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藥(一)
辛溫解表藥
麻黃: 發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腫
桂枝: 發汗解表 溫經通脈 溫陽利水 溫通胸陽 溫中散寒
紫蘇: 發散風寒 行氣寬中 安胎 解魚蟹毒
生姜: 發散風寒 溫中止嘔 溫肺止咳
荊芥: 祛風解表 透疹止癢 炒炭止血
防風: 祛風解表 勝濕 止痛 止痙
羌活: 發散風寒 祛風濕 止痛
細辛: 祛風散寒 通鼻竅 止痛 溫肺化飲
白芷: 祛風解表 止痛 通鼻竅 燥濕止帶 消腫排膿 止癢
香薷▲: 發汗解表 化濕和中 利水消腫
藁本▲: 發散風寒 祛風勝濕 止痛
蒼耳子▲: 發散風寒 祛風濕 通鼻竅 止痛 止癢
辛夷▲: 發散風寒 通鼻竅
淡豆豉●: 解表(除煩)
解表藥(二)
辛涼解表
薄荷: 疏散風熱 利咽喉 請利頭目 透疹 疏肝
牛蒡子: 疏散風熱 宣肺利咽 解毒透疹 消腫療瘡
蟬蛻: 疏散風熱 透疹止癢 明目退翳 息風止痙
桑葉: 疏散風熱 清肺潤燥 平肝明目 涼血止血
菊花: 疏散風熱 平肝明目 清熱解毒
葛根: 發表解肌 解熱透疹 生津止渴 升陽止瀉
柴胡: 解表退熱 疏肝解郁 升陽舉陷
升麻▲: 解表透疹 清熱解毒升陽舉陷
蔓荊子▲: 疏散風熱 清利頭目 止痛
清熱藥(一)
清熱瀉火:
石膏: 清熱瀉火 除煩止渴 煅用收斂生肌
知母: 清熱瀉火 滋陰潤燥
天花粉: 清熱生津 清熱潤燥 消腫排膿
梔子: 瀉火除煩 清熱利濕 涼血解毒 消腫止痛
夏枯草: 清肝火 散郁結 降血壓
蘆根▲: 清熱生津 除煩 止嘔 排膿 利尿
淡竹葉▲: 清熱除煩 利尿
決明子▲: 清肝明目 潤腸通便
紫花地丁●: 清熱解毒 消癰散結
鴨膽子●: 清熱解毒 治痢截瘧 燥濕殺蟲 腐蝕贅疣
垂盆草●: 清熱解毒 利濕退黃
秦皮●: 清熱解毒 燥濕止帶 清肝明目
馬勃●: 清熱解毒 清瀉肺熱 涼血止血 利咽
清熱燥濕:
黃芩: 清熱燥濕 瀉火解毒 涼血止血 安胎
黃連: 清熱燥濕 瀉火解毒
黃柏: 清熱燥濕 瀉火解毒 退虛熱
龍膽草: 清熱燥濕 瀉肝膽火
苦參▲: 清熱燥濕 殺蟲止癢 利尿
清熱藥(二)
清熱解毒:
金銀花: 清熱解毒 疏散風熱
連翹: 清熱解毒 疏散風熱 消癰散結 利尿
蒲公英: 清熱解毒 消癰散結 利濕通淋
大青葉: 清熱解毒 涼血消斑 利咽消腫
板藍根: 清熱解毒 涼血 利咽
牛黃: 清熱解毒 息風止痙 化痰開竅
魚腥草: 清熱解毒 消癰排膿 利尿通淋
射干: 清熱解毒 祛痰利咽 散結消腫
白頭翁: 清熱解毒 涼血止痢
敗醬草: 清熱解毒 消癰排膿 祛瘀止痛
青黛▲: 清熱解毒 涼血散腫 清肝定驚
蚤休▲: 清熱解毒 消腫止痛 息風定驚
