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南朝少數民族的融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南北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歷史南朝的政治控制與經濟開發向南深入,擴展到中國南部廣大地區,漢族與少數民族的接觸聯系日益頻繁。少數民族與漢族人民聯合反抗南朝政府,在聯系與斗爭過程中,加快了南方各族的融合。

南方少數民族主要有蠻、?、俚、僚、爨等。蠻族人數最多,占地最廣,遍及荊、湘、雍、郢、司、豫、南豫、江等州。蠻人分為兩大支。一大支是以虎為圖騰的廩君蠻。他們由南郡向東移動,到漢水下游,北接淮汝,南極江漢。其中最有名的是由西陽郡(治所在今湖北黃岡)的五條水得名的五水蠻。另一大支是以狗為圖騰的?瓠蠻,發祥于辰州,由長沙武陵一帶北上到荊雍。武陵有五條溪,因此也稱為五溪蠻。蠻族生產米谷布絹,與漢人相似。部落解體,社會以戶為單位,已進入封建制階段。不少蠻族酋帥擁有大量部曲。南朝政府設立左郡左縣,羈縻統治。這類郡縣數目漸增,反映漢族與少數民族接觸融合的范圍日益擴大。南朝政府一般只從蠻族收納米谷,不征徭役,所以漢民避徭役者往往逃入蠻中。地方官有時橫征暴斂,加重對蠻人的剝削壓迫,不斷引起反抗。南朝一百七十年中,史書記載的蠻族大小起事有四十余起。在荊雍豫三州設立的南蠻、寧蠻、安蠻校尉,就是統帥軍隊鎮壓蠻族的武將。政府往往將被征服的蠻族遷出所居舊地,或謫為兵戶,或役如奴隸。

?人分布于江湘兩州南部和廣州北部,以強悍善戰著稱。他們可能源于以狗為圖騰的五溪蠻,因此稱?,常被誣蔑為?狗。?人漢化較早,如東晉陶侃、南齊胡諧之,已和漢族沒有區別。

俚人,亦稱里人或俚僚,分布于交、廣、越諸州,在漢族社會經濟文化影響下,已進入封建社會。他們受南朝政府的剝削,與漢族不完全相同,如始興俚人必須以銀納稅。俚人地區物產富饒,有白銀、珍珠、翡翠、犀象等。梁末及陳時所轄地域縮小,對這個地區的開發益加重視,往往署當地酋豪為長官,“以收其利”。同時置西江、南江兩都護在軍事上經濟上加以控制。俚人不甘忍受剝削,南朝時起義見于記載者有十八次。

僚人,為南蠻別支。在4世紀中葉自南而北進入巴蜀地區,分布于梁益兩州,僚人與漢人雜居的成為郡縣編戶;居深山者受世襲的“頭王”統治,處于奴隸制階段。生產以農業為主,南朝朝廷剝削沉重。宋以來僚人屢次起兵反抗。南齊時,益州害怕僚人進攻,州城北門“常閉不開”。梁武帝時,梁益二州“歲歲伐僚,以自裨潤,公私頗藉為利”。被俘的僚人,大都淪為奴隸。

爨人主要分布在寧州(今云南地區)。東晉至梁,朝廷任命的寧州刺史見于記載者,約三十人,然大都遙領,未能到任。地方統治實權,掌握在擔任郡守縣令的土著首領手里。而大姓爨氏世代為寧州最高統治者,或任刺史,或死后追贈刺史稱號。后代因此稱寧州當地民族為爨人。爨人分東西兩部:東部以朱提郡(今云南昭通)為中心;西部以建寧郡(今云南陸良)、興右郡(今云南文山)為中心。爨人地區“戶口殷眾,金寶富饒”,隋唐以后中央朝廷才逐步實現有效統治。

南朝的文化南朝的文化,在文學、史學、哲學、宗教以及藝術、科學等方面都具有特色,總的講勝過北朝,對后代影響較為深遠。

文學東晉詩風以玄言為主,淡泊寡味。劉宋以后,描寫山水景物的詩盛行起來,謝靈運(385~433)可為代表。齊謝?(464~499)則在山水自然景物描寫中傾注人生情感,宋鮑照的詩具有較豐富的社會內容。南朝的樂府民歌清新生動,抒情小賦精巧細致,思想內容和社會意義雖有所不足,但往往情思橫溢。蕩氣回腸。五言詩的體裁南朝時已趨成熟,開始向七言發展。詩人多精煉字句,整齊對偶,呈現出向律詩體裁過渡的趨勢。周?、王融、沈約等在佛經梵吹唱誦的影響下,創為“四聲”、“八病”之說,進一步講求聲律,形成“永明體”。結集各體文學作品的總集《文選》和一種體裁的總集《玉臺新詠》,都出現于南朝。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系統的文學批評著作《文心雕龍》和《詩品》出于南朝文人劉勰、鐘嶸之手,說明南朝文化發達,文學作品的規律已成為當時人特別提出來研究的對象了。傳世南朝時期的詩文,其作者及篇目數目,皆遠多于北方。

