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用艾賓浩斯記憶曲線快速記憶雅思詞匯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學科記憶方法實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1.引子——現有理論
  1885年德國人Hermann Ebbinghaus在一篇論文(Memory: A Contribution to Experimental Psychology)中的重要發現,直到今天仍然在相當廣泛的領域內有著影響,這就是所謂的forgetting curve。Ebbinghaus的研究揭示,人在學習后知識的遺忘速度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放緩。最初的20分鐘所遺忘的比例,甚至遠遠大于以后許多天所忘記的內容。而通過一定的重復,可以極大地鞏固新知識在頭腦中的保留。
  而根據行為主義心理學(Behavouristic Psychology)的研究,21天以上的重復會形成習慣,如果能夠重復90天則能成為穩定的習慣。但是這些理論如何能夠應用到實踐之中,有效并且高效地幫助考生們提高英語水平呢?本文試圖利用最常見的教學問題之一——詞匯突破——來進行一些具體的分析和探討。
  2. 不同記憶方式及效果
  但凡有學員問起詞匯量的擴充,教師的第一反應多半是:多讀,多背。是的,通過閱讀量的擴大,具有一定出現頻率的生詞甚至可以不需要通過查閱字典,都可以獲知其大意,從而在潛移默化之中形成對該詞匯的掌握。另一方面,背誦則幾乎成為了詞匯擴充的“缺省設置”的選擇。所有人都知道,只有常重復,多重復,生詞才能變成熟詞。問題是:所有人也都知道,詞匯記憶是很容易遺忘的。這就產生了一個悖論。
  那么,記憶到底是怎么起作用的呢?我們再來看看人的幾種常見記憶方式及其基本特點。
  機械記憶
  邏輯記憶
  運動記憶
  機械記憶——
  機械記憶的最常見表現形式就是廣泛在大中小學運用的“死記”。通過不斷的進行相對快速的重復,達到記憶的目的。這種記憶方式的優點在于“短平快”,也就是見效快。只要記憶的重復工作夠多,夠密,則可以在相當短的時間內顯著提高記憶量。但這是一柄雙刃劍。機械記憶的最大弱點也在一個“快”字,就是忘得快。通過短時間內密集記憶的知識,如果沒有后續處理,則非常容易快速流失。其結果,辛苦積累的記憶量如同滾滾長江東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學生所常用的考前“突擊”。一個晚上可以把一學期的某課程書籍看完,第二天一早就去考正好?纪炅司驮僖膊慌,內容也都還回書本了。從適用人群來說,低年齡段的學習者比高年齡段的更具備優勢,即給定同樣的要求記憶量,青少年可以比成年人花更少的時間完成。同樣,在給定時間內,他們也能獲得更大的記憶量。
  邏輯記憶——
  邏輯記憶與機械記憶大體相反,其基本原理是通過將記憶對象放在有背景的環境中,通過對背景的分析來輔助對對象的記憶。顯然,此時記憶的對象不是“無意義的音節或字符”,而是在有一定的“理解效果”作文基礎。艾賓浩斯在試驗中發現:記憶的理解效果越好,則遺忘越慢。我們都有這樣的常識,當通過帶例句的材料來背誦的時候,記憶的工作會變得相對輕松。同時由于在記憶的過程中有附件信息的存在,使得我們對于詞匯意義的掌握變得豐滿起來,除了“明意”之外,更能夠實現“會用”的目標,因為在上下文中的詞匯,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該詞匯本身的意義,我們同時了解的,是詞的用法、詞的搭配。
  當然,邏輯記憶方式的優缺點月也很明顯。相對于機械記憶的枯燥,邏輯記憶在生動有趣得多,也相對容易。這里有個前提,即記憶者有更強的邏輯分析能力和知識積累,因此成年人相對與青少年而言具有一定優勢。更成熟的思辨,更豐富的閱歷都意味著在邏輯記憶方面成人比青少年更適合。但不利的方面也是明顯的:耗時。邏輯記憶由于需要補充核心記憶對象之外的背景材料,帶來信息處理方面更大的壓力,所以雖然記憶效果較好,但是單位時間的處理量則較低。實際上,作為一種較為常見的邏輯記憶方式的泛讀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我們當然可以通過大量的報刊閱讀來擴充自己的單詞量,但其過程是需要相當的時間和耐心的投入。
  運動記憶——
  運動記憶相對于上述兩者而言,實際上是一個借用的概念。運動記憶通過對形象和運動的圖像和姿勢的記憶,可以很長時間內穩定的保持對記憶對象的記憶。從記憶的效果來說,運動記憶是上述三種中最好的。一般來說,語言學習過程中不會涉及到真正意義上的“運動”,主要的是腦力的一種活動。但經驗告訴我們,語言習得過程中同樣需要做大量的運動?谇辉诰毩曊Z言的過程中需要不斷調整唇形及舌位,加上手在書寫過程中的運動,一旦形成穩定的習慣,單詞的發音、拼寫等會有相當牢固的記憶。但,運動記憶也是在大量實踐基礎上形成的。這意味著運動記憶同樣需要較多的時間投入。從這個層面來說,它不是即時性的。
  由此看來,對于備考時間為2、3個月(這一時間段其實是報讀雅思培訓班的學員而言典型的時間狀況,因為培訓課程一般的時間就是8周上下,而多數考生會選擇課程結束后不久就開考)的考生來說,唯一可采納的方式就是機械記憶了。這樣就有得面對本文第二節開始所提到的悖論。

