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之所以與雍正處置曾靜謀反案大相徑庭,有他周密的考慮。他在青年時代目睹了這場文字案的前前后后,他清楚認識到:父王想將誹謗公布天下,以獲清白,卻 起到了完全相反的作用。對曾靜謀反案和呂留良文字獄案的公開審訊和批判,實際是把父王自己推上審判臺;雍正的“華夷之別”的新釋、十大罪狀的自我辯解、皇 宮中的秘聞丑事泄露、皇子間爾虞我詐、文武大臣間明槍暗箭等,統統詳細地記錄于《大義覺迷錄》一書中,損害了萬乘之尊皇帝的形象,暴露了國祚和宮廷的絕 密,起到反宣傳作用,根本達不到使臣民“覺迷”的目的,只能更增強人們的反清排滿情緒,對清朝統治極為不利。因此必須徹底剪除禁錮異端思想的蔓延,肅清其 流毒。同時留著這兩個彌天重犯”當“反面教員”,更難以起到“感化”教育的作用,干脆一殺了之。
乾隆為何把嘉慶確定為接班人?
清朝初期能出現四海臣服、國威振奮的強盛局面,能夠出現長達130多年之久的“康乾盛世”,除了執政者們個個都具備匡扶社稷、治國安邦的杰出才干外, 還在于他們都選擇了優秀的繼任者。如雄才大略的康熙、勵精圖治的雍正、銳意進取的乾隆,無一不是上任皇帝生前所精挑細選的最佳接班人。
嘉慶是乾隆皇帝的繼任者,也是清朝入關后的第五任皇帝。翻閱清朝正史,我們找不到關于對嘉慶荒淫、貪婪、昏庸、陰險行為的記載;翻閱清人野史,也查不 著他的哪怕一件風流事。就是這樣一個品格端方、為政勤勉、生活儉樸、待人寬厚的人,卻成為清朝十二帝中最沒有特色、沒有個性的皇帝。在治理國家方面毫無建 樹的嘉慶,身上最明顯的標記就是乏術和平庸。那么,乾隆為何會把皇位傳給他,把偌大一個帝國托付給他呢?
其實,乾隆皇帝之所以選擇永琰做接班人,還有一個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他不想放權。盡管乾隆皇帝曾有過“朕八旬有六歸政”“不敢與皇祖六十有零的 年數等同”的誓言,但等他年老昏聵的時候,越發把至高無上的皇權看得比自己的命還重要,一絲一毫也不肯相讓,哪怕這個與自己分羹的人是自己的親兒子。如何 做到“退而不退”,如何在有生之年繼續風光地把持朝政,這是乾隆皇帝在風燭殘年時最關心的事情。要做到這一點,只有選擇一位恪守仁孝、老實巴交、唯父命是 從的接班人,而永琰正是這樣的一個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75630.html
相關閱讀:朱元璋為什么又叫朱重八?
劉秀兄弟劉?結局是什么 劉秀的祖先是誰
劉正彥是誰?劉正彥生平介紹
盤點:當今世界上十大最昂貴的書籍
朱高熾誠孝張皇后簡介 朱高熾元配張皇后生平介紹