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奇特的遼代佛教興盛:一些大寺院竟“富可敵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野史秘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隨著受漢族文化影響的日益加深,佛教信仰也開始在契丹貴族階層中間流行。遼廷已不再把佛教看作是漢人的事情,而是自覺地效法唐代帝王的奉佛故事,利用佛教為其政治服務。這一點,在諸多規模宏大的遼代佛教建筑遺構中均有體現,我省的義縣奉國寺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中原文化,越來越多地濡染著契丹人。

  遼代佛教逐步興盛

  奉國寺位于我省錦州市義縣城內之東北隅,自山門以內,沿中軸線自南至北依次有牌樓、無量殿、大雄殿等主要建筑,除遼代遺構大雄殿外,其余皆為清代重建。奉國寺大雄殿曾被梁思成先生譽為“千年國寶、無尚國寶、罕有的寶物”,雖后代多有修葺改建,但學界仍公認其大木結構乃為遼開泰九年(1020年)奉國寺初創之時的遼代原構。

  大雄殿殿身面闊九間,進深五間,單檐廡殿,斗拱比例雄大,屋檐高峻,氣勢非凡。殿無論是規模與形制,抑或鋪作以及用材等,均已達到現今所知古代遺構的最大極限。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文物研究所資深古建筑專家杜仙洲先生發表 《義縣奉國寺大雄殿調查報告》稱,“奉國寺大雄殿木構建筑,千年仍平直挺健,是我國建筑史一項極為光輝的成就。 ”

  遼自圣宗朝以后,其佛教進入全盛期,史稱圣宗對“道釋二教,皆洞其旨,尤留心釋典”。而奉國寺大雄殿之始建年代恰在圣宗時期,其時佛教之盛,在諸多規模宏大的遼代佛教建筑遺構中均有所體現,義縣奉國寺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魏道儒說,契丹人本沒有佛教信仰,隨著對外征服戰爭的擴大,契丹人接觸到漢族和女真族的佛教。為了使被擄掠的漢民能夠在遷徙地穩定生活,契丹統治者開始容許佛教的存在和發展。

  阿保機即位的第三年夏天,詔命左仆射韓知古在龍化州大廣寺建碑,以紀功德。神冊三年,又下詔建立佛寺。

  當“燕云十六州”這些佛教興盛的地區被納入遼的版圖之后,又有了真正意義上的遼代佛教。也正是在這個時期,佛教信仰開始滲透到契丹人的宗教生活和政治生活中,與契丹人的原有宗教信仰相互融合。

  世宗、穆宗和景宗(947年—982年)這三朝,遼代佛教逐步發展起來,而圣宗、興宗和道宗(982年—1101年)這三朝,則是遼代佛教的百年興盛時期。

  

  義縣奉國寺大雄殿內梁坊上的彩繪飛天

  “遼以釋廢”有何根據

  魏道儒認為,就遼歷代帝王對佛教的態度而言,基本上走了一條從信佛到佞佛的發展路線。特別是道宗耶律洪基(1055年—1101年)對佛教的尊崇、沉醉和癡迷尤為突出。根據《遼史·道宗本紀》中的資料,咸雍四年(1068年)二月,他頒行自己撰寫的 《華嚴經贊》;咸雍八年(1072年)七月,頒行自己書寫的華嚴五頌。此外,他還著有《華嚴經隨品贊》等。太康元年,他命皇太子寫佛書。

  遼代寺院大多有相當規模的地產,其主要來源是社會的捐獻,特別是遼帝室、貴族的大量施舍。例如,圣宗次女秦越長公主舍南京(今北京)私宅,建大昊天寺,同時施舍田地百頃,民戶百家,其女懿德皇后又施舍錢13萬貫。蘭陵郡夫人蕭氏施中京(內蒙古大名城)靜安寺土地3000頃,谷1萬石,錢2000貫,民戶50家,牛50頭,馬40匹。還有些寺院,并沒有直接獲得朝廷或富豪的土地捐賜,而是通過社會捐獻的錢財購買土地,置辦莊園。

  遼代寺院一般都比較富裕,僧尼生活優裕。特別是一些大寺院,可以說是富可敵國。在道宗末年,政府財政困難,出現了寺院向國家捐獻的現象。遼代佛教僧人的社會地位和政治地位空前提高,他們所享有的某些特權,只有以后元代的喇嘛教僧人可以相比。所以,民間愿意出家為僧尼的人很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057375.html

相關閱讀:古代時候的“宅女”超齡不嫁人會被罰款
震驚:李清照用詩詞殺死了自己的丈夫趙明誠!
老知青憶:北大荒男知青為當赤腳醫生自己割掉闌尾
揭秘:古人們為何喜歡在春節結婚和行房?
司空摘星個人簡介 司空摘星是哪部小說中的人物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