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燾追崇祖先,緬懷舊俗,是鮮卑統治者民族意識的另一表現。太平真君四年,烏洛侯國來告,拓跋祖先祭天石室尚在,拓跋燾即派人奉祭。1980年7月,在內蒙古呼倫貝爾盟鄂倫春自治旗阿里河鎮西北大興安嶺北段東麓發現的嘎仙洞,即此石室。壁上刻有太平真君四年七月拓跋燾派謁者仆射庫六官、中書侍郎李敞致祭的祝文,文字較魏書記載略詳,稱以祖先可寒可敦配餉皇天后土。此洞的發現,證實了鮮卑族發源之地的大鮮卑山,就是大興安嶺。拓跋燾統治時期,氐、羌、屠各,以及所謂“雜虜”、“雜人”的各族人民起義非常頻繁。太平真君六年盧水胡蓋吳在關中杏城(今陜西黃陵西南)發動的起義,聲勢最為浩大。蓋吳建號秦地王,有眾十余萬,得到安定盧水胡劉超、河東蜀薛永宗的響應,拓跋燾調動強大的兵力才鎮壓下去(見蓋吳起義)。拓跋燾受崔浩、寇謙之影響,奉道排佛。鎮壓蓋吳過程中,在長安佛寺中發現大量兵器,認為佛寺與蓋吳通謀,太平真君七年,決心廢佛,誅殺僧人,焚毀經像,佛教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受到沉重打擊。嘎仙洞石刻祝文拓本出自內蒙古鄂倫春自治旗經過元嘉之治的休養生息,宋文帝劉義隆開始具備北伐的條件。而北魏境內也再無后顧之憂,拓跋燾得以兵鋒南向。宋軍一度抵達北魏河南三鎮(□□、滑臺、虎牢),終以孤軍深入,不能據有其地。十一年,魏軍圍懸瓠(今河南汝南),次年拓跋燾親率大軍南下,經過彭城、盱眙,直達江邊的瓜步(今江蘇六合東南),建康震動。但魏軍還不具備渡江滅亡南朝的條件,只蹂躪南兗、徐、兗、豫、青、冀六州,在江邊掠民燒屋后退軍。中常侍宗愛行為不法,誣陷太子晃的寵臣,晃憂懼而死。拓跋燾哀悼太子,宗愛懼誅,于承圣元年(452),謀殺了拓跋燾。參考書目米文平:《大興安嶺北部發現鮮卑石室遺址》,《光明日報》1980年1月25日。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60391.html
相關閱讀:慕容?簡介 十六國時期前燕末代皇帝慕容?生平
達摩并不是少林武術的祖師爺
蕭衍簡介 南北朝時期梁朝高祖武皇帝蕭衍生平
南梁后廢帝蕭紀有多少子女 蕭紀的子女都是誰
南北朝南朝皇帝列表:南朝宋齊梁陳皇帝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