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高領導人光緒皇帝,對美國的政治制度表達了濃厚的興趣,并希望能深入研究,以備中國政改時參考。
這發生在1906年,大清帝國派出的兩路憲政考察團,先后來到了美國,受到西奧多·羅斯?偨y的熱情接待。
“不以天下奉一人”
1906年1月24日,大年三十。
下午2:30時,戴鴻慈、端方率隨從,在美國國務卿路脫的導引下,進入白宮藍廳(Blue Room,現任總統奧巴馬在此宣誓就職),覲見羅斯?偨y。
在中國派出的兩個憲政考察團中,戴、端二人率領的這個團,將美國列入正式考察國,需遞交國書;而載澤率領的另一個團,美國僅僅是“游歷國”,算是非正式訪問。戴、端團從1月5日入境美國,到2月15日離境前往德國,在美總共35天;載澤團從2月28日入境,到3月14日離境前往英國,在美總共15天。時間之長,僅僅次于德國,可見考察團對美國的重視。
在覲見羅斯?偨y時,戴鴻慈發表講話,稱總統是中國最可靠的朋友。與戴鴻慈本人在《出使九國日記》中的簡略記載不同,《紐約時報》在次日的報道中,詳細記載了會見時宣讀的光緒皇帝親筆信,光緒對美國政治體制評價甚高,而這在戴鴻慈的日記中并沒有出現:
“眾所周知,美國因采用全新的政府管理準則、并因此取得巨大的成就,而聞名于世。中國目前正致力于推動這些方面的進步,我們希望與美國發展緊密的睦鄰關系,獲取這方面的必須資訊進行比較,以便做出適當的選擇。我們派遣戴鴻慈、端方作為特使,前來美國研究貴國的政治體系……我們相信閣下將友好地接待他們,以便他們能夠更好地學習貴國政府體系的理論和實踐,為未來在中國的運用掌握必要的資訊。”(據《紐約時報》翻譯)
羅斯?偨y的答復,也并非是泛泛的官樣文章,他將中國的“和平、繁榮及中國進步”作為兩國的共同愿望,希望能在新世紀得到更大的共識。
戴鴻慈、端方在美國考察憲政時的照片(1906年,芝加哥)
對于光緒皇帝的親筆信,《華盛頓郵報》的副標題干脆是:“光緒皇帝尋求改革政府的援助”。
其實,美國的制度在很早就吸引了中國人的關注,而焦點正是在于其“不設王侯之號”,以天下為公。
早在1848年,福建巡撫徐繼?在其傳世名著《瀛環志略》一書中,對美國開國總統華盛頓評價極高:
“華盛頓,異人也。起事勇于勝廣(陳勝、吳廣),割據雄于曹劉(曹操、劉備),既已提三尺劍,開疆萬里,乃不僭位號,不傳子孫,而創為推舉之法,幾于天下為公……其治國崇讓善俗,不尚武功,亦迥與諸國異。余嘗見其畫像,氣貌雄毅絕倫,嗚呼,可不謂人杰矣哉!米利堅合眾國以為國,幅員萬里,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襲之規,公器付之公論,創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華盛頓為稱首哉!”
徐繼?的這段話,后來以中文直接鐫刻在了美國首都的“華盛頓紀念碑”上。
在大清國精英們理解下的美國立國精神,“天下為公”是其中關鍵的一條。
1月29日(正月初五),戴鴻慈、端方等參觀了華盛頓家鄉Mont Vernon的故居,戴鴻慈在日記中感慨說:“(故居)室中陳設樸素,無異平民。蓋創造英雄,自以身為公仆,卑宮惡服,不自暇逸。以有白宮之遺型,歷代總統咸則之。誠哉,不以天下奉一人也!”
而當載澤率團從日本前往美國的途中,正值2月22日華盛頓誕辰,船上舉行了熱烈的慶祝儀式,給大清國官員們留下了很強烈的影響。載澤在其考察日記中感慨說:“華盛頓肇造美邦,功德在人,至今美人謳思,尊為國父,有以哉!”
戴鴻慈、端方考察美國國會時,正值參議院討論開河經費,眾議院討論出入口關稅之事,戴鴻慈在日記中說:“然文明國人,恒以正事抗論,裂眥抵掌,相持未下,及議畢出門,則執手歡然,無纖芥之嫌。蓋由其于公私之界限甚明,故不此患也。”
對于“不以天下奉一人”所帶來的巨大的執政合法性資源,大清國上下一直艷羨、卻實際上難以效仿;這種無奈卻又進一步推動了精英階層在思想上對美國式制度的向往。
值得注意的是,大清國派遣公費留學生,選拔最為嚴格、人數最多的目的地國就是美國——日本雖然總人數更多,但多數是自費留學生。在憲政考察團訪問美國的時候,一個被后世常常忽略的細節是,端方的長子端繼先此時正在華盛頓留學,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端方此人的改革態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64250.html
相關閱讀:劉正彥是誰?劉正彥生平介紹
朱高熾誠孝張皇后簡介 朱高熾元配張皇后生平介紹
盤點:當今世界上十大最昂貴的書籍
朱元璋為什么又叫朱重八?
劉秀兄弟劉?結局是什么 劉秀的祖先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