  3. 有效可行的短期記憶方案
  我們回到本文開始提到的艾賓浩斯記憶曲

線。我們已經知道遺忘在最開始的一段時間是最快的,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速度逐漸變慢,直至可以忽略不計。這其實給了我們一個重要的提示,通過記憶來提升詞匯量要鞏固效果就應該重視重復的時間安排。
  首先,重復是必要的。但為什么有很多學習者都說自己重復了,但還是記不住,直到信心喪失而放棄。這里原因是兩方面的。第一,很多學員并沒有達到足夠多的重復次數,簡單以為看過一遍再重復一兩次就可以了。如果是突擊考試,這倒未嘗不可,但對于需延續一段時間之后才用的上,我們必須提高記憶的長期有效性。因此足夠多的重復次數是一個必要的保證。心理學方面的研究告訴我們,7次是對于陌生數字或者單詞而言一樣,是達到較為熟悉程度的必要的重復次數。那么我們完全就可以想見,為什么有那么多的考生口口聲聲說自己背過也重復過,但還是沒有效果了。
  第二,重復的時間安排不科學。我們應當承認還是有學習者會愿意進行足夠多的重復來記憶單詞的,但為什么只有少數確有恒心毅力人能夠堅持到底呢?重復次數夠多意味著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以及針對這些時間進行合理的安排。按照日歷一天一天來進行進度的安排是比較省事,但這也就為多數學生半途而廢埋下了伏筆。遺忘曲線告訴我們經過一天之后記憶量的留存就只有不到二分之一了,簡單地將復習計劃安排以天為單位將不可避免地會面臨這種被動局面:幾乎同樣多的時間需要再次投入用于同樣的工作。很自然,這種耗時而枯燥的重復可以消磨掉大部分人的熱情。心理的挫折感也是不能忽視的:我怎么就老是記不住呢?
  好的學習效果不僅需要毅力,更需要有科學的方法來保證。遺忘效果的指數曲線特征表明學習和復習的時間安排也應該與之針鋒相對。簡言之,學習之后的復習在次數達標的同時,需要從頻率的安排上遞減。在初次記憶后第一時間進行復習,隨后逐漸拉開前后兩次復習間的間隔。
   按照這一原則,我們可以設想如下一種方案。通過第一次學習后逐漸拉開復習頻率,達到一方面不用太過密集的復習,又保證學習效果的目的。

 

Plan A

次數

時間

間隔

1st

9 pm, Day 1

 

2nd

12 pm, Day 1

2 hrs

3rd

9 am, Day 1+1

24 hrs

4th

9 pm, Day 1+4

3 daya

5th

9 pm, Day 1+14

10 days

6th

9 pm, Day 1+28

14 days

  但問題到這里就解決了嗎?我們知道,學習的進程是連續的,所以每當新的一天到來開始新的一組記憶工作的時候,按照上述方案實施下來會是怎樣一種情況?尤其,是當這個過程持續幾天以后?我們會發現,Plan A只能在孤立的一次學習計劃下有效,當多組學習計劃線性發生時,學習者必然會陷入混亂的局面。這是為什么筆者手中有一套出版好幾年的詞匯教材一直沒有有用武之地的原因。有很好的理論支持,也有不錯的方法,但在這一點上的欠考慮導致操作性很差。因此,我們需要更加具備可操作性的方案。

Plan B

次數

時間

間隔

1st

9 pm, Day 1, Week 1

 

2nd

12 pm, Day 1, Week 1

2 hrs

3rd

6 am, Day 2, Week 1

6 hrs

4th

8 pm, Day 2, Week 1

12 hrs

5th

7 pm, Day 6, Week 1

1-5 days (Rev D1-5)

6th

6 pm, Day 7, Week 4

1-4 wks (Rev W1-W4)

   Plan B結合了Plan A 對復習時間節奏的考慮,同時考慮了一個學習者正常情況下的時間支配情況,在一個月的周期內,達到6次有效針對遺忘曲線的復習,而不會影響到每周一到五的新詞匯學習計劃的正常進行。如果每天記憶量為100,則一個月內有效詞匯擴展量為2,000。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jiyi/xuekejiyi/18840.html

相關閱讀:兩漢政治經濟制度刺史制度記憶口訣
一級建造師知識記憶技巧舉例
學好高中生物常用記憶方法有三種
中考歷史知識六大記憶法寶
地理知識的記憶方法小結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