史學史學在南朝受到重視。宋初設立儒、玄、文、史四學,何承天主持史學,置有生徒。著作郎負責修國史,下有佐郎,分司資料收集及撰寫。正史編纂于南朝者,有《后漢書》、《宋書》、《南齊書》,梁陳二史也基本上成于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國志》,梁劉孝標注《世說新語》,以注的體裁薈萃史料,亦屬南朝首創。南朝僑姓和江南大族的家譜族譜見于著錄者甚多,說明南朝譜牒之學較北朝為盛。地方歷史的著作,見于著錄者亦南多于北,反映東晉南朝社會經濟比較發達,文人學士也較多。南朝史學著作的一個特點,是較有思想深度,每試圖從宏觀考察說明歷史發展之所以然。宋裴子野《宋略》、陳何之元《梁典》皆仿干寶《晉紀》之例設總論,論一代治亂興衰,探求經驗教訓。沈約《宋書》諸志多溯及前代。梁武帝敕命編《通史》,書雖不傳,用意當亦在觀歷史之會通。范曄撰《后漢書》,自命精意深旨存在于序或論中,借以“正一代得失”。沈約《宋書》和蕭子顯《南齊書》取法于范曄,其中史官議論往往切中要害,表現出對歷史現象的洞察能力。所謂南人之學“清通簡要,得其英華”,也許這就是在史學方面的體現。

玄學與宗教南朝繼東晉之后,玄學清談仍然在士大夫中流行,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即此種風氣下產物。梁范縝根據玄學崇尚自然的思想,運用辨名析理的方式,著《神滅論》以破佛家的因果論,引起一場有名的爭論。南朝經學以梁代為盛,對以往經學各派進行綜合與取舍,學風比較自由開放。南朝重禮學,反映門閥世族的要求。治經方式上則受佛教講經影響,流行講疏、義疏體裁,成為介于義理與訓詁之間的經學著作。

佛教方面,宋代僧人道生主張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通過頓悟方式而成佛。陳代印度高僧真諦為鳩摩羅什以后玄奘以前的譯經大師,譯出《攝大乘論》及《攝大乘論釋》,提出統攝一切心理活動的“阿黎耶識”學說,以它為一切事物賴以產生和變化的最后根據,也是精神創造物質學說的理論根據。道教方面,宋代道士陸修靜整理道經,總括為“三洞”分類法,成《三洞經書目錄》,為后代所遵用。梁陶弘景主張融合道家內丹外丹之說,兼顧養神與養形,并編造出新的神仙系統。南朝的道教思想往往把道教的煉形、佛教的澄神、儒家的養德融為一體,致力于會通佛道兩教以至儒家學說。南朝僧人也往往兼通外典,喜作玄學清談。

藝術隨著山水詩的出現,長期以來的以表現人物為主的繪畫傳統開始轉變,山水景色也成為繪畫的內容。南朝還有不少以人物畫著稱的畫家,也有人在團扇上畫出“咫尺之內而瞻萬里之遙”的山水。南齊謝赫撰著了研究繪畫理論的《古畫品錄》,而他所總結的“六法”,已不僅限于人物畫,對后世有很大影響。南朝書法也名家輩出,王羲之后裔、由陳入隋的僧人智永所寫千字文,是今天能看到的南朝名跡。

科技南朝的科學也頗有成就。宋齊時人祖沖之在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準確數值算到小數點后七位數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南朝時,歷法有所改進,煉鋼技術有所提高,在醫學和藥物學方面,陶弘景作過顯著貢獻,他的《肘后方》廣泛流傳,很有影響。

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41966.html

相關閱讀:南北朝南朝皇帝列表:南朝宋齊梁陳皇帝有多少?
慕容?簡介 十六國時期前燕末代皇帝慕容?生平
蕭衍簡介 南北朝時期梁朝高祖武皇帝蕭衍生平
南梁后廢帝蕭紀有多少子女 蕭紀的子女都是誰
達摩并不是少林武術的祖師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