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氣候帶和氣候型
全球氣候是在太陽輻射、大氣環流、下墊面性質和人類活動等因素綜合影響下形成的。根據世界各地區氣候基本特征及其成因的差異性,可將全球氣候分成若干氣候帶。在同一氣候帶內,一方面氣候具有某些相似性;另一方面,由于帶內各地的海陸位置、距海遠近、洋流性質、地勢高低和局部環流狀況等的不同,氣候又存在差異性。據此,可將有的氣候帶分出若干氣候型,例如,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內,一般都可劃分出東岸、內陸和西岸三種氣候型。
世界氣候帶分布特征
氣候帶與氣候型的劃分,關鍵是確定氣候帶與氣候型的界線。然而迄今學術界還沒有一個公認的標準。這是因為在自然界所有的氣候帶和氣候型都是漸變的,不存在明顯的分界線,至于氣候類型分布圖上的分界線,是人為劃分出來的,實際上是具有一定寬度的過渡帶。當前氣候帶的劃分通常以等溫線為指標,而氣候帶內氣候型的劃分,通?紤]降水和地形因子等的作用。
氣候學上通常用等溫線作為劃分氣候帶的界線。一般用最熱月均溫10º等溫線作為寒帶和溫帶分界線,用最冷月均溫18º等溫線作為溫帶和熱帶分界線。溫帶所跨緯度最寬,高、低緯之間氣溫差別很大,所以習慣上又在溫帶范圍內進一步劃分出亞寒帶和亞熱帶。前者是溫帶向寒帶的過渡地帶,后者是向熱帶的過渡地帶。在每個氣候帶內,根據氣溫、降水等氣候要素在空間上和時間上不平衡分布的特點,又進一步劃分出各種氣候類型。從世界氣候分布圖上可以看到,各大陸氣候類型的排列、組合盡管復雜多樣,但是緯向地帶性規律的烙印仍然清晰可見,從赤道到極地,各種氣候類型基本上是按緯度更替的。
在大陸的低緯和高緯地帶,氣候的緯向地帶性表現得尤其明顯,因為在這兩個緯度地帶,冷與暖的矛盾處于比較穩定有常的狀態。前者接收太陽光熱多,暖空氣是矛盾主要方面,全年高溫,長夏無冬;后者接收太陽光熱少,冷空氣是矛盾主要方面,全年低溫,長冬無夏。因而在低緯和高緯地帶,各種氣候類型均按緯度南北更替,多呈帶狀分布,有的甚至橫貫大陸東西。例如低緯地帶的赤道多雨氣候、熱帶干濕季氣候、熱帶干旱與半干旱氣候,高緯地帶的極地冰原氣候、極地長寒氣候、亞寒帶大陸性氣候等,都是體現緯向地帶性較顯著的氣候類型。
氣候分類法有多種,各有利弊。我國氣候學家以斯查勒的動力氣候分類法為基礎,加以適當修改,將全球氣候分為三個緯度帶和高地氣候,在各緯度帶中又分若干氣候型。
(一) 陸地低緯度氣候
低緯度氣候主要受赤道氣團和熱帶氣團的控制,全年高溫,月平均氣溫最低也在15℃以上。影響氣候的主要環流系統有熱帶輻合帶、信風、赤道西風、熱帶氣旋和副熱帶高壓等。這些系統的季節移動,導致降水量的季節變化。
陸地低緯度氣候帶包括赤道帶和熱帶。它由赤道多雨氣候、熱帶海洋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干濕季氣候和熱帶干旱和半干旱等5種氣候類型所組成。除熱帶干旱與半干旱氣候分布至南、北緯30°外,其他氣候類型均出現在南、北緯25°之內。具體來說,陸地低緯度氣候帶包括: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jiyi/xuekejiyi/59793.html
相關閱讀:地理知識的記憶方法小結
兩漢政治經濟制度刺史制度記憶口訣
學好高中生物常用記憶方法有三種
中考歷史知識六大記憶法寶
一級建造師知識記憶技巧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