取有一個我們必須知道的重要規律,它和上述記憶的分類有關,就是當提取線索和編碼過程一致或接近時,更容易成功,也就是更容易想起來。所以想不起來不代表沒記住,也不代表記憶力差?赡軗Q一種提取方式就能很快回憶起來。另外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就是,在忙的時候,我們容易忽略一些習慣性動作,這往往導致記憶編碼受影響,于是養成良好習慣,不隨手擱放、盡量有規律的生活會成為改善記憶編碼的良藥。
記憶力下降是因為沒有處理好工作記憶和長期記憶的關系。工作記憶是能量型的臨時記憶,保存時間短,容量有限,就像電腦的內存,一斷電就會丟失。
長期記憶是大腦的物理改變,保存時間長,容量無限,就像電腦的硬盤,斷電不會消失,但是需要重復多遍才能寫到大腦里。
所謂記憶力的提高,實際上是提高工作記憶到長期記憶的成功率。
因為工作記憶容量有限,一件事的記憶會覆蓋另一件事情,容易出現記憶丟失。所以要減少并行工作的數量,在一段時間只專注做一件事情,不要貪多,同時做多件事,反而會極大的降低效率。
睡眠不足是影響記憶的關鍵因素。
很多人認為睡眠時大腦不活動,純粹是浪費時間。其實恰恰相反,大腦在睡眠時的活躍程度和清醒時是一樣,并沒有浪費時間。而是把存在工作記憶的數據轉移到長期記憶的區域,將數據打碎分散到多個腦區保存。所以睡眠不足會極大的降低記憶力,一定要保證8小時睡眠。
養成記筆記的習慣,隨時隨地的記錄,晚上及時整理,不要高估自己的大腦記憶力。
不斷重復才是記憶的唯一訣竅,艾賓浩斯早就發現了這一點。
比如,你可能知道昨天的24小時里你在做什么想什么,但1年前的今天,24小時里你想過的做過大部分忘記了,更不用說5年前、10年前了。只有記筆記才能彌補記憶的缺陷。
生活上,要多做體育運動,提高心臟向大腦的供血量和供氧量,有利于長期記憶的形成。
飲食上,保證正常的飲食規律,不要少吃飯,如果大腦缺少養分,當然會影響記憶力。
至于吃什么倒是無所謂,就吃那些人類幾千年來日常吃的東西就行,這是人類在數萬種動植物中精選的,不會錯。
不要吃什么補品,什么以形補形、吃豬腦子、核桃之類的根本不靠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jiyi/xuekejiyi/1076720.html
相關閱讀:學好高中生物常用記憶方法有三種
兩漢政治經濟制度刺史制度記憶口訣
中考歷史知識六大記憶法寶
一級建造師知識記憶技巧舉例
地理知識的記憶方法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