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梁武帝:做和尚的皇帝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南北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公元527年,梁武帝下令在皇宮旁邊建了一座寺廟,取名同泰寺。同泰寺建成后,又在皇宮跟同泰寺對著的地方開了一個門,取名大通門(大通是同泰的反語)。這樣一來,他出宮門入廟門,出廟門進宮門,來來往往可就方便多了。這一年三月,梁武帝對文武大臣們說:自己看破了紅塵,要到同泰寺里當和尚。不管大臣們怎么勸說,梁武帝真的脫了龍袍,穿上袈裟,剃了頭發,到了同泰寺。
  
  在同泰寺里,梁武帝住的是便房(一般房屋),睡的是素床,床上張的是普通老百姓用的葛帳,用的茶具和碗都是土瓦器,乘的是小車,每天不但晨鐘暮鼓念經文,還要和寺內僧眾一樣打掃佛殿,和真和尚一模一樣。
  
  滿朝文武大臣急壞了,他們一起到了同泰寺,給這位和尚皇帝跪了一地,又是磕頭又是央求,請他回宮執政。梁武帝開頭怎么也不肯答應,直到群臣用一億萬錢(古代一億是十萬,一億萬相當于現在的十億)的代價向同泰寺奉贖,和尚默許之后,梁武帝才勉勉強強點了頭。
  
  為了統治全國僧尼,梁武帝敕命法超為都邑僧正(首都僧官,總管建康僧侶),以法云為大僧正(最高僧官,總管全國僧侶),要法超制定《要律儀》,共十四卷,命法正創立僧尼規誡。他又一連寫了四篇《斷酒肉文》,以宣揚他的蔬食(素食)主張。在這里,他不但禁食酒、魚、肉,改行素食,還以所謂菩薩心腸禁殺眾生。他在《與周舍論斷肉敕》中說:“眾生所以不可殺生,凡一眾生,具八百戶蟲命,經亦說有八十億萬戶蟲,若斷一眾生命,即是斷八百戶蟲命。”他還以皇帝的權威,下令在全國僧尼信眾中強制實行素食制度。
  
  佛教本來并不主張絕對素食,佛戒只規定“不殺生”,并未規定“不食肉”。無論是居家的佛教信徒所受的“五戒”,還是出家的“沙彌十戒”和“比丘二五五十戒”都未禁止食肉。所以,粱代以前的佛教僧侶,一般都是吃葷的。到了梁武帝,他決心要改變這一習慣,最后勒令僧尼一律素食。
  
  梁武帝在其所撰《斷酒肉文》里向僧尼們說,他之所以要僧尼們蔬食,乃是為了大家好,為了能使大家“遠離地獄”,得好果報。所以,請大家“勿怪弟子蕭衍向來所白”。
  
  梁武帝的《斷酒肉文》發布后,仍有不少僧眾對推行素食制度不滿。這些僧尼以“律中無斷肉及懺悔食肉法”為依據,和梁武帝大唱反調。他們振振有詞:佛祖的節律中本無斷肉及懺悔食肉之法,我們為什么要自行戒律,提出“斷酒肉”呢?為了制服那些不服氣的僧侶們,梁武帝召集了一次“御前會議”,由他發問,由“三律師”回答。當然,這“三律師”都是御用的。他們的回答都是按照梁武帝的旨意進行的。最后的結論,當然只能是一條:僧尼必須禁斷肉食。
  
  剛開始推行素食制度時,寺廟中的那些僧眾,盡是一些“酒肉和尚”。但是,梁武帝的用意并不是在于揭露那些僧侶的劣跡,而是要強調他的素食主張。梁武帝的“斷酒肉文”的理論根據,是《涅盤》等經的大乘教義。他以教義取代戒律,強令僧尼們一律遵守,否則“當依王法治問”!迫于“皇帝菩薩”的權威,僧尼們只好就范。從此,我國便形成了佛教徒(包括出家僧尼和在家信徒)一律素食的傳統。于是,在世界佛教史上就出現了一種很特殊的現象:中國的漢族佛教徒吃素。迄今為止,除了我國漢族佛教徒之外,包括我國藏、蒙、傣等各兄弟民族的佛教徒在內的世界各國(例如東南亞各國以及日本等國)的佛教徒仍然都是吃葷的。而我國漢族佛教徒吃素這一傳統的形成,則始于梁武帝。
  
