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煽盎厥祝鹭傡粝,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這首詞主要講訴的是劉宋 時期,南方和北方之間的軍事斗爭,也反映了當時南北方實力的消長,其中“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和“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更是鮮明的對比,下面就由筆者來談談這個時期南北實力的消長。
東晉自立國以來,雖然偏安于江南,但歷代帝王都希望收復北方的國土。其中以王、謝、桓、庾四大家族為主的北伐 ,在東晉時曾進行過多次,在其中也不乏名將的指揮。公元311年,大將祖逖出兵收復河北,但后因受到朝廷的排斥憂郁而死,最終未能完成統一大業。在此之后,當權的士族多標榜北伐以增加門戶威望,其中以桓溫的三次北伐最為著名。他曾經收復洛陽,進入關中,進兵河北,但都未能夠鞏固北伐成果。在桓溫第三次北伐失敗以后,南北雙方雖互有攻略,但彼此都消滅不了對方,呈現出一種均勢。不過這種均勢并沒有維持多久,隨著前秦在北方的節節勝利,這種均勢被無情地打破。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率大軍南下,企圖一舉統一中國。此時的東晉面臨著自立國以來最大的威脅。不過,在宰相謝安的運籌下,謝石、謝玄率北府兵大敗前秦軍隊,取得了淝水之戰的決定性勝利。淝水之戰后,短暫統一的北方重新歸于分裂,東晉則乘勢收復了徐、兗、青、司、豫、梁六州,取得了東晉北伐歷史上的第一次重大勝利。此時,原先北方強于南方的局面發生了逆轉,勝利的天平開始倒向南方。然而,東晉朝廷卻并沒有利用這個有利時機改革內政,收復故土,而是加緊了內部的權利爭奪和對人民的剝削。這最終引發了內戰和孫恩、盧循起義。北府兵將領劉裕不僅通過鎮壓農民起義,樹立了威望,還殺了一度篡晉的桓安,恢復了東晉的統治,權勢如日中天。
在東晉爆發內亂到劉裕把持東晉大權這段期間,北方仍然是混戰不已,南方雖然遭受了一定的破壞,但在劉裕實行一系列改革之后,國力迅速得到恢復,南方對北方的優勢地位并沒有發生變化。
公元416年,劉裕率將軍王鎮惡、檀道濟、沈田子等分五路,水陸并進,攻后秦國,沿途收復滑臺(河南滑縣)、許昌、洛陽等重鎮。次年,劉裕軍攻破長安,滅后秦國。在消滅了后秦,攻取關中地區之后,劉裕本來想以此為基地,一舉收復中原,實現漢高祖劉邦那樣的帝業,但留守建康的主持大局的劉穆之的突然死亡徹底打亂了劉裕的計劃。由于擔心大權有旁落的危險,再加上將士們都普遍思念家鄉,遠征在外的劉裕不得不倉促東還。在關中的隴上流民,以為劉裕會繼續進軍,正好可以回到家鄉,看到劉裕東還,非常失望。而關中的漢族百姓也非常失望,他們爭相到軍前去挽留劉裕,但劉裕已經無心在此,安慰了他們一番后,就率領晉軍主力匆匆趕回建康。不久之后,關中地區得而復失,還損失了像王鎮惡、沈田子、傅弘之、朱齡石、蒯恩等一批很有能力的北府新銳將領,但總的來說,劉裕的這次北伐應該是東晉乃至整個魏晉南北朝 時期,南方對北方優勢最大的一次,如果劉裕沒有班師的話,說不定收復中原的夢想就能實現了。不過歷史沒有假設,歷史就是因為種種的不完美才顯得精彩,完美的故事應該只出現在劇本里。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19448.html
相關閱讀:蕭衍簡介 南北朝時期梁朝高祖武皇帝蕭衍生平
南北朝南朝皇帝列表:南朝宋齊梁陳皇帝有多少?
達摩并不是少林武術的祖師爺
慕容?簡介 十六國時期前燕末代皇帝慕容?生平
南梁后廢帝蕭紀有多少子女 蕭紀的子女都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