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云見當“官”的要求沒有被答應,回去以后又和軍管會的同志大吵了一場。軍管會的領導向譚震林作了匯報,譚震林拍案而起:“你們給我把他關起來!”
本文摘自:《廣州日報》2015年8月16日4版,作者:徐伯黎,原題為:《譚震林:官不能越當越懶》
譚震林曾參與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抗戰爆發后,任新四軍第三支隊副司令員,開辟了皖南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同粟裕指揮蘇中戰役,獲得七戰七捷的重大勝利。新中國成立后,譚震林任華東軍區暨第三野戰軍副政治委員、華東局第三書記、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1959年任國務院副總理,第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譚震林一生敢說敢做,他講話作報告,有著濃厚的“譚氏風味”。一次,時任副總理的譚震林在基層考察,參加一場報告會。臺上,一位干部正襟危坐,捧著稿子念得磕磕巴巴;臺下,有人交頭接耳,還有人打瞌睡。見此現狀,譚震林問道:“你的稿子是誰寫的?”被問者吞吞吐吐說是別人替寫的。“那今天是你發言啊,還是別人發言?”譚震林巡視了一圈會場,大聲說道:“官不能越當越懶,講十幾分鐘的話,都要別人替寫,這不脫離實際才怪!”
新中國成立初期,譚震林擔任浙江省委書記、省人民政府主席和中共華東局第三書記。分別20多年的幾個兄弟先后與譚震林聯絡上了。老四譚云,解放前被抓壯丁在國民黨軍隊干了10余年,1949年杭州解放時他隨部隊起義。譚震林根據黨的政策,安排他到一家工廠當工人。弟弟不同意,要求到公安部門去當干部。譚震林嚴肅地說:“你不能搞特殊,按規定當干部不行,當公安干部更不行!”
譚云見當“官”的要求沒有被答應,回去以后又和軍管會的同志大吵了一場。軍管會的領導向譚震林作了匯報,譚震林拍案而起:“你們給我把他關起來!”后來,譚云向兄長承認了錯誤。不久,軍管會按照譚震林的要求,把弟弟安排在某工廠當工人,一直干到退休。
1957年4月21日,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的譚震林親率工作組,到故鄉湖南省攸縣的上云橋鄉蹲點。譚震林在1930年秋率部攻占攸縣縣城離開后,一直沒回過家鄉。當他到縣城以后,縣委領導決定將他和隨行人員安排在新蓋的縣委招待所里,指派專人為他服務,并另開了“小灶”。譚震林知道后說:“我們都是人民的勤務員,不是欽差大臣,怎么能作這樣的安排?這樣搞,勢必會脫離群眾。”他認為自己回家鄉蹲點不是“衣錦還鄉”,決不能搞這樣的“特殊接待”。
翌日早飯后,他就帶了工作組全班人馬,一道搬進縣委大院,住進普通宿舍,在機關大食堂吃飯。事后,在攸縣縣委會議上,譚震林還專門講了干部不能脫離群眾的問題。他說:“領導干部,特別是搞合作社的這些領導干部,要懂得我們是為群眾謀福利的。我們不是老板,而是當經理。你一個合作社的社長,不是這個合作社的老板,社員不是你的雇農。合作社的老板是誰呢?是社員,你只是為社員謀福利的經理。”
1961年春,譚震林家來了幾位客人?腿俗邥r對譚震林說:“我們沒有什么好東西送給首長,只是帶了一桶油、一袋米,這是我們老區人民的一點心意。”
譚震林聽后問:“這是你們掏腰包買的?”客人連忙解釋說:“這是我們老區人民的一點心意。”譚震林生氣地說:“同志,你們這可不是好習慣,這點心意是老區人民的血汗哪!拿公家的東西送禮,我看這就是慷國家之慨!”
三年困難時期,譚震林聽說家鄉有親人伸手向政府要求照顧,他馬上給湖南省攸縣縣委的領導寫信強調說:“有人利用我的名義向你們要東西,批供應物資,這種行為是違法的,你們必須立即制止!不管他是誰,也不管他有什么特殊需要,都必須按照國家規定的制度執行,誰都無權違反國家制度批東西給任何人。這件事情請你們向縣委和縣城各單位領導宣布,并把這一段話在黑板上公布,以便你們能主動地拒絕他們的要求。”
1982年,譚震林80壽辰之時,弟弟譚德塵特地趕往北京看望。他發現哥哥和嫂子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兒女又都不能在身邊照顧,便主動提出,讓自己剛剛高中畢業的孫女進京服侍,譚震林當場應了下來。第二天一大早,譚震林突然改變了主意,他對弟弟說:“七弟,我們就算要人服侍,應該由組織上安排,我們不能自己安排自己的親人,別人不清楚,還認為我們是想把侄孫女通過這個渠道轉城市戶口呢。”
(來源:《檢察日報》;作者:徐伯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72557.html
相關閱讀:揭秘:古人們為何喜歡在春節結婚和行房?
古代時候的“宅女”超齡不嫁人會被罰款
老知青憶:北大荒男知青為當赤腳醫生自己割掉闌尾
震驚:李清照用詩詞殺死了自己的丈夫趙明誠!
司空摘星個人簡介 司空摘星是哪部小說中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