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刑法中“死刑”是如何執行的
2013年3月1日,制造“湄公河慘案”、殺害中國13名船員的緬甸籍大毒梟在云南昆明被執行死刑。CCTV對行刑之前的過程進行了現場直播,引發爭議。其實,早在中國古代,處決死囚都是“現場直播”,允許公眾“圍觀”。
古代都有哪些死刑?
商紂王最早使用“醢(脯)”
“炮格”“焚”“烹”等酷刑
古代稱死刑為“大辟”,即大罪的意思,是古代懲罰犯人最狠的刑法條款。
死刑在中國出現時間很早,上古三代時期的“五刑”中,便有“大辟”之刑。具體都有哪些種類的死刑,清末法學家沈家本曾作過考證,其《歷代刑法考》共列出了24種,分別是:醢(脯)、炮格、焚、烹、?、沈(沉)河、陵遲、支(肢)解、磔、要(腰)斬、梟首、戮尸、斬、絞、罄、棄市、笞殺、考竟、剖心、射殺、射鬼箭、生瘞、投崖。
這些死刑是依處決犯的方式來劃分的。如醢刑,是把犯人殺死后再剁成肉醬。在刑法史上,最早使用此刑的,是商朝末代之君紂王,《呂氏春秋?恃君覽?行論篇》記載了此事:“昔者紂為無道,殺梅伯而醢之。”
除了“醢”,《歷代刑法考》還記述了“炮格、焚、烹、?”等處決犯人的酷刑??
炮格,又稱“烙刑”,將涂抹上油脂的銅柱架于炭火上燒烤,強令罪犯在銅柱上行走。因為太滑,犯人往往墜落炭火中,被活活燒死!妒酚?殷本紀》記載,此刑也系紂王發明,據說為取悅寵妃妲己。
烹,是將犯人放在大鍋里煮,也系紂王最早使用,他曾將周文王長子伯邑考如此烹殺。西楚霸王項羽勸降漢王劉邦手下周苛,周不從,結果被項羽“烹”了,此即《史記?項羽本紀》所記,“項王怒,烹周苛。”
?,又稱車刑,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稱,“車裂人也”,即把犯人綁在朝四個方向跑的馬車后面,將犯人撕裂。此刑后期方式簡化,將犯人直接綁在馬后,即俗話所說的“五馬分尸”。
古代死刑處決方式有什么變化?
隋朝始廢“鞭刑及梟首”
唐代改絞刑為“斷右趾”
上述死刑和行刑方式可謂恐怖至極,但古代中國刑法雖嚴,但大多數時候并不提倡酷刑,漢朝以后,《歷代刑法考》中所列的極刑大多數都廢止了。
據程樹德《九朝律考》,漢律中的死刑僅有三種:即梟首、腰斬、棄市;晉代的死刑與漢律相同,也是梟、斬、棄市三種;到南北朝時期死刑減為兩種,如梁朝死罪只有“梟首”和“棄市”兩種。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93874.html
相關閱讀:古代時候的“宅女”超齡不嫁人會被罰款
司空摘星個人簡介 司空摘星是哪部小說中的人物
震驚:李清照用詩詞殺死了自己的丈夫趙明誠!
揭秘:古人們為何喜歡在春節結婚和行房?
老知青憶:北大荒男知青為當赤腳醫生自己割掉闌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