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考試內容包括自然地理和地圖、人文地理、世界地理、中國地理等四部分。地理考試內容十分龐雜,地理知識中需要記憶的內容比較多,許多地理名稱、地理數據、地理分布、地理演變過程等地理感性知識,以及地理概念、地理規律、地理基本觀點等地理理性知識,都需要記憶,這是地理知識的特點所決定的。每個即將參加今年文科綜合考試考生如何在有限的復習迎考時間里,記而不忘,掌握一些“死”知識的記憶方法,以便從“死”知識里找到“活”門徑,以下幾種記憶方法供各位考生參考:
一、 圖示相關記憶法
運用地圖不僅是地理資料的突出特點,同時也是記憶地理知識的得力助手。像利用某些省區或國家在地圖上的輪廓圖形來幫助記憶,如山西省輪廓像平行四邊形,黑龍江省輪廓像只天鵝,山東省輪廓似臥著的駱駝,法國輪廓像六邊形,澳大利亞像不規則的凹字形,意大利輪廓像個女式高跟鞋等。在復習黃河知識時,用筆描繪黃河干流圖,得出黃河形似“幾”字的結論。
二、 因果推理記憶法
提高地理記憶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是掌握因果推理記憶法。有些地理知識之間存在著因果推理關系,用多環節的連續推理或逆向推理是記憶的有效方法。根據因果推理式的分析,可推出對流層的三大特征:①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上冷下熱),容易導致大氣的對流運動,②大氣對流運動顯著,對流層內又集中了四分之三的大氣質量和幾乎全部的水汽與雜質,這些條件的同時具備,③造成復雜而多變的天氣現象。再如“東亞季風的形成”可首先明確一月陸地上氣溫低、氣壓高,海洋上氣溫高、氣壓低,所以大氣由氣壓高的大陸“吹”向氣壓低的海洋,即偏北風(冬季風)。再逆向推理,七月陸地上氣溫高、氣壓低,海洋上氣溫低、氣壓高,故大氣由氣壓高的海洋“吹”向氣壓低的大陸,即偏南風(夏季風),如下圖:
三、 結構網絡記憶法
地理理性知識如地理概念、地理規律、地理基本觀點等彼此之間常常有著各種內在的聯系,因而挖掘這種內在聯系,借助結構網絡的方法,一目了然,幫助記憶,如影響氣候因素的知識結構網絡圖如下:
四.表格對比記憶法
通過列表對比,考生記憶牢靠。如在復習“降水的類型”時,可按空氣上升運動的成因,降水特征和主要分布地區歸納對比列表如下:
降水類型 空氣上升原因 降水特征 主要分布地區對流雨 濕熱空氣強烈受熱上升 強度大、歷時短、范圍小,常有風暴雷電 赤道及其兩側、夏季的中緯度大陸地形雨 暖濕空氣前進受地形阻擋上升 降水強度較大、雨時較長 山地迎風坡鋒面雨 冷暖氣流相遇,暖濕空氣被抬升 歷時長、范圍廣、強度小 中緯地區臺風雨 暖濕空氣圍繞臺風中心旋轉上升 強度大、多暴雨,伴有狂風、雷電 低緯度大陸東部
五、 聯想諧音記憶法
聯想、諧音二者融為一體,功效定能倍增。地理數據,枯燥乏味,用聯想法和諧音法則可能立竿見影。如非洲最高山峰乞力馬扎羅山的海拔5895米,聯想諧音為“吾爸救吾”。在復習氣旋、反氣旋時,可將荷蘭畫家梵高借來一用:“梵”同“反(氣旋)”,“高”意為“高氣壓”,“梵高”意為“反氣旋、高氣壓”,氣旋對應于低氣壓就迎刃而解了。再如用“白金花”趣記我國三大伴生礦:“白”即內蒙古白云鄂博(稀土礦),“金”為甘肅金昌(鎳礦),“花”為四川攀枝花(磁鐵釩鈦礦)。
六、縮字歸納記憶法
通過對地理知識的分類與整理,把知識聯系在一起,用簡潔的幾個字加以概括,易于考生掌握。
太陽系的九大行星按照距離太陽的遠近分別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可通過縮字歸納為“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九個字加以記憶。
地球上的氣壓帶可縮字歸納為“三風四帶”。“三風”即低緯信風帶、中緯西風帶、極地東風帶,“四帶”即赤道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
從減少生產費用,提高經濟效益著眼,工業布局要考慮如何接近“三地”(原料地、燃料地、消費地),以節省運輸費用,降低生產成本。
在復習合理利用及保護土地資源時,可縮字歸納為八個字:國情(土地遼闊,類型多樣,山地多,平地少,可耕地更少,各地區之間差異顯著),原則(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措施(因地制宜,安排好各業生產;加強管理,少占農田),國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一個地區工業布局達到一定的密度和規模,就會呈現“飽和狀態”,如再建設新的工業部門,就會出現“四爭(爭地、爭水、爭動力、爭公共設施)一加。觿…h境污染)”等問題。
用“三多三少一個大”來概括我國水資源時間和空間分布特點:“三多”即“南方多、東部多、夏秋兩季多”;“三少”即“北方少、西部少、冬春兩季少”;“一個大”即“各年之間變率很大”。
地理知識的記憶方法是多樣的,希望能夠總結更多更好的記憶方法,培養記憶能力,變“死”記為“活”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jiyi/xuekejiyi/12162.html
相關閱讀:學好高中生物常用記憶方法有三種
一級建造師知識記憶技巧舉例
地理知識的記憶方法小結
兩漢政治經濟制度刺史制度記憶口訣
中考歷史知識六大記憶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