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哈爾濱這座城市,到處都可以看到喝啤酒的風景,故而,哈爾濱被稱之為“啤酒之城”。
外地人到這座城市觀光也好,公干也好,有兩個區是不能不去的,一個是擁有著中央大街的道里區,另一個則是擁有果戈理大街的南崗區,此外還有松北區。這三個區恰恰是喝啤酒的好地方——可以體驗一下“舌苔上的哈爾濱”。
哈爾濱人喝啤酒的歷史,是從俄國人烏盧布列夫斯基于1900年在哈爾濱創辦首家啤酒廠開始的。在此之前,哈爾濱人并不知道啤酒為何物。這家啤酒廠直接以創辦者本人烏盧布列夫斯基的名字命名,后來改為庫羅尼亞啤酒廠。這家啤酒廠在香坊區。除了這家啤酒廠,在1900年到1910年期間,還有不少啤酒廠相繼開張,像梭忌奴啤酒廠、維沃瓦列啤酒廠等等。
隨著啤酒廠的誕生,哈爾濱城里出現了許多啤酒館。啤酒館的招牌很有特點,也很別致,是法國式的。在啤酒館的門外,用鐵架子、鐵鏈子橫吊上一只裝生啤酒的木桶,讓人遠遠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家啤酒館。自此,哈爾濱本地人也漸漸地開始喜歡喝啤酒了。
建于1900年的烏盧布列夫斯基啤酒廠
在上個世紀60年代,中央大街還沒有現在這么多人,還比較清靜,在那座有名的巴洛克建筑——哈爾濱教育書店旁邊有一家啤酒館。這家啤酒館不大,有趣的是,它像歐洲的啤酒館一樣,所有喝啤酒的人都坐在啤酒館外面的人行道上喝(行人寥寥嘛),人行道上擺著原木色的桌子和凳子。這種景象而今在歐洲的城市里還可以看到,哈爾濱卻已經看不到了,只有馬迭爾賓館外有一個露天的大棚,棚下有數十名顧客喝啤酒,兼吃燒烤之類。
在上個世紀初,去馬迭爾或者國際旅行社那樣的餐廳喝啤酒可是很氣派的。那里專門有一個開啤酒用的“池子”,池子的上方是一面大鏡子,男服務員將啤酒瓶斜對著那面大鏡子,用起子猛一開蓋,啤酒沫一下子噴到鏡面上,然后順著鏡面往下流,瀑布一樣,一直流到池子里——要的就是這個勁兒,顯示著一種氣派。之后,再給餐客斟上。
早些年,在中央大街上不只有這一家露天啤酒館,據老一代資深啤酒客回憶說,至少有四五家呢,在中央大街兩側的十道街、八道街、五道街和頭道街,都有露天啤酒桌。在松花江兩岸也有幾處專門喝啤酒的地方,其中比較有名氣、環境優雅的,像江畔餐廳和太陽島上那座被燒掉的江上餐廳等等,都是知識分子和早年小資們喜歡光顧的地方。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37252.html
相關閱讀:震驚:李清照用詩詞殺死了自己的丈夫趙明誠!
老知青憶:北大荒男知青為當赤腳醫生自己割掉闌尾
古代時候的“宅女”超齡不嫁人會被罰款
揭秘:古人們為何喜歡在春節結婚和行房?
司空摘星個人簡介 司空摘星是哪部小說中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