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假皇帝變為真皇帝的周武帝,所做第一件大事,很多人想不到:滅佛。
歷史上有很多人很類似,但凡被稱為“武帝”的皇帝,除了在武力方面很有成績之外,在文化領域也都有很大的影響。
第一個“武帝”是秦始皇,雖然他堅持用“始皇”來稱呼自己,但是如果放在后代,他的稱號逃不過一個“秦武帝”。他搞了一個“焚書坑儒”,把各種各樣的“閑書”都給燒光,一本都不準留,把那些“喜歡搬弄是非”的“儒生”都活埋了,不準他們說話。
第二個“武帝”是漢武帝,他也搞了一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漢朝初期,大家都是道家的忠實粉絲,但是漢武帝卻是個儒家的支持者,他規定,以后儒家才是漢朝的第一學術,其他的都不入流。
第三個“武帝”是晉武帝,西晉的皇帝司馬炎,他的文化政策是“奢侈”,他鼓勵全國人民,生活的要奢侈一點,再奢侈一點。
第四個“武帝”就是周武帝宇文邕,他的政策不遜色于前輩,他決定“滅佛”。他要把佛教從北周的土地上抹去。
周武帝要消滅佛教,這可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如果是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也就罷了,殺的是一群讀書人,大家都手無縛雞之力,想抓就抓,想殺就殺。
周武帝是要滅佛,佛教是宗教,宗教和讀書人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它是宗教。
據說西方有將近八成的人都信仰基督,而?洲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宗教。相比較下來,中國卻是這個世界上少見的沒有宗教信仰的國家。這種宗教信仰不是我們平常燒香拜佛之流,而是按照宗教規定的去生活。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是靠不住的。
即使信仰的人多,那又能怎么樣呢?為什么說周武帝滅佛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呢?
宗教在中國的力量沒有干涉過國家政治,但是總有人找它們麻煩。
在中國歷史上,佛教是很重要的歷史地位的,但是,卻發生過多次滅佛事件。最有名的有三次,北魏的太武帝滅佛、北周的周武帝滅佛,唐朝的唐武宗滅佛。
三個皇帝都是“武帝”,可見,佛教在崇尚軍事的皇帝心里,一直都沒有什么好印象。
這究竟是為什么?
567年,當宇文邕還是一個傀儡的時候,有人上書勸他滅佛,這個人叫衛元嵩,他的理由是:古代那些沒有佛教的國家,比如堯舜禹的時候,國家都很安定,但是現在有了佛教,國家反而動蕩不安,比如南邊的齊國和梁國,因為信奉佛教都亡國了。可見這佛教不是什么好東西,應該鏟除掉。只要我們的國策利國利民,有沒有佛教都一樣。
衛元嵩的理由很荒誕,這些都是現象,不一定有必然?聯系。
但是,有心的人就會想,為什么佛教一直說有安定社會秩序的作用,可是南邊的齊國和梁國卻都亡國了呢?
周武帝心里也會想:也對啊,不是說佛教很好嗎?為什么有佛教的國家卻亡國了呢?難道佛教真的不是什么好東西?
其實,有衛元嵩這種想法的不在少數,兩百多年以后,有一位著名的詩人杜牧,他寫過一首詩,和衛元嵩的看法不謀而合。
這首詩這樣寫: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這首詩的意思?,你看南朝的佛寺這么多,但是崇尚佛教的國家卻相繼亡國,至今這里還有這么多的佛寺,恐怕不是什么好現象。
杜牧反對佛教,當時的唐朝也是佛教盛行,而北周的時候,佛教也盛行。
很多事情,不是無法理解,而是你不知道要去理解。一旦你用心去思考,你就會發現本質。周武帝就是這樣的人。
周武帝明白,佛教不是錯,錯的是過于流行。
為什么那么流行?第一是人為原因,第二是社會原因。
北魏那個喪心病狂的胡太后,為了給自己贖罪,開始宣傳佛教,這是具有名人效應的。胡太后是個名人,她宣傳佛教就和做廣告一樣,會有很多人相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50954.html
相關閱讀:南梁后廢帝蕭紀有多少子女 蕭紀的子女都是誰
南北朝南朝皇帝列表:南朝宋齊梁陳皇帝有多少?
蕭衍簡介 南北朝時期梁朝高祖武皇帝蕭衍生平
慕容?簡介 十六國時期前燕末代皇帝慕容?生平
達摩并不是少林武術的祖師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