  梁武帝崇佛,不但要求廣大僧眾禁斷肉食,而且身體力行,帶頭遵守佛門的清規戒律。他是很能吃苦的,經常過著苦行僧一樣的生活。在同泰寺“舍身”時,他獨對青燈古佛,“刺血經書,坐禪不食”,禮佛真正達到了“無我”的境界!他的許多著作都是在這個時候產生的。即便在寺院當和尚,他也能“勤于政務”,“孜孜不怠”。他每天四更天便起床,念完早課,便對著燭光批閱奏章,很多詔令都是他親手寫成的。
  
  梁武帝還把他在寺院的清規戒律的生活作風推廣到皇宮內部。他下令,織錦花紋不得用仙人鳥獸形狀,以免裁剪有失仁恕。這位皇帝每逢禮佛,都身著“乾陀袈裟”,他的臣子上奏表,亦稱其為“皇帝菩薩”。
  
  過了兩年,也就是中大通元年(529年)九月,梁武帝在同泰寺里舉行了一次佛教的大典,叫做“四部無遮大會”。“四部”指的是和尚、尼姑、善男、信女;“無遮”就是沒有阻隔的意思。不管有錢的沒錢的,地位高的地位低的,有知識的沒有知識的,誰都可以參加這次大會。開會的這一天,寺廟里鐘鼓齊鳴,樂隊又吹又打,熱鬧非凡。佛堂里,香煙繚繞,拜佛的人一個接一個。梁武帝也身穿袈裟,口念佛號,帶著一批大臣前來拜佛。他拜完了佛,又犯了當和尚的癮,說這回非要當和尚不可,不愿回宮去了。
  
  當晚,梁武帝便住在同泰寺里,依然是素床瓦器,和普通僧眾一樣。第二天,他到佛堂上為四部大眾(即和尚、尼姑、善男、信女)開講《涅?經》。他知識淵博,講得活靈活現,還真像那么回事。
  
  大臣們又急壞了。他們到同泰寺勸梁武帝回宮,去了一次又一次,結果全白費功夫。最后,梁武帝放出話來,他已經是同泰寺的人了,要想讓他離開同泰寺,非得積大德、做善事不可。怎么積德行善?大臣們思來想去,還得是老辦法。于是,由公卿以下群臣出錢一億萬奉贖,梁武帝方才于十月還宮。
  
  第三次“舍身”,與第二次“舍身”相隔十五年之久。“中大同元年(546年)三月……庚戌(初八),幸同泰寺講《金字三慧經》,仍施身。夏四月丙戌,皇太子以下奉贖
  
  ,仍于同泰寺解講,設法會,大赦,改元。是夜,同泰寺災。”
  
  第四次“舍身”時,梁武帝已是八十四歲高齡:“太清元年(547年)……三月庚子(初三),幸同泰寺,設無遮大會。上釋御服,服法衣,行清靜大舍,名曰‘羯磨’。以五明殿為房,設素木床、葛帳、土瓦器、乘木輿、私人執役。乘輿法服,一皆屏除。……乙巳(初十),帝升光華殿講堂,坐師子座,講《金字三慧經》,舍身。夏四月庚午(初四),群臣以錢一億萬奉贖皇帝菩薩,僧眾默許。戊寅(十二日),百辟詣風莊門奉表,三請三答,頓首,并如中大通元年故事。丁亥(二十一日),服袞冕,御輦還宮。幸太極殿,如即位禮,大赦,改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90722.html

相關閱讀:南北朝南朝皇帝列表:南朝宋齊梁陳皇帝有多少?
南梁后廢帝蕭紀有多少子女 蕭紀的子女都是誰
慕容?簡介 十六國時期前燕末代皇帝慕容?生平
達摩并不是少林武術的祖師爺
蕭衍簡介 南北朝時期梁朝高祖武皇帝蕭衍生平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