穿心蓮▲: 清熱解毒 燥濕
白鮮皮▲: 清熱燥濕 解毒 祛風燥濕 止癢
半邊蓮▲: 清熱解毒 利水消腫
土茯苓▲: 解毒 利濕 利關節
山豆根▲: 清熱解毒 利咽 散腫止痛
馬齒薟▲: 清熱解毒 涼血止血 通淋
紅藤▲: 清熱解毒 活血止痛
白花蛇舌草▲: 清熱解毒 利濕 消癰
野菊花▲: 清熱解毒
熊膽▲: 清熱解毒 清瀉肝火 息風止痙
清熱藥(三)
清熱涼血:
生地黃: 清熱涼血 養陰清熱 潤腸
玄參: 清熱涼血 滋陰降火 解毒散結 潤腸
牡丹皮: 清熱涼血 活血化瘀 退虛熱
赤芍: 清熱涼血 祛瘀止痛
紫草▲: 涼血活血 解毒透疹
水牛角▲: 清熱涼血 瀉火解毒
清虛熱藥:
青蒿: 退虛熱 涼血 解暑 截瘧
地骨皮: 退虛熱 清肺火 涼血止血 生津
白薇▲: 退虛熱 涼血清熱 利尿通淋 解毒療瘡
胡黃連▲: 退虛熱 除疳熱 清濕熱
銀柴胡●: 清虛熱 除疳熱
瀉下藥
攻下藥:
大黃: 瀉下攻積 清熱瀉火 解毒止血 活血化瘀
芒硝: 軟堅瀉下 外用清熱 消瘡腫 回乳
蘆薈▲: 瀉下積滯 清瀉肝熱 殺蟲止癢
潤下藥:
火麻仁: 潤腸通便
郁李仁▲: 潤腸通便 利水退腫
峻下逐水:
甘遂: 瀉水逐飲 消腫散結
巴豆: 瀉下冷積 逐水退腫 祛痰利咽 蝕瘡去腐
京大戟▲: 瀉下逐飲 消腫散結
紅大戟▲: 消腫散結 瀉水逐飲
牽牛子▲: 瀉下 逐水 去積 殺蟲
莞花▲: 瀉下逐飲 祛痰止咳 外用殺蟲 療瘡
番瀉葉●: 瀉下積滯拔毒消腫斂瘡藥
斑蝥: 攻毒蝕瘡 破血散結
蟾蜍: 解毒消腫 止痛 開竅醒神
馬錢子: 消腫定痛 通絡散結
升藥▲: 拔毒去腐
爐甘石▲:明目去翳 收濕生肌
兒茶▲: 收澀斂瘡 生肌止血
砒石●: 外用蝕瘡去腐 內服劫痰平喘,截瘧
硼砂▲: 外用清熱解毒 內服清肺化痰
大蒜▲: 消腫 解毒 殺蟲
貓爪草▲:散結消腫
殺蟲燥濕止癢藥
雄黃: 解毒 殺蟲 燥濕祛痰 截瘧定驚
硫磺: 外用殺蟲 止癢 內服壯陽 通便
輕粉: 外用攻毒 殺蟲 內服利水 通便
白礬: 解毒殺蟲 燥濕止癢 止血止瀉 清熱化痰
蛇床子▲:燥濕殺蟲 散寒祛風 溫腎壯陽
鉛丹●: 外用解毒止癢,收濕生肌 內服鎮驚,墜痰截瘧
土荊皮●: 殺蟲止癢
涌吐藥
常山: 涌吐痰飲 截瘧
瓜蒂: 內服涌吐熱痰 宿食 外用研末吹鼻 引去濕熱
收澀藥
五味子: 斂肺滋腎 生津斂汗 澀精止瀉 寧心安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jiyi/xuekejiyi/52452.html
相關閱讀:學好高中生物常用記憶方法有三種
地理知識的記憶方法小結
一級建造師知識記憶技巧舉例
中考歷史知識六大記憶法寶
兩漢政治經濟制度刺史制度記憶口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