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里寫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比如梁山這些英雄,最后在招安之后,便被宋朝皇帝遠征大遼國。事實上,梁山與遼國風馬牛不相及。宋江等人與遼國本沒有戰事,那么施耐庵先生為何寫宋江等人出征遼國。
其一,宋江是忠義的代表。保衛祖國,抵抗侵略,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職責。宋江既然是大宋的子民,理所當然的要為宋朝皇帝排憂解難,既然大遼國屢次叫宋國難堪,自然宋江要去出征,掃平遼國,盡一下臣子應盡的義務。
其二,宋江等人兵強馬壯,正好可以借遼國來搞個軍事演練。反正死亡的大都是遼國人,遼國人野蠻有余,智力不足。而梁山上有足智多謀的人物,比如智多星吳用和神機軍師朱武。即使如公孫勝那樣的人物,也能呼風喚雨撒豆成兵,讓敵人害怕。而且善于交戰的林沖、徐寧等人本就有萬夫不當之勇,又能排兵布陣,實在是大宋朝的架海紫金梁。
其三,在中國的歷史上,宋朝積弱積貧,一直是軟蛋的代名詞,現在有梁山一百單八將,正好可以大顯身手,讓這樣的人去出征大遼自然可以邊敲金蹬鼓,齊唱凱歌還。
其四,中國歷來有排外情緒,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F在大遼國在邊境上蓄意制造摩擦,而且北宋朝廷多次以歲幣的形式換取和平,有了宋江等人大刀闊斧的軍事革新自然朝廷會有新的動向。打他個干干凈凈落花流水,來滿足中國人意淫的心理。
其五,既然是水滸傳,既然是歷史小說,就不能拘泥于歷史,自然要迎合人民的精神需求。水滸成書于元末明初,老百姓深受異族統治著荼毒,他們迫切希望能有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俠義人物為自己排憂解難,面對著遼國這些異族統治者,自然不希望他們好死,希望英雄們能替自己報仇雪恨。在思考的隧道里,在理性主義的支配下,英雄們前赴后繼,殺起遼國人如入無人之境,自然非常解氣。
其六,人民渴望英雄,又非?释麄兘üαI,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他們又不希望這些人遠征方臘,中國人打中國人,于是便把英雄們的滿腔豪情寄托在打擊遼人上,正如岳飛寫的那樣:“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因為飽含著對英雄的贊嘆,才要對他們征遼國大書特書,盡管在歷史上并不存在。
其七,遼國的確是宋朝滅亡的,當然是大宋朝和金國聯合滅亡的,在歷史上宋朝滅掉了遼國,其實也是唇亡齒寒,不久自己也被金國給干掉了。不過,后人可不那么看,他們認為是自己人掃平的遼國,這樣很有英雄氣概。即使自己打不過他們,那也無妨,反正吹吹牛不上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69320.html
相關閱讀:盤點:當今世界上十大最昂貴的書籍
朱元璋為什么又叫朱重八?
劉正彥是誰?劉正彥生平介紹
朱高熾誠孝張皇后簡介 朱高熾元配張皇后生平介紹
劉秀兄弟劉?結局是什么 劉秀的祖先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